彬彬育儿原创文章,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张姐近来很头疼,经常和邻居们抱怨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连吃饭都需要三催四请的才能够回到饭桌上。张姐说:“真的很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很听父母的话。自家孩子小时候也挺听话的,怎么越长大越叛逆了呢?张姐为此没少和邻居取经,邻居家的孩子不仅成绩名列前茅,并且还是小区里有名的乖乖女。张姐很纳闷儿,同是年龄相差无几的孩子怎么差距这么大呢?一天孩子吃完饭不写作业,张姐担心孩子写不完,于是催促了孩子,即便结果孩子还是坐在电视机前不肯回屋写作业。张姐很无奈,于是便开启了唠叨模式。“怎么说你好几遍都不听啊?”“你怎么这么难管呀?”孩子听到妈妈这样说,于是很反感的回了房间重重的把门关上了。
类似张姐和孩子发生的这个场景在很多家庭都比较常见。父母们为了让孩子做事的效率高一点,不断的对孩子进行催促、督促。但是孩子却觉得父母们过于唠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亲子双方都觉得很困扰。面对这样的教育困境,家长们不妨了解一下什么是超限效应?父母采用的唠叨的教育方式,其实就是导致"超限效应"产生的一种诱因。
一、什么是“超限效应”心理学家们认为超限效应是指在外界的环境刺激过多,强度过强以及作用的时间过长时,很容易会使人产生不耐烦的感觉,更严重的是会有逆反心理产生。
1. 超限效应在育儿过程中较为常见
当父母们感慨孩子不听话,即使自己说100遍孩子也不听的育儿难题时。这就有可能是一种超限效应的体现。父母说的过多反而得到了孩子不配合的表现。这种情况在孩子的儿童期及青春期都会比较常见。
2. 受到超限效应的影响,父母说的越多,孩子并不是越能听得懂。
很多家长把同样的道理说到100遍,为的是希望能够加深孩子的印象,让孩子更加能够理解道理的内涵,但是事实上并非如此,受到超限效应的影响,很多时候孩子并不能听懂父母的表达。
3. 受到超限效应的影响,父母说的越多,孩子越不容易配合。
这个阶段孩子的叛逆心理表现的较为明显。出现这种状况说明超限效应对孩子的影响较为深入。在父母第一次指出自己的错误时,孩子会有内疚的心理,但是当父母多次的批评孩子,那么孩子的这种内心的内疚的心理就会渐渐的消退,直至引起孩子内心的逆反表现。
可以看出超限效应是父母教育过程中的绊脚石。那么父母的哪些教育方式又会对孩子产生超限反应呢?
二、家长的哪些教育方式会造成“超限”1. 不停的唠叨
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都有同样的误区,那就是不停地唠叨。父母一厢情愿的认为只有不停地唠叨才能得到孩子的配合。但是事实上,父母的唠叨会让孩子觉得更加的厌烦。更加不愿意在行为表达上配合父母的引导。
2. 严厉的批评
家长批评会对孩子的错误给予一定程度的纠正。但是过于严厉的教育方法会让孩子的内心承受的最大的压力。当父母给予的负面环境刺激过于强烈时,孩子的逆反行为会有所体现。
3. 轻视孩子的想法和表达
很多家长习惯于以自己的角度来看待孩子的成长,更多时候会倾向于认为孩子的想法和表达是幼稚的。所以家长们更加相信自己衡量利弊之后的选择。当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时父母们很容易给予一种轻视的态度。
当父母给予孩子批评教育、说教教育过多过于激烈时孩子所承受的负面刺激就会越发的强烈。孩子从一开始的不耐烦感,逐渐发展成心理上的逆反,这是超限效应的一种体现,而这也与父母们的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大为相关。这其中父母的唠叨对孩子的影响最为明显。没有实际意义的教育内容很容易阻碍教育理念的传输。那么家长除了碎碎念还可以采用哪些正确的教育方式呢?
三、避免“碎碎念”,运用正确的教育方式1. 对孩子的批评要有限度
很多家长在教育理念上处于一种很急躁的态度,希望自己的一句教育引导就可以纠正孩子的行为偏差,但是事实上这样的教育效果往往和父母们所期望的背道而驰。当孩子犯错时,父母的教育尺度要拿捏掌握得有分寸,超过孩子承受范围内的批评指责,并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以及错误的改正。
2. 教育孩子时要目标明确
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很难做到就事论事,时常给予孩子过多的环境刺激。喜欢将孩子曾经犯过的错误再仔细的罗列一遍,这就容易造成孩子混乱的思维逻辑。孩子不清楚到底父母们批评自己是因为哪一件事?接着影响孩子正确世界观的建立。东拉西扯式的教育方式并不适合孩子我。
3. 不对孩子报以过高的期待
很多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中都会有对孩子期待过高的教育误区,当孩子无法实现时,父母便会把一些不相及的缘由也推给孩子,这样不仅会造成孩子自我认同感较低。也影响孩子的自我评价。过高的期待反而没有激励孩子进步,使得孩子处于较大的压力中,能力发展受到限制。
父母们在批评孩子后,也要适当的鼓励支持孩子。让孩子所接受的环境刺激不仅仅是负面的。尽量避免采用唠叨式的教育方式。这种流于形式的教育方式并不能够对孩子的行为纠正有益。反而引起超限效应的发生。适当的让孩子体验错误的更加能够让孩子认识到行为的偏差。真的!大家对超限效应是否了解呢?对于唠叨式的教育教育方式是否赞同呢?欢迎分享。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