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们总说双胞胎难养,
但大家的吐槽点往往都是集中在生活层面的:
父母付出的大量劳动,经济上的超支,
拉扯两个孩子的辛苦,等等。
但相对于物质层面,精神层面的难才是真的难。
这一次,我想就自己的体会跟大家谈谈,
如何避免用语言“伤害”双胞胎小朋友们的精神世界,
让自己养双胞胎的经验值加满。
双胞胎同时降临在同一个家庭,
拥有同样的父母和生活环境,
这就意味着他们天然存在着对获得物资的竞争关系:
无论这物资是父母的爱,玩具的多少,
得到关注的多少,都意味着他们获得的东西是被迫和他人
(自己的twin兄弟姐妹)共享,
这也让他们无师自通地学会了比较。
因此,
双胞胎是人类中唯一从娘胎里
就深谙竞争和比较艺术的群体(包括多胞胎),
有我前几天发的微博为例:
但是事实情况是怎样?
饼干大小不一样,是因为我们做的手工饼干,
不可能百分百大小一样;棒棒糖大小不一样,
是因为某个小朋友自己吃得太快了,
跟慢吞吞舍不得吃的哥哥一比当然不一样,
跟粑粑麻麻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可见,有句话说“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即使一人一份的东西,
他们都已经进化出了拿到之后先朝对方的东西上看一眼的本领,
确定没有不一样,这才罢休。
所以说,即使我们已经竭力保持公平了,
他们还是对大小的概念非常敏感,
这说明双胞胎的内心比一般孩子也要敏感。
即使是我认为大大咧咧的圈圈,
我也在不经意间发现过他内心敏感的迹象。
因此,对这样的两个孩子而言,
除了保持公平之外,我们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语言。
尤其是以下这几类话,我们一定要避免在孩子面前提起:
No.1
"你看哥哥多懂事,你怎么就不知道帮妈妈拿个xx呀?"
切忌语言上的比较。
双胞胎里面,可能会有一个比较有眼色,另一个却不太会“察言观色”。但我们要知道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就和大人一样,有的大人擅于和人沟通,有的人却比较内向。这并没有优劣之分。双胞胎两岁多以后,一般都能听懂人的语气,这种无谓的比较除了没有意义之外,反而会伤害孩子的内心。不会察言观色的孩子就不是好孩子吗?当然不是。爱和善良的表达方式有很多种,何必要让每个孩子都早早懂事?
类似的话还有:“你看哥哥多外向,你怎么这么内向呀?” “哥哥吃那么多,你怎么吃这么少?怪不得你这么瘦!”
No.2
"你怎么又打弟弟!"
切忌没弄清前因后果就责怪其中一个孩子。这是我的亲身体会。有一次听到麦麦和圈圈起了冲突,我赶紧冲过去,发现他俩跑到了楼梯的拐弯处,麦麦正在拿手推圈圈。当时一着急,我就训斥麦麦:你怎么又打弟弟?麦麦哇的一下就哭了,表情特别委屈,很久才平静下来,说是弟弟先抢他玩具,他不肯给,弟弟就打了他,他这才还手。
我拉过在旁边一声不吭的圈圈,问他是谁先动的手,圈圈承认是自己先打了哥哥。我赶快给麦麦道歉,从那以后,我告诉自己:没看清前因后果的时候,绝不光凭表面现象下结论。
No.3
"你给他玩一下呗,玩具又不是你一个人的!"
为了让两个孩子和平共处,很多双胞胎家庭都是同一个玩具买两样,有些比较大型、贵重的玩具可能就只买一个了。因此,当A在专心致志玩的时候,B经常会过来也要玩,A当然不愿意给啊,B马上大哭起来。当爸妈的听到这种声音就心烦意乱,立刻会打圆场,你给他玩一下呗,玩具又不是你一个人的。
其实这样的话毫无意义,A哭不是因为不懂得玩具是两个人的,而是因为B没有经过他同意就抢,这完全是两码事。如果粑粑麻麻再不出言制止,A会非常委屈。下一次的后果就是,B正在玩,A也会学B去抢,反正粑粑麻麻说了,玩具又不是B一个人的。所以,短暂的打圆场,不但无法解决问题,反而会造成后续问题。
这一点我们从教育麦圈的时候就特别注意,每当出现这种情况,我们会告诉他:没错是两个人的,但是是圈圈先玩的,先到先得,你也可以玩,但是你要问问麦麦是否同意。然后再告诉圈圈:你可以选择同意或者不同意,但是因为这是两个人的玩具,所以你不能完全霸占,你可以再玩x分钟,给圈圈之后,你们轮流玩。
我家每天会出现这样的人类幼崽谈判:
我可以玩吗?
不可以,我没有同意。
我可以玩一分钟吗?
好吧。
⚠️ 注意 ⚠️
另外的一个问题是,这种语言上的比较,
是不是只有孩子能听懂人话了之后才要避免,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没有这种忌讳?
我个人认为:即使孩子很小,也要避免说这样的话。
一方面,现在语言学界尚无定论,
孩子是从哪一个特定的月龄阶段开始理解大人的抽象语言的,
所以我们认为孩子不理解,说不定孩子已经理解了,
如果你的语气不好,那孩子更能理解了,
原来爸爸妈妈在训我?可是我并没有做错事;
另一方面,语言是一种习惯,
如果从一开始,父母就习惯于语言上的比较、不公平对待、
不分清前因后果,那么到孩子长大到懂事以后,
这种语言习惯就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不知不觉就顺口而出了,
而你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种无意识的语言给孩子们带来的伤害。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