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和不同的孩子接触时,会发现大多数孩子表现出羞涩,只是程度不同,据心理学家研究,部分孩子的羞涩与遗传性格有关。比如有的孩子在一个场景下会局促羞涩,在一个熟悉的场景和熟悉的人面前就没有羞涩;有的孩子随着经历世事和心态抗压能力增强,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式就克服了羞涩,但偶然会复发;有的孩子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会羞涩。也有少部分孩子是严重的社交恐惧症,需要专业治疗。
其实大部分孩子的羞涩是不必担心的,也不必给孩子贴上“害羞”,“放不开”这样的标签,当你在一个人数多的环境里,会发现大多数人都会表现的比较羞涩,反而少数放得特别开的人,你会觉得他有些另类。有时带孩子去他不熟悉的朋友家里做客,孩子开始会表现的很局促,当他熟悉了周围的环境和人,并感觉对方很好相处时,便放开自己,如果平时多带他走走,串串门,他自然不会有这种不安发生,他经历过,有了经验,不会感到不自在了。
孩子为什么会羞涩国外有一项研究发现,“多数人是在成长的过程中,自身的选择经常遇到外界的干预、支配、刺激造成的。”那么除了遗传因素外,还有哪些原因会使孩子羞涩呢?
1、单调的家庭氛围。成长在家庭成员比较多且积极热情的环境里的孩子,往往对陌生人和陌生环境的适应性比较好。因为他见多了人,心态积极,减轻了对陌生人的防御感。相反,成长在家庭成员少且家庭氛围消极冷淡环境里的孩子,偶然见到陌生人,除了本能的防御外,也表现的比较局促不安,要么沉默不语、要么躲避、要么大哭、要么找熟悉的人保护。再者,我们现在生活空间大多是单元的隔间,人与人见面交流的机会少,也会影响孩子对外界的交流机会和认知。2、父母语言的刺激。自卑感和羞涩感其实不能同日而语,但自卑包括羞涩。每一个自卑的孩子是在成长过程中经常被父母或他人否定,贬低,或者父母粗暴的方式教育导致的自卑。3、父母干预自主的选择。孩子天性喜欢自由,很多父母喜欢按照自己意愿要求、支配孩子。比如,孩子正和小朋友玩的开心,父母要求他必须回来,以后不要再和那个孩子玩了。这样,孩子越来越没有自信,凡事都缺少自主性,甚至会自闭。4、父母过分溺爱和保护。孩子若像温室里的花朵,有一天经历风雨的时候便会畏畏缩缩。过度溺爱保护孩子,怕孩子被坏孩子带坏,或怕孩子到外面会被传染疾病......都是剥夺孩子主动社交的权利。5、父母处理问题偏激。当一个孩子生活在父母经常吵架的环境中,他会对父母有排斥和畏惧感,也会认为父母的吵架因自己而起,所以会自卑。还比如,当有人欺负孩子时,父母对孩子教他应立即还击,势必让孩子对周围的人产生防御和仇视。6、社交方式的机械式。现在家长多乐于网络交流,也会影响孩子的社交方式,孩子一旦对电脑手机产生依赖,也很难戒掉,而对现实的社交方式失去动力和兴趣。羞涩没有错,羞涩的人也许更有力量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成功的人都是夸夸其谈、穷奢极侈的交际家。大多数人,有强者的一面,也有颗羞涩的心。因为羞涩,他会保持谦虚,低调;因为羞涩,他能够认真倾听;因为羞涩他会感知洞悉到事情的本质,羞涩的人会积蓄能量。成功且羞涩的人,会不失礼数,也会有智慧着生活。怎样让羞涩的孩子更自在,更有存在感呢?
1、教孩子面带微笑,抬起头,挺起胸膛。羞涩并不是完全的自卑,教育孩子在交流的时候,面带微笑,用目光交流。我可以是个羞涩的孩子,但我也要成为一个懂得分寸的孩子。当别人和我交流的时候,我要看到别人的眼神,要知道需要张口回答,这样才不失礼节。我羞涩但我内在充满能量,走路时我要抬起头、挺起胸。2、培养孩子做一件感兴趣的事,成为自己的底气。当一个人有一个拿得出手的技能,或者受某项技能的熏陶,他会有自信的底气。比如,让孩子接触音乐、美术,受艺术熏陶。或者学习象棋,锻炼思维能力;多阅读积累知识,懂得多了,思想丰富了,羞涩的内心蓄积了能量,那将是一个迷人的智者。3、多带孩子参加活动社交。人要多见世面,多带孩子参加社交活动,会缓解孩子心理局促和紧张感,即使丢不下羞涩,再人多的时候也能游刃有余,对环境没有排斥感。4、锻炼孩子讲故事,成为一个可以话不多,但会说话的人。羞涩的孩子,话不多,坚持锻炼孩子讲故事,或者演讲,可以培养他清晰的逻辑思维,一开口便有理有据,将内心的想法顺畅表达出来,做一个心灵、头脑灵,嘴巴长得开的人。5、尊重孩子的羞涩,激发内在能量。孩子羞涩并不一定是坏事。如果没有外界干预的因素,何不顺其发展,就做一个羞涩的小孩。人只有待在自己感到熟识的区域才会感到舒服,在孩子局促时可以鼓励一下孩子,给他点信心,告诉孩子环境可以造就一个人,其实一个人也可以掌控环境。6、当一个羞涩的人,不习惯在一个场合时,会想办法让其他人对自己感到自在。所以,做孩子的领路者,主动带他和别人交流,消除他的不适。有没有发现,有的羞涩的孩子喜欢与小孩子相处,喜欢与幽默的人、老人相处,因为在他心里对这些人没有什么戒备,这些人没有心机、慈爱或单纯不会对他有伤害。有的家长指责孩子,“和比你小的孩子玩能学到什么?!”其实,孩子也希望与其他人相处,只是他遇到比他大的孩子,或不熟悉、不喜欢的人控制不住局促,不安的心理,大脑似乎不会运转,说话磕磕巴巴,心理紧张。这些羞涩的孩子是需要鼓励、保护的,不需要被家长贴上“害羞”、“胆小”、“窝里横”的标签,其实如果能给他一个拥抱,说一句鼓励的话,他会有信心做的更好。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