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零零后》:这种教育,让我看见了如意和天意更大广阔的未来
原创: 佳颖 一心心匠 6天前
昨天,我和一位(陌生)老兄,包场看了《零零后》,边看边感谢自己,因为我给孩子选择了这类的教育;看得我深有感触,因为我在心理治疗的过程里,很多孩子的现状,因为缺失了这一部分的教育而出现很多很多的问题。
看这部电影,让我感触很深的有以下几点:
拯救眼光:三岁看不了老。
我们中国有句老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在普遍意义上,这句话是成立的。但是若一个孩子的幼儿时光加了智慧他人、符合人生发殿规律的环境及父母的觉醒意识的话,这个孩子的未来,一定是我们不能想像的。
在这个社会里,有太多人对待教育的态度是:上午上了一堂课,下午就能考出一个好分数。但是,教育里很多时候,是今天的教育、今年的教育、三年的教育要在十年、二十年后才逐渐开始有所呈现。
俗话说:十年育树,百年育人,这句话,在说的是,对待教育这件事,不能那么功利啊。父母要耐得住这份经久的磨练,并且,我们现在所做的,真正是为了将来成人的他做准备的,这个时候的优秀不是将来的优秀呢。
别再说当孩子很单纯快乐。
孩子的世界里,一样充满了挑战。那种挑战是要平衡我的欲望和你的欲望间的差距;那种挑战是“你做不到,你就不是‘男子汉’或‘好女孩’”;那种挑战是能否有老师欣赏并鼓励你;那种挑战是你必须学会克服困难,完成社会需要你完成的学业、人格上的优秀;那种挑战是你想的和现实之间如何协调。等等。
成人很容易忘记自己的成长,也很容易说“这么简单”,但我们从小一日一日的长大,那种生命的至暗时刻一定不少。而且,我们也一定被成人说过:“你有什么可忧伤的呢?”
不是吗?成人后我们只是换了一个立场,但很少有人愿意去真的弄懂这件事。
别让你的亲子关系里只有评价。
每走一步,我们几乎都会下一个实时评论。只有评论,没有共同参与,没有努力想办法,没有温暖和爱意。甚至连点好奇心都没有。
很多人都是因为有一个行为,然后被别人评价,却没有一个人上前来告诉他“错了没关系”,来鼓励他“下一次可以做得更好”,来帮助他“用这种方法试试”。很多孩子的成长过程里,完全没有这些的,只有“你别这么做,这么做你多坏啊,你多让人嫌”,但他怎么能不让人嫌呢,没有人说。
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每时每刻,每个当下,他都是和他的生命、和他的困难、和他的感受、感想及他的体验在一起的,绝对不能用简简单单的“他怎么这样呢;他这么幸福啊,他比我有条件;他父母多优秀”这么简单、线性的判断,来定义一个人。每一个孩子都在自己的生活里、活在自己对世界的感知里体验着。每时每刻都是非常丰富、非常多维度的。全是未知,全都是十分考验的。
当我们懂孩子其实也是一个很完整的人的时候,我们会尝试理解他、爱他并帮助他。
片子里的几个孩子,现在都长到十五六岁,我们从现在十六七岁这样的年龄回过去看的话,一眼就能看出来,成长是一环套一环,一环的基础上累加的过程,而这个累加的内容,是一个人的基础、地基,是一个人将来能力的硬环境。这绝对不是智力方面的,或者是体格方面的,等等。只注重某一方面是单薄的。我说的这个基础,是全人、全面性的一个基础。
教育,得以始为终。
影片里一个妈妈说:教育孩子,要以终为始。也就是说,我们想要这个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从那个最高点回来头来想这个孩子出生后,该怎么教育的问题。这个观点,在几年前我是没有形成的。我的生命里没有谁告诉我:今年我七岁,过几年我会十四岁,再过几年我会成人,再过几年我会结婚生子,再过一段时间我会老去。我心里没有这么个完整的逻辑的。,她俩小的时候,我都没有想到一个孩子会由两岁长到三岁,因为有一段时间我都快撑不住了,天天问幼儿园老师能否让老大入园。我焦虑我的体能完全跟不上了,我想不到这只是一个阶段而已。人生这个阶段对我来说,我的脑海里会有一种“永远都是这样”的绝望感。
孩子是一个完整的人,要把他放在他的生命的河流里边儿去对待。也就是说,我们得好好的问问自己:我们想让我们的孩子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
有问题,才有好答案,才有孩子清晰的成长规划,不是吗?
看完这个片子,我心里很欣慰,因为我的孩子的前几年,除了我这个觉醒的母亲,还有慢慢长大幼儿园里那满园的有智慧的、有爱的人。我不着急,我等着,十年和二十年以及更远的时间里,看这群天使种下的种子,在我孩子的身上开花、结果。
谨以此文,感谢那些当下只有付出没有收获的老师们!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