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机缘巧合,我接触到了美国著名阅读研究专家吉姆.崔利斯的名作《朗读手册》。它并非一本传授朗读技巧的教科书,而是一本推崇通过家长给孩子读书培养孩子阅读兴趣,促进孩子学习能力的书。
书中有许多震撼人心的案例。
珍妮弗出生时患有唐氏综合症,但其父母并没因此而放弃她,而是想尽办法,创造机会读书给珍妮弗听。珍妮弗4岁时接受智商测验,智商高达111分。
罗伯特艾伦6岁时就成为孤儿,7岁时,他的姑婆开始读书给他听。他读一切他能获得的书,从未上过一天学,直到32岁进入一所小型学院就读。3年后,他以最有益的成绩毕业。接着他获得了凡德比大学的英文硕士与博士学位,随后在田纳西马丁大学任教。
这些案例使我心潮澎湃,仿佛找到了孩子成为天才少年的方法,眼前浮现出孩子优异表现的一幕幕。于是,我开启了为孩子读书的旅程。这四年,为孩子读过近四十本“国际大奖小说”,3套较厚的历史书籍。
然而,我发现,在为孩子朗读过程中,受益最多的是自己。
1、为孩子读书,收获平静和幸福
人到中年,生活不易,工作压力大、孩子问题多、父母病情杂,所有问题,拥在一起,扑面而来,压的人喘不过气。
为孩子朗读时,仿佛一切烦恼都离我远去,无论多么焦虑的情绪,都会消散,心灵得到宁静。此刻,孩子也逐渐安静下来,我能感受到他满满的快乐与安全感。有诗为证。
非常抱歉,孩子写给我的诗没有精心保存
将孩子的诗,输入电脑,永久保存
读着孩子写给我的诗,内心涌现无限柔情,孩子给予我的幸福和感动,将滋养我的下半生。我将一直为孩子读下去,直到他与我分离。
2、为孩子读书,提供我源源不断的写作素材
学习过写作的成年同学都有同一种感受,当连续写作一个月或半年,素材被挖空后,会进入瓶颈期,也就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
瓶颈期需要不断的输入,最有效,最高质量的输入办法就是阅读,从阅读中提取灵感,拓展思维,找到主题,加以提升,随后就可以高质量的输出。
譬如,《由“农民起义”联想到孩子叛逆期的家庭教育》此文,受《中国人史纲》的启发;《强烈推荐的亲子共读书》此文选取了为孩子朗读的五本比较有教育意义的“国际大奖小说”,《外婆不是一颗流星》此文,我将自己的妈妈与《佐贺的超级阿嬷》联系起来,等等,不一而足。
3、 逐渐形成自己的历史观点
与亲朋好友之间聊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时不再懵懵懂懂,基本都能回答上来,显得自己超有文化。将有限的学历,陷入无限的文化魅力中。哈哈,此处有点虚张声势啦。
不过我对历史的脉络以及各作者欲表达的历史观点越来越清晰。
记得前一阵孩子同学的家长发了一条朋友圈,求推荐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的历史书籍。我是这么留言的:“吕思勉的书偏文言性质,不容易坚持;柏杨的《中国人史纲》很系统,从地理牵涉到历史事件,不过他揭露的反面人物和事件比较多,怨念挺重。我想可能是因为写此书时,柏杨正好在监狱的原因。袁腾飞的《这个历史挺靠谱》诙谐幽默,正面人物和事件较多,不过貌似和孩子现在所读的林汉达内容有些出入。”
没想到,我可以不假思索的说出自己的观点,虽然不一定正确,但是对比以前那个对历史毫无概念的我进步了很多。
为孩子读书这四年,有时觉得自己付出很多,然而,细思量,收获最多的是自己。正如戴尔.卡耐基所说:“生命是个回力板,你付出什么,便收回什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