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父母都渴望自己的孩子拥有健康的身体,也对孩子的教育十分重视。可是,有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常识性的错误,以致于影响到孩子未来的正常发育和成长。所以,更应该重视对孩子的教育方法。
然而,如何正确教育孩子,一直以来都是让父母们头疼的问题。因为,每一个家庭都有不同的教育方式,孩子所处的成长环境也大有不同,所以迄今为止也没有一个教育理论是能够适用于所有孩子的。
过年回老家时,亲戚带着侄子一起去逛街。途中,侄子看到一辆钩机模型很是喜爱,于是就向他撒娇,希望他能够买下。
可亲戚仔细回想,家中已经有很多类似的玩具,于是他尝试着与侄子讲道理:“家里已经有很多这样的小钩机了呀,我们工作赚钱都很不容易,不能浪费钱哦。”
但侄子却狡猾地笑了笑,对他说:“可是家里的玩具太多了,永远都会缺少伙伴。爸爸还告诉我要和朋友们和睦相处,伙伴越多,他们不就越快乐吗?”
听到侄子的话,他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最终,亲戚发现自己只会和孩子讲道理,却不知道怎么拒绝孩子的请求。
道理无法落实,遑论其他,心理学家表示这是有迹可循的。
情绪信号感知脑科学研究表明:边缘神经系统比大脑皮层要更快的收到信号。
举个例子:多数时候,人们在生气时很容易失去理智,做出一些违背本意的举动,在那之后又后悔不已,其本因就是被边缘神经系统截胡了理智思想。
研究表明,人体的所有举动都由大脑操控,工作量很大。
正因如此,人体拥有底层的行事准则——尽量不要麻烦大脑思考,让大脑进行自动思考。
好比一些应激反应,在理智未反应过来时,身体就已经采取了某种措施。
老话常说,家庭就是一个人的退路。血浓于水,亲人永远都是这个世界上最爱我们的人。所以,每当面对至亲之人的时候,无需任何警惕信息,大脑会非常放松,不会去操控我们的情绪。
因此,当孩子提出请求时,我们下意识会选择和孩子讲道理。
教育理念交互现代潮流教育讲究开明地对待孩子,但实际上,这个理论不一定是完全正确 的。有些时候,完全的开明并不能够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家长下意识地将孩子当作大人,认为可以平等的与他们讲道理,让他们对“是非对错”有所了解。但是,家长却并没有发现,孩子对其所说的事实和想法,根本没有完整的概念。
未成年人的意识形态尚未发育完全,家长所说的真理对于孩子而言,只是拒绝的理由和借口。有时候直截了当的拒绝,会比讲道理更容易让孩子了解到事情的对错。
脑科学研究结果指出:父母只知道真相,却不明确的表达自身态度,其实是向孩子传达了一种模糊不清的界限感。当父母和孩子相处的时候,也在努力寻找和孩子相处的正确方式。
只是在寻找的过程中,有些家长不懂得良好的界限感。孩子的关系界限不够,很容易导致从原本的亲人关系,变成对等的朋友关系,也很容易让父母地位和尊严受到威胁。
也许有些人认为,建立这种“朋友关系”是存在一定好处的。可是界限太过模糊时,就会变成纯粹的朋友关系,孩子很可能意识不到父母的权威。这对孩子将来的教育是非常不利的。
没有权威的父母很难让孩子听话,但是,用暴力教育儿童也一定是错误的。由此看来,正确教育孩子的确是一门学问。
换位思考问题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问题,他们之所以会提出某种需求,其实是因为拥有足够的安全感。
孩子认为,这个需求自己的父母能够帮助自己满足。
然而,这可能会和家长的教育理念产生冲突。比如,在做饭时孩子却要求一起玩游戏,需求恰巧冲突。
在此时,应当直接拒绝孩子,之后再找个适当的时机去补偿和开导他。不要在矛盾产生时,一味地和孩子讲道理。
与孩子产生冲突的时候,家长应当先思考如何从根源解决问题,而不是宣泄失控的情绪。向孩子展露情绪化的一面,很容易让孩子学会这样的坏习惯,这并不利于对孩子的教育。每个人都要做大脑的主导者,而不是被操控者。
- The End -
作者 | 第一心理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Childrens Education》
心理学家,大脑,教育孩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