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习的好坏一直是家长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在《2018中国家庭教育焦虑指数调查报告》中显示,孩子的学习成绩成为父母最为焦虑的问题。
家长关心孩子的学习
在我上学的时候,爸妈并没有特别要求我的学习,顶多是按时完成作业,成绩看的过去就行。那会他们整天忙于生计,对我的要求是你能念到什么程度,爸妈就供你到什么程度。并且那会大家都差不多,没什么比较。
现在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教育意识也随之提高。纪录片《零零后》里面,梁昊天的爸爸对他的预期是,孩子狠劲儿学习,一直到父母看不下去,强行叫他放松后再停止。相信不少家长也希望自己家的孩子也能学习到这种程度。
因为大环境的影响,父母不断想提高孩子各方面的竞争力,对于孩子学习不好的“恐惧”,家长也是实属无奈。1.收入差距大,担心孩子落后
家长反映,希望孩子能够学到多的知识,涉及多的领域,孩子也有意愿,无奈自身经济条件有限无法报名。例如一次去了英语体验课,孩子课后感觉也不错,妈妈也认可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模式,直到最后了解到学费12800一年,考虑到家里的经济情况,妈妈只能望而却步。身为家长,因为自身能力问题觉得拖了孩子的后腿,在得知班上有孩子的同学在那边上英语课后,就更自责了。
对于这样的情况,不少父母就不经意地“逼”孩子不断努力地学习,写作业一道题一道题地盯着,课外作业一本一本地布置着,觉得只有这样学习才能有希望赶上别人。
2.比较的痛苦
身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常年报道国际新闻的记者周轶君,也同样感受着孩子教育的焦虑。带着对于现代中国教育的种种疑惑,她走访了5个国家。在豆瓣上,网民们纷纷羡慕着芬兰的教育,在这里,孩子们从来没有学习的压力,每天就是快快乐乐地成长。学校为了避免孩子间的竞争和比较,小学和初中从来不考试,考察的只是孩子如何学习,如何完成团队合作,如何面对责任。
在《育儿大师》的一期节目里,妈妈叮嘱女儿写作业,后来小伙伴到家里来玩,妈妈得知小伙伴都做好了作业之后,开始唠叨自家的女儿,一个劲地说人家孩子的自觉,人家孩子的听话。女儿听后原本开心的她,没了心情玩耍,催促小伙伴回家,但同样还是愿意去写作业。妈妈不经意间的比较,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3.期待回报
学历越高,能力越强,竞争力越大,孩子报酬越高,那么父母的回报率就越高。“养儿防老”的意识深耕在传统中国家庭。带着这个理念,生怕孩子走上歪路。爸爸妈妈从小不让孩子做这做那,用自己的威严与强势压制孩子,一方面孩子可能会听父母的话,学习还行,但是给孩子心理留下了创伤。另一方面,孩子越来越没了和家长商量的心情,离父母的意愿越来越远。
在发现社会上初中毕业和大学毕业孩子们的差距后,父母发现知识让收入差距明显,回报率和未来孩子让父母的省心率也不一样,于是从孩子的学习入手,早日培养。父母总是说,这是为了孩子好,其实父母是从自己的经济条件考虑,你好,我好,大家好。
4."恐怖化"思维
“恐怖化”这个术语,是由理性情绪疗法创始人阿尔伯特·艾利斯创立的,用来描述我们的一种常见倾向,就是夸大生活事件的消极后果。恐怖化,也常称为“灾难化的思维,是指我们把某些讨厌的、不如意的事情看成糟糕的、可怕的、灾难性的。
比如前阶段很火的印度电影《起跑线》妈妈说的话:如果孩子不能进入好的学校,就没有好的工作,女儿的朋友就会超越她,她会孤单,会觉得自己是失败者,就会自弃,就有可能开始吸毒……家长的“想象力”让自己整天紧张兮兮,总在担心这担心那,陷入恐慌和痛苦。
好的家风对孩子才是最好的教育
如何让孩子会学习1.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教育学者尹建莉的女儿高中数学成绩不是很好,数学老师建议给孩子报个补习班,一般家长一般自然而然就去报班了,但是她没有。尹老师权衡了下女儿的学习状态,觉得孩子已经是在满负荷地学习,报了班后,路上来回时间,补课时间就要花费好几个小时,而女儿完全可以自己利用这些时间学习其他的。分析女儿数学不好的原因,孩子从小就对数学没有自信和兴趣。于是就跟女儿说数学老师觉得她很有潜力,就是成绩有点不理想,这方面要去多问问老师。女儿后来高考超过清华录取线22分,被内地和香港两所名校同时录取。
相反,不少家长会这样对孩子说:“哎呀,你数学成绩太差了,老师要你去学补习班”,而孩子听了之后只会变得更加不自信。
《他乡的童年里》,当孩子不喜欢数学时,芬兰老师不会认为是孩子的问题,而是尝试各种孩子感兴趣的方法,把教学引导入孩子的兴趣里,比如孩子喜欢小汽车,就用小汽车教学,喜欢乐高,就让孩子数乐高,之后让数学变成孩子擅长的领域。
所以激活孩子的自信,比花钱让孩子上补习班更有效。
2.好奇心能帮孩子提高成绩
密歇根大学CS莫特儿童医院的研究者发现,好奇心越强的孩子成绩越好。研究者们收集了2001年出生的6200名儿童数据,数据包括孩子家庭的背景,也就是家庭的收入和父母受教育水平,孩子在9个月、2岁、学前班的好奇心程度,以及他们在学前班的阅读和数学成绩。
结果显示,虽然贫困家庭的孩子成绩比富裕家庭的差,但是那些好奇心更强的贫困家庭的孩子成绩和来自高收入家庭的孩子差不多。好奇心强的孩子,他们的社会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也更好。
更多的好奇心意味着更好的学习成绩。研究还发现,如果孩子专注力不强,只要有很强的好奇心,成绩也不会差。密歇根大学儿科学家普拉奇.沙阿说:“现在许多幼儿园都注重儿童的专注力和自控能力,但是从我们的结果看,对好奇心的培养或许更重要。”
怎样提升孩子的好奇心呢?孩子教育的质量和早教的质量都很重要,比如带孩子探索大自然,体验新鲜事物,带孩子逛博物馆,学习绘本,玩玩具等,都可以促进孩子的阅读和数学能力的发展。
3.最省力的教育,是学着做专业的家长。父母为了让孩子上好的学校,挤破了头买学区房,却忽略了孩子最需要的是专业的家长。前阶段一个孩子将瓶子从28层扔下15个啤酒瓶,家长将孩子屁股打开花。并将照片发到了小区群里。看到网上各种家长极端教育孩子的事件,不少网友慨叹:家长是最需要专业考试,却没有学习考试就上岗的专业。
家长教训孩子
很多家长跟孩子发脾气,以为那是在教育,却不知那只是在发泄自己对孩子的不满,为了出一口恶气,全然不顾对于孩子心理的伤害。想想看,连你自己都做不到理性对待事情发生,又怎么能教给孩子理性呢?还有的家长自己一身的坏习惯,却要求自己的孩子完美。
4.父母相爱
有的家庭夫妻双方总是吵架,甚至殃及自己的孩子。殊不知每日活在高压的环境下,将会让孩子失去安全感。孩子的大脑神经元是在一步一步的扩张,不断地建立链接,断掉无用的链接,如果每天的精神情绪是在应付大人的猛烈情绪,每天想的就是小心不要被骂,恐惧感让孩子的神经停止活动,无法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上。
将怒气牵扯到无辜的孩子
心理学家萨提亚说:
“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父母相处的模式就是孩子学习的模式。”
而最初的安全感也来源于被爱,父母相爱,而后共同爱孩子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我想起不少男孩追求女孩时反应的社会情况,当女孩不愿意接受男孩时,男孩竟然以死相逼,或者提着刀去女孩家里威胁。想着这个男孩应该是活在一个不正常的家庭,父母的相处或者做人模式影响到了他,让孩子终日惶惶,对于爱情的得失内心也失去了平衡。
真心希望孩子都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里,让孩子快乐无忧,充满了安全感,而不是时刻面对着不安,提防着恐惧的来临,未来用极端的方式从别人身上渴求爱,寻找安全感。
Reference:
1.得到《李翔知识内参》,新研究:好奇心能帮孩子提高成绩
2.《父母相爱,是一个家庭最好的家风》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96105988744706494&wfr=spider&for=pc
3.《父母为什么会“逼”孩子学习,大多是因为2个“怕”,现实又无奈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37755987455905916&wfr=spider&for=pc
4.《2018中国家庭教育焦虑指数调查报告》
5.《樊登读书会》亲子系列
我是静夜思,坚持阅读和写作,终生学习者,在育儿中成长。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