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学习时的粗心大意,几乎是每个家长都要面对的一大难题!但长期以来,许多家长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往往并不会认真地分析孩子粗心大意的原因,也不会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方法,而是采用暴力的打骂或是不正确的利诱,结果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如果不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矫正,不良习惯会一直跟随着孩子。因此,因为习惯不好导致学习效率低下,进而影响学习兴趣和信心,形成恶性循环。
许多家长都能感觉到自己的孩子存在粗心大意的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其实粗心大意是个很宽泛的概念,所以我们先具体聚焦在考试上进行分析总结以下三点。
▼1、看题时的想当然,不仔细阅读题目,而是一眼扫过,造成理解错误或者遗漏题目中的重要信息。
▼2、写答案时,没有对答案进行检查,潜意识认为自己想的已经都写出来了,造成经常出现笔误或是遗漏内容。
▼3、计算数学题时,对简单的计算使用心算或是对简单的解题过程省略掉,造成本来可以解对的题最后却搞错了。
那么,针对孩子粗心大意的学习问题,家长应该怎么做呢?正确的方式应该是关注过程,而不是关注结果!那么学习过程是什么?除了课堂听讲等等之外,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学习习惯、方法、状态等内容。如果孩子上述习惯存在问题,即使孩子再聪明,再用功,往往也很难取得理想的成绩,或者因为习惯不稳定导致成绩时好时坏。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一名普通的家长,家庭作业是绝大多数家长每天都要面对的,但遗憾的是,很多家长都采取了错误的方式在关注孩子的作业问题,或放手不管,或陪读,或一味地批评指责,或强制地增加孩子许多的额外负担。根据统计分析,培养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通过两点来达到。
【过程设计】
就答题习惯而言,可以规定一个答题程序,每道程序代表一种习惯,并且将这种程序通过表格等可视化的形式固定下来,以便于对孩子进行提醒和进行操作。
例如:程序可以设计为:第一步每个题目要限制阅读的速度,目的是为了保证题目理解的正确率。第二步每道题的答案必须要检查一遍,杜绝想当然的写答案。
【重复练习】
根据心理学原理,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其实,习惯培养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必须重复某一种行为或动作至少21天以上,才能初步养成一个习惯的雏形。根据这一原理,我们对之前设计的程序进行重复的练习,最后达到把设计的程序作为一种习惯。
总结:学习习惯训练贵在坚持,家长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坚强的信念。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