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写了一篇关于如何应对孩子打人的文章《被亲生孩子打了,既不要忍着,也千万不要打回去,这样做才是最好》,文章有一段说到:“要孩子富有同情心,这样孩子自然就不会去做伤害他人的事情了”。没想到有位读者直接怼出了一句这样的话:“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以后在学校、社会等其他地方被人一直揍,也还是不要还手吗?”
其中还有不少读者的评论,虽说没有那么极端,但担心孩子过于善良,导致被他人欺负的家长也并不在少数。
看到家长们这样的观点,我的心久不能平复。话说现在国人的整体素质都提高了,即使在陌生人那里也能感受到友好与善意,如此一个文明的社会,为何连教孩子善良,也都有顾虑了呢?
身处文明社会的我们,为何还要教孩子在丛林中生存的野蛮法则呢若是“野蛮”与“文明”兵戎相见,“野蛮”貌似总是能赢:在一群有教养的小孩子中,若是突然闯进来一个块头大又不讲理的小霸王,吃亏的一定是行为良好的孩子。
这就难免会让家长堵心了:为何那些行为不端的熊孩子,总能得到好处,而我倾心教的与人为善的孩子,为何总是以一副受伤的姿态下场呢?
但这并不是要教孩子不要善良的理由啊!
这就相当于你的钱财被人偷了抢了,于是就得出这样的结论:遵纪守法总是吃亏,所以你决定今后不再遵纪守法,也去偷去抢别人家的钱财,以弥补自己的损失。
这逻辑恐怕不对吧?
事实并不是这样的那可不一样啊,成年人不遵纪守法是会受到法律制裁的,小孩子去欺负别的孩子,却得不到任何制裁啊!
喜欢欺负人的孩子,虽然没有得到法律上的制裁,但是会受到整个社交群体的制裁。毕竟没有哪个孩子会和一个喜欢欺负自己的人做朋友的,就算孩子迟钝了一些,被熊孩子欺负了1/2次,那第3次总是会长记性,把他拉到黑名单中远离他的。
每一个喜欢欺负人的霸王孩子,虽然其行为很激进,但其内心却是很空虚孤独的。人是群体性动物,社交对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即使是小孩子,也是非常渴望得到友谊的,特别是在孩子3岁之后,一起玩儿的小伙伴带给他的快乐,是家长的陪伴所代替不了的。
那些习惯做出善良友好的举动的孩子,自然会换来对方的善良与友好,会比较轻易地收获到友谊;而那些经常有争夺、打人等暴力行为的孩子,无一不是缺乏社交能力的,在这些霸王孩子的心中也是极度渴望与其他孩子发生交流互动的,但就苦于不知道如何去做,只会用不停地招惹、抢夺、欺负对方的方式,来迫使对方作出回应。
当然,如此差劲儿的“沟通”方式,只会让这些霸王孩子更加没人理。
所以,你会发现,那些家长默认孩子可以抢其他人东西并打人的孩子,看似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但实际上他并没有显得有多么快乐:通常,在抢走一个玩具后,他也并没有多么想要玩,很快就会丢在一边再去抢下一个人手中的东西。许多遭人嫌的孩子并不是说他们内心有多坏,只是在想与人社交的情况下,却不知道该如何正确去做罢了。
而那些霸王孩子的家长们又太执着于“让孩子不吃亏”,却压根没意识到——孩子在外“占到的便宜”,其实就是他社交能力的毒药:霸王孩子得到的利益越多,他社交能力就会越加退化,越加没法儿和其他小朋友和平相处。抢夺来再多的东西,也填不满霸王孩子缺乏友情的空虚。
这样的霸王孩子,因为意识不到自己有什么错,会慢慢习惯于以抢夺、压制等这样的“交流”方式,在步入校园后,多半是会成为“校园中的霸凌者”的。
野蛮孩子一生的噩梦近些年校园霸凌事件频出,国家对此也逐渐重视了起来。根据多年来对校园霸凌问题的跟踪调查分析,发现在霸凌关系中,不仅“被霸凌”孩子的心灵会遭受创伤,“霸凌者”同样也会在霸凌事件中迷失心智。因为“霸凌者”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无外乎就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在这样扭曲的认知下,“霸凌者”崇拜权利与暴力,泯灭了最后的道德感。
所以,长大后处于青少年的“霸凌者”会更容易参加到帮派间的打架斗殴之中,更容易辍学与有过早的性行为。成年后,这类人吸毒酗酒以及犯罪的比例会更加高,也会更容易有虐待自己另一半及子女的行为。
相比“霸凌者”而言,“被霸凌者”在心灵上的创伤更容易修复些,被霸凌的经历是很痛苦,但只要能熬过那个阶段,被霸凌的孩子在长大后还是可以拥有自己幸福的人生的。但大部分“霸凌者”则会因为社交问题而困扰其一生:无法正确对待与他人亲密的关系,只会用“利益”及“输赢”来看待问题,一旦与他人发生了矛盾,只会想“如何才能压制住对方”,而不是想办法创造双赢的局面。
这样总是一味“不吃亏”的人,是无法收获整整的爱与友情的,就算是占尽了所有的便宜,他们也会在潜意识中“驱逐”自己身边的人,变为毫无幸福感可言的孤家寡人。
反观善良友好的孩子,尽管在表面上看来会吃亏,但整个社会无时不刻地也在滋养及鼓励他们的心灵。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派两拨人去坐地铁,一拨人让座,一拨人不让座,在之后的问卷调查中发现,让座的那波人无一例外都感受到了轻松与愉悦,而不让座的那一波人虽然是坐到站的,但在心中却莫名感受到了许多的压力。
善良友好的对待他人会让孩子充满价值感,因为他觉得自己对别人是有用的。而这种价值感会让孩子肯定自我,并促使自己变得更好,从而对孩子整个人生都是具有积极作用的。
虽然,“野蛮”与“文明”的交锋,“野蛮”好像总会获胜,但是,野蛮的手段只会让人崇尚与他人的撕咬、报复。只有在文明的社会用文明的方式,才会让人更加容易沟通、协作,容易团结起来做大事。
我们身处文明社会,享受了文明带来的井然有序与繁荣,更是应该支持孩子尽可能远离野蛮,成为文明社会中的一员,难道不是吗?
比起偶尔被没教养的野蛮人欺负,成为一个善于与人沟通的友好人,难道不是更重要些吗?
教育孩子不能只看眼下,目光要放长远些当然,家长总担心孩子的友好会致使被人欺负了也不敢反抗。但家长们要分清楚的是:孩子不敢反抗并不是因为友好善良,而是因为自己能力不足以及没有底线。做一个友好善良,和做一个坚强勇敢有能力远离他人的侵害的人,两者并不矛盾不是吗?
我们为人父母的责任是,在孩子不够坚强不够智慧时给他们提供保护,并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在长大后,在拥有了足够的力量与智慧后,还依旧不忘自己的赤子心。
即使这个社会并不完美,但我还是希望幼小的孩子能在我的保护下,能无所畏惧的睁开天真烂漫的眼睛,看尽世间的美好。
我宁愿他们吃点小亏,也不愿他们早早就精于算计,不愿让他们对每一个怀着友好而来的人都警惕防备。
若是孩子真的被打了,要教他怎么做若是你家孩子被打了,你会教他怎么做?要他立即打回去吗?
不,我希望我的孩子在遇到这些事情时,也能做出友好的行动,用文明的方式去处理这件事情:
先警告对方,用语言或者手势告诉对方:“不,你的行为伤害到我了,我不喜欢,不要再继续了”;若是对方不停手,可以选择远离对方所在的范围;若是没有办法离开,对方还又继续在欺负自己,则可以请大人出来帮助处理;真是找不到大人了,再选择还手。
野蛮暴力的行为可以是孩子处理被欺负的一个选择,但我希望孩子能把它放在最后。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