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文啊,你真优秀,我听你妈妈说你上次街舞比赛得了第一名。”前几天去闺蜜家里玩的时候得知闺蜜儿子在街舞比赛上取得了冠军,所以不由自主的夸赞了一番。
本想着孩子最多说一句:“谢谢阿姨,我会继续努力”。没想到他看了一眼自己的妈妈,然后说道:“阿姨,我不优秀,这是运气好,亚军有了一个失误!”
当即闺蜜就接话道:“他还优秀,优秀什么,就拿一次第一呢,算不了什么!”听完这句话之后,我才明白孩子为什么那样回答我,他也在否定自己。
最重要的是,妈妈说完那句话之后,他立马低下头。原本得了第一名确实需要庆祝庆祝,听到妈妈这样说,想必任何心情也没有了吧!
我们会发现,在日常生活中确实有这样的孩子。他们明明表现的已经非常的优秀了,在别人看来就可以被称为是“别人家的孩子。”可是总是会表现出来沮丧、自卑的情绪,把成功当做假象。
是最好的成绩,却让自己选择另外一种解释,从来没有觉得自己的成功是因为个人努力,而直接暗示“我是因为运气”。面对成功,他们不是欣喜,而是担忧、恐惧、自卑、敏感。
临床心理学家保琳和苏珊娜曾在上个世纪的时候做了一个实验,发现几乎很多人身上会有这样的想法。明明是成功的人,却对自己取得的成就表示怀疑,认为不是自我努力获取。
当时他们想要了解大家面对成功的情绪,于是找来了很多行业顶尖的人才,都是在行业都备受尊敬的大佬。本以为他们会款款而谈自己之前的成功经历,但是大部分却说出了这样的话。
“我没有这么优秀,全是因为考试之前那道题我刚好看了答案!”
“我本来应该是倒数的,全是因为别人出现失误,我才有运气到第一名!”
“我面试竟然通过了,一定是面试官今天心情特别好!”
“我这是运气得来的,以后一定会被别人识破了,我是一个大骗子!”
所以,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他们并不承认自己的优秀。甚至于在思考自己成功的时候,表现的是一种“自我否定倾向”。也会把自己的成功当做是别人的馈赠,担心有一天被别人探寻,认为自己是骗子,他们把这种情形称之为“冒充者综合征”。
把这些顶尖人物的行为放到一些孩子身上确实也可以成立,就是上面我们讲述的故事,孩子不愿意认为自己第一名是因为自我能力,缺乏自我效能感。
“无情的打击”是对孩子最致命的伤害孩子为什么会出现“冒充综合征”呢?这里我们就可以把矛头指向父母。很多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就知道利用”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退后”的说法教育孩子。
“你这才考了第一名,你看你离满分差的远呢!”
“别以为老师表扬你你就优秀了,要是优秀老师就挑不出毛病,刚还让你改正身上问题呢!”
“真是痴心妄想,一次第一你就能保证每次都第一了?”
“我说的准吧!这次是不是没及格?”
要是问起来,家长又总是会对孩子说:“我是为他好,要是尾巴翘天上去了,那还能下来吗?”殊不知,这已经在孩子内心深处埋下“自我否定”是种子。
父母过分的“否定”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优秀,这种优秀是不真实的许多家长非常喜欢用激将法,总是觉得只有让孩子在这种打击、否定之下成长,孩子才能看到自己身上的缺点,然后在虚心之中前进。事实真是这样吗?
姜文相信大家都了解过,也拍出了很多让人印象十分深刻的电影作品。不管是《太阳照常升起》还是《一步之遥》又或者是《鬼子来了》其实都展现出来了他本身的优秀,也被评为“影帝”“最佳导演”。
可是他却从说过这样一句话:
是的,我非常自卑。
我们难以想象,这样优秀的人甚至会觉得自己是自卑的。即使是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却还是没有信心去接受这些赞赏,觉得不真实。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绪呢?就是因为他的妈妈。
之前有这样一段采访,他说起了自己不自信的根源,那就是妈妈。
我当年考上中戏之后,非常开心的将录取通知书递到妈妈面前
没想到她说:“我衣服还没有洗,你别跟我聊这个!”
“我不知道我到底应该怎么做?”
“我到底怎样才能让她开心,让她夸赞!”
“我直到妈妈去世也没有得到她的肯定,这是我一辈子最遗憾的事情!”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打击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会将他们所有的努力都看起来没有任何的价值。总是否定自己,总觉得自己的成功是运气,总担忧有一天有人撕破自己所谓的优秀的“外表”。
除了人格以外,人生最大的损失,莫过于失掉自信心了。——培尔辛
而父母的这种打击在让孩子失去信心的同时,还失去了自我。因为他们认为自我是不真实的,是冒充优秀的人的。
让孩子告别“冒充综合征”,父母巧用这几招第1点、懂得适时的夸赞孩子当孩子考试成绩取得第一名的时候,父母就是应该说:“你真棒,妈妈觉得太开心了!”孩子奥数竞赛全国一等奖,这就是凭借实力,父母就应该毫不吝啬自己的溢美之词。
当然,在这个夸赞过程中,我们要明白几种技巧:
夸赞要具体到某一件事情上:“你这次学车太快了,我为你的学习能力点赞!”
夸赞语言有魅力,态度真诚:“你是真的非常优秀,相信你之后可以更优秀!”
相信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可以完美的感受到自己身上所存在的魅力。不管是过于浮夸还是过于隐藏,对于孩子来说都不利,适时夸赞很重要。
第2点、接纳孩子的“平凡”与“完美”,告别差距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孩子在不断的进步,而每一次进步就是一种成长,这种成长是应该被接纳的。
父母不能为了让孩子进步,就拖出“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打击,这只会让孩子更加恐惧、自卑。等到下次取得成绩的时候,还是以为因为第二名失误自己才能这样。
接纳孩子的平凡,认可孩子的完美,这是每一位家长一生的必修课。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明白自己的位置,告别内心差距感,从而不至于怀疑自己。
第3点、做好情绪管理很重要很多父母在面对孩子优秀的时候,总是嗤之以鼻,以为这样可以打击孩子的嚣张气焰。事实也是这样,但这不是打击嚣张气焰,这是灭火,孩子直接进入否定自己的行列。
父母在批评孩子、鼓励孩子的时候一定要让自己冷静下来,做好情绪管理。只有发自内心的夸赞才会让孩子感受到这种感觉,从而相信自己,不觉得自己会被替代。
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扮演的角色应该是从不断的管控指挥向尊重发展,也就是我们说的指挥型发展。
第4点、引导孩子认识自我经历了父母的打击、批评之后,大部分孩子内心已经千疮百孔。作为父母,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孩子找回自我。
“我是最棒的,我变得很优秀!”
“我可以做一手好菜,我以后会是一个好厨师!”
“我努力了,所以我考第一名,这是我自己赢得的!”
在体验成就感的过程之中,让孩子了解到自己是什么样的人。父母也要学会鼓励孩子探寻自己,这样在面对夸赞的时候孩子也可以分辨,不需要父母说重话来打击。
孩子是我们生活的希望,相信大家也不愿意他们变成谁的模板。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清楚:“这是我的孩子!”
孩子孰好孰坏,其实离不开父母的教育。打击或许对于孩子某一阶段有用,但长期的打击只会让孩子更自卑、敏感,把自己的成就当做是假象,担心自己的成绩被发现。
父母一定要明白什么样的方式才是最正确的,不管是引导孩子认识自己还是让孩子体验成就感,又或者是接纳孩子的平凡,我们都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孩子找回自信的自己,不要被“冒充综合征”支配。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