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后,很多家长发现孩子都有类似的问题:
老师交待的作业,不是漏了,就是全忘了;课堂上学的新知识,放学回家就已经抛到九霄云外了;需要背诵的课文,不论是的短的诗还是长的句,背了无数遍,仍然背不好;家长或老师的话,不管提醒多少遍,他们好像从未听过,置若罔闻,我行我素。…………
有些家长甚至怀疑孩子的记忆力不好,可却发现,孩子对于电视里的情节记得非常详细,很多细节了如指掌。
面对这种情形,家长有时怒不可遏:“你要是像爱看电视那样来爱学习,读书就是小菜一碟呀。”
事实上,孩子也很无辜:我也想,可我做不到呀!
如果能够了解孩子如何记忆所见所学,根据大脑喜好来安排,孩子自然会爱上学习。下面我从如何记忆和遗忘开始,教家长学会如何提升孩子在学习上的记忆力,使孩子更加快乐自如地学习。
记忆和遗忘一、记忆类型
认知心理学按照信息保存时间的长短及信息的编码、储存和加工方式的不同,把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为了更形象地说明三者,我用一个孩子读《咏柳》这首诗来举例说明。
瞬时记忆:记的容量大,但是时间短,主要记的是事物的形象。孩子第一次读《咏柳》,读一遍之后,他会记住这是关于柳树的诗,内容也能记住大部分。但看完不管了,马上他就会忘记,甚至他可能都忘了他读过一首诗。《咏柳》这首诗,只是存在于孩子的瞬时记忆里。短时记忆:如果对所学的东西,有了记忆的时候,所识记的项目就进入到了短时记忆。当孩子在老师的解读下,理解了诗的含义和背景。并且自己反复读了几遍后,当场就能背诵。这是短时记忆,如果后续不再复习,他仍然会忘记。
长时记忆:顾名思议,就是长时间地存储在记忆系统里。有的是几天,有的是几年,有的甚至是终生的。孩子一听《咏柳》的题目,就能倒背如流,这就是长时记忆。
对每个人来讲,学习内容要是全部能记住是最好,但这显然不现实。 每时每刻都有太多的事情发生,我们没有足够的空间来储存每件事。
事实上,学习新的东西时,我们不仅仅是获得一些知识和事实,而且需要更多的记忆资源,也就说,我们需要提取先前存在的记忆。
而这个记忆,就是工作记忆,它保存你在思考的事情,为我们的思考和行为提供基础。
比如孩子读《咏柳》时,他一边读,脑海里一边不经意地调取关于柳树、细叶、剪刀等信息,整首诗读下来,结合自己之前见过的这些事物,就能更加完整地理解这首诗。这些信息,就是工作记忆。
对于孩子需要记住的东西,主要与为两种记忆有关: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
二、大脑思考和记忆
认知心理学里有一条原理:
人生来就有好奇心,但我们不是天生的杰出思想者;除非认知环境符合一定的要求,否则我们会尽可能地避免思考。
对于孩子来说,如果课堂上的内容,不在他们的认知环境里,大脑就不会思考。而不思考,也就难以学到新的知识。即使他们也努力想跟上节奏,但心有余而力不足。
大脑记忆简示图
如上图所示:环境代表孩子需要学习的知识、规则、技巧,而工作记忆是孩子的意识和思考区域。可是,因为孩子对于这个新环境知识储备或者经验不足,也就是说,他没有相应的工作记忆,也就没办法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加以思考和吸引,自然没有办法将知识转化存储为长期记忆。
比如,一个纯英文环境长大、没有中文基础的孩子,他听到“柳树”“细叶”“剪刀”“二月”“春风”等这些词时,完全不懂意思,他在学习《咏柳》这首诗时,几乎是一脸茫然。可是,对于我们中文环境成长的孩子,这些都是耳熟能详,联想之前的场景,学起来毫不费劲。
三、遗忘和遗忘规律
遗忘是记忆的反面,记住了就没有忘掉;忘掉了就没有记住。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甚至一两天以后变化量就不大了。
后人根据他的实验数据,绘成描述遗忘进程的曲线,即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了解原理后,怎样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方面的记忆呢?印度电影《地球上的星星》的伊桑,是个有阅读障碍的孩子。一开始他的父母、老师都不知道,把他的成绩差归为调皮、学习不认真,一直到后来美术老师尼克发现他的问题。
尼克特意家访向伊桑的父母说明这个问题,一开始伊桑的爸爸拒绝承认。尼克情急之下,拿起桌上满是日文的包装盒让爸爸读,爸爸大恼:“我又不认识日语,怎么可能会读?”
尼克解释:我们眼里习以为常的文字,在有着阅读障碍的伊桑眼里,却如同陌生的外国文字一样,他如何能读写?
《地球上的星星》
现实中,有些孩子对某部分的学科知识,如果方法没找对,一开始也是如同学习外文。这时,一味地要求孩子认真、努力,没有适当的方法去引导,孩子是很难理解的。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威林厄姆指出:
要想学到知识(也就是进入长期记忆),它必须在工作记忆中稍作停留——学生必须注意到它。
为了帮助孩子能够更好地理解并记住所学内容,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
一、工作记忆
工作记忆与背景知识息息相关,背景知识是否丰富,影响到孩子对新知识的接受程度,以及工作记忆的存储空间。以下是比较常见有效的方法:
1. 阅读
不管是孩子还是成人,在接触新的领域知识时,开始时会有相对较难。但是,随着学习时间的变长,就会发现同一个班上的学生,接受和理解程度不一样。
对于那些阅读量大的人来说,他们丰富的背景知识有助于理解新的知识点;也很快地能找到自己的知识盲点,能够求助老师来帮助讲解,或者自己找相应的书本来查阅。
同时,很好的理解力也能让他们更快地吸收新知识,在原有背景知识的基础上,丰富已知内容;扩展认知边界。
相反,对于阅读量少的人来说,或者说,刚好欠缺这个领域的阅读经验和背景知识时,他们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先去构建现有领域的基础知识体系,消化基础概念,学起来也就更加吃力。
阅读究竟能给一个人带来什么好处?
吉姆.崔利斯在《朗读手册》归纳为一个简单的两个层次的公式:
你读得越多,理解力越好;理解力越好,就越喜欢读,就读得越多。
你读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聪明。
阅读可以有效地丰富我们的背景知识,知识量越大,越来越多的内容就能由点及面,更好地串联起来组成一个牢因的知识体系;同时,它能扩大工作记忆的空间,让理解变得容易。
阅读是日积月累的技能,它不会一蹴而就。
对于之前没有阅读习惯的孩子来说,从现在开始培养阅读习惯,短时间可能看不到效果,需要家长更多的耐心静待花开。
2、丰富体验
如果条件允许,家长可以经常带孩子逛逛博物馆、科技馆等,参观名胜古迹,去不同的地方旅游、了解不同的历史人文。
在这样的体验中,之前遥远、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孩子身处其中,触手可摸的感官刺激能给他们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印象也更为深刻,相应也补充了丰富的背景知识。
如果现实条件不允许,也没关系,可以通过阅读来完成。
3、提前预习
相对阅读这个需要长期培养的技能来说,预习,则是短时内就可以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效率。
对于预习,大家并不陌生,就是学生提前自学将要学习的内容。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从被动的接受知识,改为主动地思考,而学习金字塔显示,主动学习的学习效果更高。
学习金字塔是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成果,它的结果显示: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它是由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发现并提出: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
学习金字塔
另外,孩子在预习过程中,可以提前发现自己的难点,在课堂上会时刻关注老师的讲解。当孩子专注其中时,更加容易吸收新的知识,并且能更好地和老师互动,提高自己的思考力和理解力。
二、长期记忆
1、抽象内容故事化
不论是电视节目,还是电子游戏,这些让孩子记忆深刻的活动,有个共同特点:故事讲得好!
大脑似乎偏爱故事,干巴巴、难以理解的内容,如果换个方式,用故事的方式来解释,就更容易接受和理解了。
对于孩子来说,有些科目的内容超过他们目前的理解力,再加上各种晦涩难懂的知识点,孩子学习的困难可想而知。可是,如果用讲故事的方法,来帮孩子来梳理,孩子就能更好地理解了。
一般来说,故事都有发展情节,包含开头、冲突、结尾。利用故事结构,将各种分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有冲突、有发展的故事。按照这种方式来理解,孩子就更容易记住。
例如:网上有很多关于圆周率的记忆方法,我曾听过一个,就是用故事将每个数字用谐音的方式串联起来,不少人用这样的方法能背诵很多位。
不过,故事好听,但不可喧宾夺主。我们用故事是希望孩子最终能通过它将牢记知识点,但是如果故事、或背景太过引人注目,孩子就会将注意力放在故事上,最后只记得故事情节,而将知识点忘了。故事只是引子,引导孩子对知识点更多的思考和理解。
2、动手实践
我们都有类似的经验:
比如,烘培新手在一开始时,每一步都要看着菜谱,什么时候放哪种材料,各种材料多少克,然后揉面多久、发酵要多久、多少度的温度烤多久,一切看上去都难以把握。等做到熟练之后,就无需菜谱了,所有过程一气呵成,简单明了。
而孩子的学习也是如此,有些操作性强的单纯看书很难记住。对于这些可以通过动手实践的内容,鼓励孩子自己动手操作。
引导孩子在错误(失败)中思考,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我听到了,我忘记了;我看到了,我记住了;我做过了,我理解了”。当孩子自己经历了事情发展经过,孩子就更能深刻地理解并记住。
3、根据遗忘曲线来定时复习
根据前面艾宾浩斯遗忘规律,可以和孩子制定按时复习的计划。
对于刚开始学习的新内容,很多内容都容易忘记。针对这些新知识,及时地复习可以有助于它们变成长期记忆,记得更牢。如果等到已经忘了或者忘了很多,再来复习的话,就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记得住。
同时,即使已经记住了的知识点,也要定时重新复习。随着时间的消逝、新知识的加入,有时长期记忆里的内容也会被再次遗忘。而定时复习,可以有效地保持记忆力。
4.记忆策略
现在有很多不同的记忆方法,针对孩子的喜爱,让孩子自己挑选一种喜欢的的策略,有助于更好地记忆。我这里举例说明几种常见的策略:
1)复诵
复诵策略是指有意识地重复、朗读、背诵所要记得的信息,这是最为直接的一种方法之一。
身边有个朋友的孩子读小学,因为背诵有些困难,老师布置的背诵作业都完成得比较吃力。后来,朋友想了一个办法:每天早上在家读15分钟再吃早餐。不管老师有没有要求背诵,也不管是上学还是放假,无论在哪里,每天坚持读。久而久之,孩子完成了指定背诵的内容后,时间还很充足,就去主动读了其他知识点。一个学期坚持下来,不但能轻松完成作业了,记忆力大大提高了。
2)图像法
把相关的内容画成图像,便于自己理解和记忆。
如现在比较普及的思维导图,就是一种很好的图像记忆法。
我曾在网上看到有家长分享:让孩子根据诗句的内容,画成对应的图画。既锻炼了孩子的绘画和观察能力,同时孩子对诗句的理解也更加深刻,记得更加牢固和长久了。
3)联想法
将所需记忆的内容之间建立某种联系。
之前我自己备考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时,就曾用知识点与自己家联想起来,到现在我的印象还特别深:
打开大门,门口的鞋柜、换鞋凳无需记忆,但是自己知道一直在那,即内隐记忆。
换鞋走进家门,右边墙上挂着四幅画,第一幅是个孩子照片,即形象记忆;第二幅是个小孩打着雨伞踩水花的背影,即情景记忆;第三幅是孩子手捧礼物开心地笑脸,即情绪记忆;第四幅是书法字,即词义记忆;第五幅是婴儿在爬行,即动作记忆。五幅画里第一张和第五张印象最深,分别为系列位置效应里的首因效应(首位效应)和近因效应(新近效应)。
联想法需要孩子自己去将内容和场景建立联想,这样才有助于记忆。如果是自己去记别人联想好的,效果就会打折。毕竟,记忆是思考的残留物。
还有很多其他助记法,根据孩子自己的特点和喜好,选择一种合适的方法,可以事半功倍。
常见助记法(自制思维导图)
结束语孩子在学习遇到困难时,要给予孩子试错的空间,不要急于给出答案。相比而言,孩子自己解答问题的过程能带来更多的愉悦感,学到的知识也更为深刻。
同时,父母要知道,每个孩子的发展不一致,对学习的理解和记忆也因人而异。家长除了看到孩子表面所呈现的问题,更需要关注问题背后的原因。和孩子一起寻找问题根源,多多尝试,帮孩子找到他适合自己的学习之路。
不论学习还是生活,孩子成长路上,都离不开父母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读到这篇文章的家长,能从中找到一些思路,从而找到更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
文章作者:香巴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亲子阅读推行者,育有一枚小书虫。带娃之余,努力用文字分享自己所学所用。
感谢点赞、转发或收藏!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