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课程教学的不断改进,绘本已经慢慢进入我们的课堂之中。绘本的图画语言丰富直观,对于孩子而言,绘本就像他们的玩具而不是难懂枯燥的书本,有时候,孩子对绘本的喜爱甚至会超乎我们的想象。
你或许会问,孩子能听懂吗?
在许多幼儿园绘本阅读实践中,我们发现,没有比绘本更容易读的语言了。
如果你也在用绘本教学,或者也想用绘本教学,接下来我们可以一起探讨这些策略或方法,让孩子更好地汲取绘本的精华,因为这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
一、人物
人物是我们读绘本时必须要重视的,这是一个关于谁的故事,他们之前是什么关系?正如我们常见的故事绘本《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在读这个绘本时,首先要跟孩子一起分析人物的关系,他们各自身上有什么特点,性格如何?这些都有赖于对人物的分析。如果忽略人物只是读故事,趣味性就少了一大半。
阅读绘本时,孩子会不由自主地进入故事当中,想象他们自己成为故事的主角。老师或家长也可以借助孩子的这个期待,在读一些角色突出的故事时,采用“角色自居”的方法,让孩子变成书中的角色。比如《城里老鼠和乡下老鼠》这本书中角色众多,可以让孩子扮演他(她)喜欢的角色和大人一起演绎故事中的人物,因为扮演角色这件事本身会让孩子阅读的参与性更强。
二、预测
一般来说,从看封面开始就可以预测故事。比如日本著名绘本《活了一百万次的猫》,可以从题目入手,这只猫竟然活了一百万次,预测它有什么特异功能,它是否会一直活着。
除了封面、图片、题目,有时候也可以观察腰封。在信息化社会里,孩子对广告已经不再陌生,而封腰就是书的宣传语。在《世界上最大的房子》和《田鼠阿佛》,常常见到的腰封是李欧·李奥尼“大与小”的又一力作。绘本大师李欧·李奥尼的作品都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可以结合他以前作品《发条老鼠》《小黑鱼》等,再根据腰封的文字,让孩子们去预测故事中的田鼠阿佛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
三、推理
很多时候,我们会把预测和推理混淆,推理往往是在读了一部分内容之后,有依据地进行预测,所以更注重因果关系,也更考察孩子的观察、理解能力。在绘本《如果你给小老鼠吃饼干》这个绘本中,就可以使用推理,当小老鼠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的时候,可以时不时地问:“当你给小老鼠读故事的时候,他想要看图片,看着看着图片他也想画画,接下来……”,孩子们会自动推理出,小老鼠还想要一张纸和一些蜡笔。
上面是关于故事情节的推理,还有一些绘本中的细节,文字中并没有给出解释,可以让孩子去观察然后推理出原因。比如我们熟悉的《大卫上学去》中,大卫回家的时候是光着屁股的,文中并没有解释原因,那么孩子会如何根据绘本中的内容进行推理呢?所有类似的未知问题都可以运用推理解决。
四、复述
复述是老师在课堂上常用的阅读策略,在复述时,小朋友们需要把课本合上,然后开始从头到尾依着原文说故事,我们甚至对那种可以从头到尾背诵下来的人刮目相看,严格来说,这不是“复述”的本意,复述是口语表达的一种途径,它强调用“自己的话”说。
我们在讲绘本的时候,并非所有的内容都一字一句地读出来,有时是根据图片、文字和自己的观察在“讲故事”,其实这也在“复述”。孩子在复述的时候也需要借助图片,特别是低段的孩子,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梳理故事的脉络。另外,最好是给孩子找到一个倾听的对象,你讲给我,我讲给你,一个相同的故事便有了两个不同表达的版本,这样的表达交流才是复述的意义。
有些绘本使用重章叠句,朗朗上口,且循环重复,比如《拔萝卜》,每增加一个人物角色的时候,句子都是对前面句子的重复:小花猫拉着小花狗,小花狗拉着小姑娘,小姑娘拉着老奶奶,老奶奶拉着老爷爷,老爷爷拉着萝卜叶子……这样的复述就更侧重语言的训练,我们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更倾向与原文保持一致性。
五、建立联系
阅读只有与孩子的生活产生链接才会更好地影响孩子,否则就是生活之外的知识,也无法学以致用。在绘本教学的时候,我们应该尽量将绘本中的故事联系到孩子的实际中来,这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进行自我认知。
《花格子大象》是一个寻求他人认可的故事,独一无二的花格子大象为了迎合大家把自己变成灰色,这样的事情小孩子也经常做,可以让他们分享自己的“灰色故事”。与《花格子大象》相反是《不一样的小豆豆》,一个普普通通的小豆豆,想要变得与众不同,于是开始了自己的个性之旅,并最终长出无数不一样的小豆豆。那么,生活中你又是一个怎样与众不同的小豆豆呢?
每个孩子都是寻找自我的小豆豆,也都是有时候犯糊涂的花格子大象,将孩子与故事联系起来,这个故事就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故事,而是成长的一部分。
六、视觉化
视觉化的策略如果用在阅读中,更适合少图和无图的文章、书籍。大部分绘本已经能很好地做到视觉化。我们在这里谈到这个策略,是因为除了“读绘本”之外,我们可以借助它进行写绘活动。
写和绘是低段孩子表达不可或缺的手段,他们不会写字,但却可以画画,把自己的语言落实成一幅画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他们需要组织纸笔材料,安排内容,用自己不成熟的线条表现出某种意思,然后再去组织语言说出来,整个过程如同“写作文”一样,将主题、思路、结构都安排进来。用心观察的话,会发现每一个孩子的故事都很精彩,甚至令人感动。不要小看写绘,它是孩子集思考、想象、表达于一体的早期重要写作方式。
七、问题和解决方法
其实几乎所有的绘本都在解决孩子们的问题,比如:解决情绪管理的《生气汤》、《生气的亚瑟》,缓解入学焦虑的《魔法亲亲》,帮助孩子寻找友谊的《威力和朋友》,建立同理心的《eat your peas》,认识从众心理、建立领导力的《Stephanie's ponytail》,反对校园霸凌的《The Recess Queen/珍妮小霸王》,克服就医恐惧的《鳄鱼怕怕,牙医怕怕》……每一个问题都是孩子们现在面临或即将面临的问题。
绘本的神奇之处在于面对普遍的问题,却不一味地说教,而是通过有趣的故事与孩子产生共鸣,并引导他们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我们也可以按照这个标准来更好地选书。我们应该根据孩子当下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不同时段选用不同问题的绘本能够更有效地帮助孩子。比如,圣诞节来临时,读过大卫香农书的孩子都会喜欢《大卫,圣诞到了》,这次调皮的大卫面临的是什么问题呢?阅读时,可选择与前文提到的人物、预测、推理、联系等策略相结合使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