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叛逆期相信是所有家长都不愿面对的,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大概会经历三个叛逆期,其中14岁的青春期尤为重要。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自主意识过强,在父母看来就像是脱缰了的野马,用尽洪荒之力也无法驯服。
然而虽然14岁现象非常危险,而且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都无法避免,但父母也必须认识到,14岁是孩子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如果父母愿意花时间陪孩子一起度过,那么一定会有所收获。
14岁现象14岁的少年小肖,这个曾经在作文本里写着当父母错怪了自己时,愿意和他们沟通、交流、宽容的男生,竟然亲手用弹簧刀刺杀了自己的父亲。
小肖平时沉迷于网络游戏,父亲对他的管教又非常粗暴,当父亲已经不知道是第几次在网吧里找到儿子之后,气急败坏的就是一耳光,让小肖猝不及防。
他没有反抗,也没有辩解,只是默默的拿出了随身携带的弹簧刀,没有一丝犹豫的刺向了父亲……
北京市关心青少年协会副会长冉乃彦提道:
14岁是非常危险的时期当孩子达到14岁左右的年龄时,许多家长会发现,原本听话懂事的孩子变得越来越叛逆。
而且心思敏感、脆弱,遇事多疑又不愿向家长倾诉,甚至学习成绩欠佳、行为习惯不良……
14岁正是花季的年龄,同时也是孩子快速成长的时期,他们变得越来越独立有主见,任何事情都希望自己能够把控,不再愿意像之前那样听命于父母的安排。
这时的他们虽然能够权衡自身行为的好坏利弊,但是却会有意识的忽略行为带来的后果,对安全性却不管不顾,他们更关注的是行为自身是否能给自己带来刺激和快感。
英国研究者对9~35岁的男性参与者进行了调查记录,受试者被要求玩电脑游戏。
通过记录参与者对游戏结果的满意或者失望程度,科学家对他们每一个人的情绪反应进行了分析。
结果发现,青少年更热衷于能够让他们感到刺激的危险行为,其中14岁的少年最为突出。
这也就更加说明14岁的危险性,很多孩子正是在这个年龄段开始学坏,沾染不良嗜好,比如打架斗殴、叛逆,或者做出伤人伤己的事情。
14岁的孩子不仅会出现不良的行为,更是会存在很多心理问题,一位有着十余年教龄的初中老师提到了这个年龄段孩子常有的几个心理特征。
第一,认为自己长大了,想要模仿成人行为。
第二,无理取闹,思想并未成熟。
第三,过于自大从而极容易产生自负心理。
第四,意志薄弱,适应性差,承受压力的能力匮乏。
第五,出现不正常情感:消极、颓废、麻木等。
第六,出现暴躁、易激动、寻求刺激等表现。
14岁是最佳塑型期教育专家冉乃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说:14岁是危险叛逆期,更是最佳塑造期。
特别强调说:“14岁左右的孩子是'半成熟'的,既有独立成熟的一面,又限于经验、年龄独立不起来,也就造成了家庭教育最困难的时期。
在这一阶段,家长一定要下足功夫,把问题妥善解决,让孩子顺利发展。"
所以14岁无论对孩子还是对家长而言都是特别重要的,只有重视叛逆的14岁,父母和孩子一起努力,才能让孩子顺利的度过这个时期,从而有更健康的成长。
父母应该如何做?1、无条件的接纳孩子
叛逆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只是每个孩子的表现程度会有所不同。
由于家庭环境以及孩子的自身原因,有的孩子能够比较平稳的度过叛逆期,而有的孩子却会和之前判若两人。
孩子出现叛逆行为之后,父母不应该急于责怪孩子,而是要学会理解孩子,接受孩子的叛逆期。
只有父母愿意包容孩子,才能够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接纳和关心,从而努力的度过这段并不美好的时光。
2、学会陪伴孩子
孩子处在叛逆期时,他们自己也会感觉混乱和矛盾,虽然他们在不断的成长,但是很多方面的能力还是有限的。
所以当他们想要向大人一样去处理和解决问题时,往往会品尝很多失败的滋味,于是孩子会自我怀疑,甚至自暴自弃。
这时父母一定要多花时间和孩子沟通,了解他们内心的苦闷,引导孩子把不良情绪及时发泄出来。
只有父母能够做到有效的陪伴孩子,才能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馨,这会让孩子变得更有爱,减少叛逆行为。
3、认识自我,控制情绪
认识自我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即便是我们成人,也无法做到完全的了解自己,认识自己。
这就使得父母在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特别是当孩子做出了对父母不认可的问题时,父母更是会大发脾气。
而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心平气和才能和孩子更好的沟通,所以想要教育好孩子,父母必须先认识自己,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这样孩子才愿意接受父母,因为如果父母失控,更容易导致孩子做出过激行为。
4、留下自己的时间
父母虽然很爱孩子,但是也不能失去自我。因为只有父母懂得如何安排好生活中的时间,知道什么时候工作,什么时候休息,才能对孩子进行更好的教育。
为自己留一点时间和空间,也等于为孩子留出了时间和空间,反而能够让孩子更好的认识自己。
在家庭关系中,父母一定要注意关系的融洽,因为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只有父母之间相亲相爱,相敬如宾,才能为孩子营造一个好的生活环境。
这样孩子才能感受到家庭的爱和温暖,成为一个有温度的人。
14岁真的非常危险,父母再难也要和孩子一起度过,因为这会让孩子受益终身。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