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教育这个话题,家长总是忍不住感到头疼。还没到初中高中呢,幼儿园小学就已经走上了pk补习班的道路。抱着“别人孩子学的我的孩子也要有”的心态,结果就是终日奔波各种兴趣班、培训班的路上,不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感到疲惫不堪。不禁反问自己:“这样真的是教育吗?幼升初的本质难道就是拼补课吗?”
教育名家叶圣陶早就说过:教育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如何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小阶段最重要的议题,也是我们最能也最急需抓住的教育切入口。
那么,什么样的行为习惯是幼升小阶段家长最需要重视的呢?经过采访数百名幼升小家长和老师,我们总结了3个最关键的行为习惯。只要坚持让孩子养成这3个习惯,家长少操一半的心,孩子的学习也会事半功倍。
1. 养成物归原位的习惯常常听到老师或者家长抱怨孩子今天忘带课本了,明天把笔又丢了,上学丢三落四,或是做事马马虎虎,玩具图书经常丢了一地,作业本,书本皱巴巴的挤在一起,让家长每天忙于收拾残局······
其实这都是孩子没有形成“物归原位”的习惯造成的。如果孩子没有养成这样的习惯,就很难培养他的“规则意识”,那他的学习永远需要依赖家长或者老师的督促。可依赖外界监督的学习是不能长久的。
那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建立“物归远处”的规则呢?
家长可以从小事开始,比如每天睡觉前,让孩子检查一下书包里的课本作业、学习用品都整理好了没,书撕破了及时帮他们粘好。这样时间长了,她就会自觉的整理好自己的物品。
2.让孩子学会自我时间管理网络上常见一些家长辅导孩子写作业的爆笑视频,在笑声的背后都隐藏了家长的心酸。孩子做作业磨蹭,一坐就好几个小时,不是要喝水,就是橡皮找不到了,一会再和妈妈说几句闲话,做作业的时间一长再长,吃饭、玩耍、睡觉等活动都要受影响。结果拖拉到最后,还没写完作业,孩子哭啼啼闹委屈,家长也着急发脾气,如此的恶性循环只会让孩子愈发抵触写作业这件事情。
所以让孩子养成在规定时间完成规定事情的习惯至关重要。家长要和孩子可以提前约定好,先写作业后玩耍,作业要在什么时间内写完。如果不按时完成作业,就缩短玩耍的时间,比如减少看动画片的时长。这样也可以督促孩子高效专注地完成作业,防止孩子养成拖延的坏习惯。这样的约定一开始执行肯定会有一些困难,但坚持下去,不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会从中受益良多。
3.让孩子敢于表达,善于倾听很多孩子进入小学后,不敢在课堂上举手发言,学习上遇到困难不敢向老师求助,甚至不敢主动认识新的好朋友,这些都会影响到孩子后续的发展和学习。所以家长一定要鼓励孩子养成敢于表达,善于倾听的好习惯。
家长可以在生活中多给孩子提供表达的机会,比如去超市买东西时,可以鼓励孩子向售货员询问货品摆放的位置,让孩子去收银台结账,当孩子对身边的事物好奇时鼓励他们大胆问“为什么”,引导孩子大胆表达时,不打断他人的谈话。同时家长要以身作则,在生活中要有意识地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学会倾听,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授“鱼”不如授“渔”,掌握这3个学习习惯,孩子自己就会主动地学习。知识本身的灌溉式学习只是一时的,而良好的学习习惯才是帮助孩子终身学习的真正利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