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过去,人们养孩子,是照猪养,后来,是照书养,现在,照网络养。
网络上关于育儿的各种言论有多少种呢?
据我严格统计———无数。
哪一种是最正确的呢——每个育儿鸡汤文作者都觉得自己是最正确的。
家长们参照哪一种育儿呢——看哪一种说得看起来很有道理,就按哪一种来!几百种都有道理,那就几百种一起来!
孩子被鸡汤教育得如何——怎么还是问题多多?怎么完全没达到鸡汤里所说的效果?
家长们反应如何——我tm感觉束手束脚,都不知道到底该怎么育儿了!
看了那么多育儿鸡汤,你把孩子教育成啥样了?
是不是对自己产生了极大的怀疑?觉得自己喂口饭的方式都错了?觉得自己随便板了个脸就不能算是好妈妈了?觉得教孩子规矩是压制天性不教孩子规矩又不太对劲?觉得……
那就对了,在孩子被育儿鸡汤搞成四不像之前,靠育儿鸡汤来育儿的你,已经四不像了。
2
在看过无数育儿鸡汤后,我大概发现,鸡汤理念,大概分为两派,且是截然相反的两派,偏偏这两派,都各执一词各占一方。比如:
一方认为,婴儿不能一哭就抱,要越哭越不抱,不哭才抱;另一方认为,婴儿应该给予足够的爱,才能有足够的安全感,不哭才抱的说法纯属扯淡,极大伤害婴儿身心健康;
一方认为,孩子的幼年就应该是玩玩玩,快乐地玩玩玩,是唯一要做的事情;另一方认为,孩子几岁几岁的时候,是学什么什么最合适的年龄,错过那个年龄早教,事倍功半,得及时早教;
一方认为,不应该给幼小的孩子灌输古诗词国学等知识,对孩子发展极其不利;一方认为,从小培养孩子听与读古诗词国学,对其一生有利;
认为,幼儿生活中的危险事物,应该由家长一一避免,不能让孩子接触危险;一方认为,孩子得接触危险,才能学会如何规避危险;另一方又说了,遇到危险还没来得及规避就出事了,还规避个毛;反方不服气,那你等着把孩子教育成娘炮胆小鬼吧…..
一方认为,我们要做和蔼可亲耐心温柔的父母,遇到天大的事情也得按捺住自己的脾气,好好跟孩子说话,千万千万别对孩子发脾气或大声喝斥,对孩子性格发展不利呢;另一方认为,历来慈母多败儿棍棒出孝子,我们都是被骂大的,有几个性格不正常了?
………
最可怕的是,不管是哪一方观点,变成育儿鸡汤文传播出来,读者就变成了墙头草,哪哪儿都看着有道理,每篇都觉得甚好。
今儿看了甲方观点,回家跟孩子温柔以对,明天又看到了乙方观点,回家想想还是得严厉点儿,后天又看到甲方观点了,又开始反思自己昨天对孩子是不是忒凶了点儿?
今天看到甲方观点说《别丧偶式育儿》,拿回家给那从来不带孩子的老公看;明天又看到朱莉离婚,只因为觉得有个糟糕爹还不如只有一个好妈妈,顿时觉得啥也不想跟老公说了,只想自己变成女金刚,把孩子带出个人样儿。
……
最后,我发现,唯一不偏不倚的育儿观点,只剩下一个,就是“不管我怎么育儿,请别对我指手画脚”。
这观点大概是所有父母都愿意接纳的,却偏偏忘记了,你自己的育儿方式,早已被育儿鸡汤们指手画脚了太久。
3
我也曾经喜欢按照网络上的育儿鸡汤来育儿,但无一例外,全都发现,无法执行,或者执行无效。
比如,娃刚出生不久,我便选择相信,孩子哭了要拍拍但是坚决不抱,哭个一两次,孩子知道哭了没用,以后就不哭了,就一劳永逸了。
我其实对这个理念是有些犹豫的,那个刚刚从你肚子里出来,跟你朝夕共处了九个多月的小娃,哭了也不能安慰,这是不是不大合理?但是,哭一两次发现哭不能解决问题就不会哭了,这话听着也在理啊!
事实上呢?无论我狠心在他无故哭闹时不理他多久,他也没准备停下来,而且根本熬不到他停止哭泣,当妈的已经心如刀割,那撕心裂肺的哭,你自己试试,哭个十分钟大概就要喉咙沙哑了,凭什么婴儿可以哭很久还不用管?这招失败!一哭,就抱起来,孩子立即不哭。
可怕的是,我们常常在外面看到一些熊孩子,肆意打人,随意奔跑喊叫,当众抢别人玩具之类,那些喝了“鸡汤”,一味“温柔笑看爱子”的妈妈,连一句大声喝斥都没有,要么不吭声,要么细声细语来一句:宝贝,别闹了。宝贝不理会,继续“熊”,
家长再细声细语,孩子依然假装没听见,这时候,你还觉得“不发脾气的妈妈”才会教育出好孩子吗?你是不是会想:妈的,如果是我孩子这样,我一定上去拽回来,狠狠教育!
有句话你忘了吗?你不教育孩子,社会会替你狠狠教育!
我的育儿方式,一定不是最佳的,但,作为母亲,只要用了心,就能选择最适合孩子与自己的育儿方式。
我的育儿理念,一定不是完全正确的,但,用心去了解孩子,不随便从网络上“拿来主义”,是教育孩子的前提,在摸索中,与孩子共同成长,孩子至少不会偏离你的期望太远。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而特别的个体,网络上却有成千上万种关于育儿的理论,那些鸡汤文的作者,并没有错,他们那一套,教育他们的孩子,或许的确是最好的,却不一定是最适合你的。
别人的理念,我们得借鉴,然后,形成自己独有的育儿系统,只属于自己孩子的唯一的一套理论,才不至于让自己迷茫,让孩子找不到方向。
别让那些育儿鸡汤,把你自己先变成四不像父母,再把孩子,教育成四不像。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