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刚刚升入初中,出现不适应的现象很正常。七年级是小、衔接接期,面对新环境、心科目、新老师等,孩子在心里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排斥成分。当然,当孩子的这种排斥转变成了不适应,他就会表现出情绪低落、易怒、厌学等问题,这就是我所说的“初中新生综合症”。如果家长真的因此而给孩子换了学校,家长浪费精力和财力不说,到了新的学校,孩子的症状只能越来越严重。
事实上,大多数的孩子在刚刚升入七年级时,都会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初中新生综合症”,这是由于孩子自身的变化和外界环境的变化所决定的。
到了七年级,孩子已经从儿童期迈进了青春期的大门,他们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烈,并且要求独立的意识在迅速增长;另外,由于性激素分泌的增多,他们身体也在呈加速度增长。思想和身体的变化使他们觉得自己已经是大人了,因此,这些孩子经常会对父母说这样的话:“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你们不要再像对待孩子那样对待我。”
但是这些“小大人”在升入七年级后却表现出了诸多的不适应,不适应新的同学和老师、不适应学习科目的增加、不适应学习内容难度的增加......前后落差的存在让他们感觉大迷茫、困惑,而又无能为力,所以便出现了“初中新生综合症”的种种症状。
其实,要想孩子不患“初中新生综合症”也有一个很好的办法,那就是提前给他们打“预防针”,即家长提前告诉孩子:升入初中对他们意味着什么,他们将面临什么。
我就曾接触过这样一位妈妈,孩子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她都会阅读大量的教育书籍,从而使孩子少走很多没有必要的弯路。
在孩子升入七年级之前的那个暑假,她经常这样与孩子沟通:
“你说到了七年级之后,要学的科目将近十门,比以前都要多一倍了,你会感觉有压力吗?”她好像无意间与孩子提到这个话题。
“对呀,妈妈,到时候这么多科目我要忙不过来怎么办?”孩子也有点担心的说。
“不过我问过那些年级比你高的同学们,他们说如果在学习时能够做到有所侧重,就会轻很多。比如在自己擅长的科目上少花时间、在自己不擅长的科目上多下点功夫等,这个问题就很好解决。”妈妈轻松的说。
“这些问题我要和那些大哥哥、大姐姐们去探讨一下。”
从小学六年级升入初中,虽然孩子的年龄只长了一岁,但孩子周围的一切都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初中知识难度的突然提升、初中科目的增加、初中老师教学方式的改变等,都有可能使孩子产生不适应的感觉。但如果家长提前把这一切告诉他们,并为他们推荐可行的解决方法,那孩子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就会从容得多。
针对于此,家长可以告诉孩子,中学与小学在以下方面有着很明显的不同:
第一,从教学方法而言,中学与小学有着很大的不同。中学的老师已经不像小学老师那样盯着孩子学,手把手地管着孩子学,而是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式让孩子自动自发地学习。因此进入七年级后,孩子应该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第二,从教学内容而言,小学的学习课程只有很少的几门,但中学的课程一下子增加到了十几门,每个孩子都会有一点应接不暇的感觉。针对这一点,家长可以借鉴一下上面那位家长所提到的方法。
第三,从学习方法讲,在小学阶段,只要孩子多记、多背、多写就能取得好成绩,但到了中学,除以上这几“多”之外,孩子还需要掌握知识的规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取得好成绩。因此,家长还应有意识地引导孩子总结有效的学习方法。
......
当然,如果家长能够引导孩子去向那些刚刚走过七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取取“经”,那就做好不过了。因为他们肯定会有很多感想,也会摸索出很多的经验,当孩子掌握了这一切后,他就能以“巨人”的高度去看待他将要遇到的那些“不适应”了。
需要提醒家长们的是,以上方法只适用于那些即将进入七年级,或者刚刚进入七年级不久的孩子。那么,对于那些已经患上“初中新生综合症”的孩子,家长如何做,才能引导他们尽快摆脱这些症状呢?
方法一:利用“新开端”让孩子重建信心
七年级对孩子意味着“不适应”的同时,还意味着“新奇”、意味着新的开始。也许孩子在小学时学习并不出色,也许孩子在小学时与老师之间发生过矛盾,也许孩子在小学时与同学之间有过误会......这一切都没关系,因为到了一个新的环境,一切都是新的开始。
信念的力量是巨大的,如果孩子真的想改变,七年级就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在这个阶段,家长不妨这样有意识地去引导孩子:
如果孩子在小学时学习不好,家长就告诉他:“在七年级,大家都处在同一个起跑线。只要去努力,任何人都会有机会当冠军。”
如果孩子在小学时不喜欢与人交往,家长就告诉他:“七年级,是一个全新的开端,只要你主动与别人交往,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在第一时间内成为你的好朋友。”
如果孩子在小学时与老师的关系不好,那家长就告诉他:“七年级,你可以离开以前的环境,在新的环境里,一切又可以重新开始了。”
当家长拿出足够的理由让孩子去改变自己时,七年级很有可能成为孩子人生“转折点”,成为孩子人生中最值得回味的一段时间。
方法二:为孩子的“崛起”寻找理由
新的开端意味着新的开始,在七年级,面对众多的“不适应”,家长要想让孩子尽快崛起,需要给他们足够的理由。
七年级的孩子已经不是小孩子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很强,而且基本上可以达到成人的理性思考水平。所以,家长要想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初中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就必须给孩子一个充分的理由,让他以此说服自己、激励自己。
下面的这两段家长与孩子的对话,把孩子的这种心理描述得非常清楚:
家长:升入初中,你有什么打算吗?
孩子:有,好好学习。
家长:为什么好好学习?
孩子:不知道。
不论是在小学、初中,还是高中,都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很听话,老师或家长让他们学习。他们就学习;但如果老师或家长不提醒他们,他们决不会主动去学。这种类型的孩子不知道为什么去学习,他们的学习没有动力,因此他们的成绩永远都不会太突出。但在七年级,如果家长能够引导孩子,帮孩子寻找到认真学习的理由,那孩子学习的劲头就会大不一样。
家长:在六年级的时候,你的好朋友被选为优秀学生,代表班里去参加竞赛,你是不是很羡慕他?
孩子:是呀,我好想有一天我也能被选中,不过小学六年我都没有这个机会!
家长:你的机会来了,你马上就可以超过你的好朋友了。
孩子有点惊讶,又有点怀疑的看着家长。
家长:到了初中,你和你的好朋友,包括所有的同学都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只要你比他们起步快一些、比他们跑的时间长一些,你很快而且一定可以超越他们的。
相信孩子听到家长这样说,心里肯定是一阵惊喜。也许正是因为如此,孩子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到初中的学习中去,为实现自己的愿望而努力。可以想象,当孩子有了足够的理由去学习时,“初中新生综合症”不但不会发生,即使孩子会遇到很多的“不适应”,他们也会自己寻找解决的措施。
在七年级,家长很容易就能找到让孩子“崛起”的理由,比如孩子在小学时很想当班干部,但一直没有如愿,家长可以以此为理由鼓励孩子在七年级好好表现自己;
如果孩子在小学时就已经很出色了,但他想在初中让自己更上一层楼,家长也可以以此为理由激励孩子继续去努力;
......
在小学时,孩子没有完成的心愿,以及孩子在中学阶段想达成的目标,都可以成为他们在七年级“崛起”的理由。如果家长的引导得当,这些都足以成为孩子“崛起”的动力。就像一位七年级孩子所说的:“在七年级,当我找到足够的理由去努力时,我觉得自己身体里积蓄很久的力量,在那段时间全部爆发出来了。”如果每个孩子能够以这样的状态去应对七年级,其结果一定会令孩子以及家长们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欣喜!
方法三:教孩子学着列学习计划
在小学阶段,很多孩子的学习是没有计划的,应该做什么、什么时候去做,都需要老师和家长的指导和监督。但进入初中以后,如果孩子还是按照小学的思维方式去学习,那学习成绩只能是一点点的“下滑”。
到了七年级,孩子要学习的科目与小学相对比,增加了将近一倍,很多孩子开始理不清头绪,甚至有些应接不暇了。就拿晚上做作业来说吧,在小学时,孩子天天围着数学、语文、英语三大主科转,时间还觉得不够用。现在一时之间增加了这么多新科目,孩子们的感觉只能用“难、乱、烦”来形容。因此,要想过初中科目多这一“难关”,家长就要教孩子学会列学习计划。
那么,如何列学习计划呢?
一是及时复习,每天晚上把白天所学科目的笔记和课本认真的看上一遍,便是很好的复习。因为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的,如果新学的东西及时复习,便会记得很牢固。另外,由于初中的知识有很强的连贯性,及时复习前面所学的知识,对于后面知识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
二是提前预习,提前预习可以使孩子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从而大大提高孩子听课的效率。一般来说,预习科目以第二天的所上课程为主。
孩子刚刚升入中学,往往会陷入迷茫之中。如果此时父母能够引导孩子列出一个适合孩子自己的学习计划,从而也能很轻易的摆脱“初中新生综合症”了。
方法四:与老师和孩子都多多交流
升入七年级之后,任何一个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上都要经历一个“适应期”。但由于孩子们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他们的这个“适应期”也是长短不同的。科学表明,这个“适应期”短则半学期,长则一个学期。
但正是由于这个“适应期”长短都不同,也造成了孩子在初中的成长速度不同。因此,家长越快帮助孩子摆脱这个“适应期”,孩子的成长速度就越快。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孩子摆脱这个“适应期”呢?无数成功的事实表明,家长首先应该做到两个“多沟通”—多与孩子沟通;多与老师沟通。
很多家长都了解与孩子沟通的重要性,因此总是寻找时机为孩子的“崛起”寻找理由,总是会寻找机会说服孩子去努力。但大多数家长却忽略了与老师沟通的重要性。
在新学期刚开始的时候,老师的态度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也许就是因为老师很随意的一句批评的话语,孩子就有可能对自己失去信心,从而讨厌学习。因此,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患“初中新生综合症”的倾向,便要及时跟老师取得联系。
在七年级新生刚开学的那段时间,班主任是最忙的,他们还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每个孩子的心理。因此,在这段时间,家长只要发现孩子的情绪或心理有不对的地方,就应该及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及时沟通。
而且,这一阶段的孩子有这样一种心理,他们很注重老师对他们的批评,老师的话他们也很愿意听。所以,在这一阶段,尤其是孩子患有“初中新生综合症”,家长与班主任的沟通和交流更是十分必要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