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妈咪小情书主笔:汤圆妈妈
如今,我们被物质和金钱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时候,我们极尽努力,透支体力,牺牲陪伴家人的时间,我们终于变得“小康”和物质上“富有”的时候,却不知该如何教孩子了。
我们错过了孩子的成长,他们如今似乎任意的挥霍着,任性的索取着,甚至觉得:“只要有钱,我就能获得我想要的。”我相信不止我有这份困惑。最近接孩子放学_
孩子说:“妈妈,你能不能不要上班,我想和你在一起啊!你每天晚上很迟才到家,我都要睡觉了,你总是没时间陪我……”
我(不加思考的说):“孩子,妈妈也要工作,工作里有我的同事,我们是团队,需要互相促进互相完成工作啊……同时,也能让你读书条件更好一点,有更多的选择啊。”
孩子:“可是金钱不是万能的啊……”
我:“咦?你这小子,哪里看到这么高深的话呀?”
孩子:“我觉得的,即使我有储蓄罐里钱都够了,你还没时间陪我去玩!我不想奶奶陪我去游乐园……”
我突然意识到,我孩子在自然的成长中,感受到了金钱之外的东西。
是时候教给孩子“人生与经验”的价值了,而不只是物质的价值,他们应该有对“金钱”健康的态度,教会他们金钱之外的东西,比什么都重要想象一下自己和孩子一起在商场里漫步的情景。他跑到货柜,三番两次,坚持要你一定给他买看中的东西,完全不在乎你的反应?这个发脾气的场景多久能结束?占有某样心仪的物品,当时对你的孩子有多重要?
如今,我们的孩子正以一种“偏执”的方式成长甚至在学校中,攀比之风也在盛行。他们攀比过年压岁钱收了8000到几万块,攀比爸爸妈妈开的是什么车,甚至分派为“宝马帮”和“大众帮”,这时,孩子走过来要求父母,“妈妈,为什么你的车不是宝马?”
儿童和家庭心理治疗师——弗兰克·沃尔菲什(Fran Walfish,Psy.D.)是也提到:
孩子们从小耳濡目染广告、电视媒体里的宣传,无论是玩具,小玩意还是衣服,同样希望在现实中也拥有。而且,他们从这些广告中得到的信息是:花钱和拥有东西可以提高自尊心和满意度,可以买到幸福。
甚至孩子们还觉得,通过带货方式火起来的网红,才最厉害,比如李子柒。流量明星——鹿晗等等,都是唯一的崇拜偶像。父母不知道孩子在房间里,浓妆艳抹拍地直播,希望自己也能火一把。
我们知道,物质财产可以来来去去(钱是赚不完的);然而友谊和美好的回忆却不能轻易得到,生命、青春、亲情和爱情等,也并非能随处可见。
那么,我们若不想孩子的眼里只是物质的东西,尝试让他们感觉到亲情、爱情、友谊等美好的记忆才最珍贵,该怎么做呢?那么,我们就该想方设法让孩子对“物质”的价值需要有一个健康的了解,这里有6个方法:
1.不用花很多钱就可以玩得开心。在陪伴中,除了看电影、逛游乐园、买流行玩具和衣服外,也要时不时的让孩子展示:“呐!你看,即使没有流行的玩具和很多钱,我们也可以照样玩得很开心”(这时,你的陪伴和别出心裁的游戏,和孩子的互动,孩子能感受到金钱之外的东西——比如,“在一起的时间才最珍贵,无论做什么买什么,亲情才是最重要”)。
例如,在家里与您一起装扮温馨的房间或者邀请同学朋友来家里客厅举行party根本不花多少钱,照样也能让孩子们开心,或者外面露营野炊,也同样不错,生日会之类的并非一定得在肯德基麦当劳或者哪个高端会所,才显得派头。
可能这些兴趣孩子最初都不大爱:比如,绘画,园艺,做植物标本等等技能,但是我们亲自陪孩子尝试,陪他们去发现其中的乐趣,也是能给她带来不一样的快乐。对于孩子来说,新的冒险,新的技能,不停的激发她的好奇心,足够多的人生体验,涉猎更多冷门的玩法,都是值得回忆的美好。
2.灌输感激之情。(每天找出要感恩的3件事)没有感激之情,我们很容易对我们的生活感到失望和沮丧。
克里斯汀·卡特( Christine Carter)说:“感恩让我们感到幸福和满足。专门辅导父母教育孩子的心理学家[美]南希·沙( Nancy Shah)也同样建议:一种与孩子们一起感恩的好方法——要求他们说出他们每天要感恩的三件事。 唯物主义发生在一个人在自己之外,并向“可以买到的东西”追求幸福感的时候,这种幸福往往也同样带来不满、不知足。
“如果我们专注于培养孩子去创造快乐和充实自己,那么从一定意义上讲,他们就不会那么物质了,他们能发现物质之外的快乐,甚至知足常乐、心境平和。”心理学家同样给到这样的忠告。
3.榜样。爸妈什么样,孩子什么样,有样学样在于生活细节。我们的孩子从我们的生活中的人和事中学到很多东西。这叫“有样学样”。如果父母不希望孩子长大后,还没自食其力,就开始无法忍受追不到“最新版iPhone”“最贵的华为”,那么父母就必须及早避免自己也这样做,同时不让孩子去盲目的追崇这些。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生活中的榜样。
最近我儿子总拿我手机玩一些小游戏,我是不完全禁止他玩的。我要求他玩过之后必须自己脑中在画出界面里的按钮,教教妈妈这些功能分别是什么。但是在这途中,手机信息太多,很卡,他玩着正起兴时,卡了,他就突然大发脾气,强烈要求我给换手机,买最新流行的什么什么款的手机。这让我意识到,我该告诉他手机的基本功能和附加功能了。以及他在自身没有自食其力能力之前,要求之外的东西需要付出哪些。
后来,他不再强烈要求,也不再发脾气了,手机玩到一半没电或者卡了,他不再怪手机,开始学会攒钱了,过程中也去卖纸皮、去玩的时候选不太贵的东西,节省一些下来帮妈妈换取好一点的手机。
最后手机也真的买了,他却不经常非要玩游戏了,他反而很认真的要求做作业,学习更多知识,因为他再也不想通过那么廉价的劳动力换取东西了,他得更好的奋斗,学好本领,照顾亲人。
这些小事,看起来微不足道,其实它也很重要。当孩子不再羡慕邻居的新跑车或亲戚的奢侈衣服,他们心中开始寻找更能与众不同的东西,这就够了。
4.奖励孩子一种经验和或者留给他一个特别的记忆。与其答应孩子去玩具店选购,或者去哪个酒店度假旅行,不如奖励孩子参加某个活动的权力。比如参观儿童博物馆,感受儿童话剧,在公园一日游,家庭野餐,或者奖励“可以和她最爱的邻居妹妹/别人一起自由度过一天。”这样,孩子将渐渐学会珍惜与亲人的互动,并对尝试新的活动感到兴趣,不停的探索新玩法,保持好奇心。
5.与他谈谈广告的真相。和孩子一起看电视时,对于电视里的一些彩蛋,我们适当时候也教孩子——什么是营销策略,广告中这些环节是不可避免的,广告无时不刻的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广告的本质有哪些,告诉他广告和广告的运作方式,这里面都有哪些套路。因此,我们除了广告之外,可以寻求同类型同功能而又暂时没能力发广告的产品,帮助孩子理解,这广告,只是一个传播工具。
这些说起来可能有点难度,因为广告和营销的原理,有点专业了(我的错,三句话不离老本行,都当妈的人了……),但没关系,说句人话就是:“广告就是砸钱了的,就为了卖给你它想要你买的,都是套路!其实同样的东西很多,只是它们没发广告而已”,激发孩子去主动探索,而不是被动接受别人砸给你的广告,保持独立性思考,这才最重要。
6.教会孩子们主动分享。无论是玩具还是食物,小孩子都很难主动去给予和分享。“在幼儿阶段,孩子们唯一的现实就是他们自己。一切都是针对自己的。”但是,在生活的诸多小细节里,帮助孩子能够考虑到其他人的需求,并尝试抛开自己去做一些利他的事(比如帮助同学做手抄报、帮助其他同学解题、在邻居孩子孤单时,分享玩具给他一起玩耍等等),不仅可以帮助您的孩子成长为富有同情心的人,还可以让他的世界里,除了物质生活,看到一些别的东西。
说了这么多,其实6点都归结为一点——有效的陪伴。这些方法,或多或少都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但不一定每个父母都会有意识的教给孩子。然而,孩子正需要这些。为做一个合格的甚至优秀的爸爸妈妈,加油!共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