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就读于斯坦福大学的比尔盖茨女儿珍妮弗·凯瑟琳·盖茨,因经常在社交网络向大家分享书籍、分享其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而被众人所关注。
经了解,珍妮弗这些年来的生活一直崇简,从不乱花钱,平日里除了学习外,就喜欢看看书、旅旅游、和家人聚聚,生活很是简单、惬意、朴实。
而前段时间,郭晶晶一家三口齐力插秧的事件也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关注。
众所周知,郭晶晶及其丈夫并不缺物质基础,甚至还绰绰有余,但他们对待孩子的教育却从不以有钱人自居,而是经常陪孩子体验各种生活,真正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看过比尔盖茨的女儿才发现:越厉害的家庭,越喜欢这样教育孩子注重陪伴
2019年出版的《新课程》第34期提出:一个人在0~3岁的时候,情感是一所银行,家人的陪伴犹如往孩子的感情银行里存钱,每天与孩子相伴,会在孩子心中存有幸福与感恩。
这时候的陪伴与呵护,会使婴儿的心理与身体都有安全感,如果婴儿经常一个人在床上哭闹而没有人去抱她或哄她,她的内心是恐惧与不安的。
这种没有安全感的恐惧会伴随孩子的一生,在将来的生活中,孩子都将处于不安与自卑中。
身为世界首富的比尔盖茨,工作上很忙,但即便是他忙得“脚不沾地”,也仍坚持每周至少两次接送女儿上学,并在路上抽时间与孩子交流、谈心。
在珍妮弗的日记里,记录最多的就是父母对自己的爱,这样的陪伴也使得珍妮弗逐渐成长为一个内心充满爱和阳光的女孩。
比尔盖茨的妻子梅琳达身为商业精英,在孩子出生后为其回归家庭,梅琳达曾表示:人生最伟大的投资是我的3个孩子,其次才是事业。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对孩子也是越来越宠爱,导致很多孩子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恶习,独立的能力大大降低,所以教会子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就变得极为重要了。
郭晶晶及其丈夫的教育理念秉承的就是这种思想,从小就教会儿子做人应戒骄戒躁,不要因为家庭优渥而“自暴自弃”,虽只是一个小小的插秧事件,却在无形之中教育了孩子“不要做一个不劳而获的人”。
其实往往生活中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对于孩子的教育也是潜移默化的。
比尔盖茨在对待孩子方面,除了必要的学费外,拒绝供给一分零用钱,孩子想要钱,就只能通过获取奖学金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美国前任总统奥巴马在对待孩子时,从不会主动给予其零用钱,如果孩子想获取,必须通过做家务劳动所得;
首富李嘉诚在对待孩子零用钱方面更是严厉,孩子若是想得到零用钱,必须自己在外兼职获取,在孩子想要创业时,更是拒绝出资,让其学会自力更生。
这些在我们眼中厉害的大人物,在教育方面他们更注重的是如何“授渔”。
学会倾听
有这样一句名言:这个世界上最得人缘的,不是会说话的人,而是懂得倾听的人。
教育是从学会倾听开始的,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十万个为什么”,一些父母嫌烦总是草草敷衍行事,可殊不知,这微不足道的小事在孩子心底却埋下了伤害的根源,将孩子的问题听进耳里,记在心里是对孩子最起码的尊重。
学会沟通
著名心理学家金韵蓉《爱在左,管教在右》中讲述:她特别倡导对孩子的正面鼓励管教,正面管教是指在孩子遇到挫折或犯错误时,不对孩子批评指责,而是给孩子一个讲述的机会,体会孩子的心境,再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问题,鼓励孩子今后能正确地处理类似问题。
学会和孩子沟通是每位父母的必修课,在面对孩子时,你的每一个微表情都会影响到孩子,你每一次的不耐烦,都会成为伤害孩子的一把利器,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多多倾听、多多交流、放低姿态,孩子才会快乐成长。
限制孩子对电子设备的依赖
比尔盖茨禁止孩子在14岁前玩电子设备;奥巴马只有周末才准许孩子玩电子设备;李嘉诚则禁止饭桌上出现任何电子设备。
反观现实,我们不难发现,父母们忙事业,为了不被孩子打搅,则选择用手机来陪伴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对电子设备由最初的依赖演变成最终的痴迷,“玩物丧志”大多就是这样而来的。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指出:每天盯着手机超过两个小时,会造成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推理能力变差。
手机等电子设备并不是完全的杜绝孩子使用,凡事都要讲求“适量”,作为父母,你可以在日常为孩子制定计划,在规定的时间内孩子是可以使用电子设备的,超出规定范围,则要完全杜绝、严禁过度使用。
注重培养孩子阅读习惯
高尔基提出: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毛姆提出:养成阅读习惯等于你为自己筑了一个避难所,几乎可以躲避生命所有的难。
比尔盖茨为了让孩子爱上读书,每次出行都坚持带10本书籍,等回家后向孩子分享;
奥巴马则是每日坚持为女儿读《哈利波特》;
李嘉诚更是直接担任起孩子的中文老师。
这些了不起的大人物,尚且都如此注重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而作为普通人家的我们,又有何理由拒绝呢?如果说陪伴是父母对孩子最长情的告白,那么阅读习惯就是父母带给孩子最好的成长礼物。
俗话说得好:“什么样的家庭,就会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
可是那些“什么样的家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家庭教育当中,本身就有不足、迷惑或迷失等情况,那么在看到这些优秀的家庭教育,有值得借鉴的地方,那么父母们就要取长补短,让自己的家庭教育更加完善。
教育孩子,珍妮弗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