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浙江省STEAM教育协同创新中心
作者 | 杨丹婵 金振丽
编辑 | 申晴
我园坐落于新桥街道山水名都住宅小区,是一所配套公办幼儿园,也是瓯海职业中专集团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训基地。园区严格按照省一级幼儿园标准投资打造,周边拥有得天独厚的社区资源:小区内绿化面积覆盖率达到 40%且物种丰富;小区内配套设施完善,游泳馆、大型超市、社区医院、艺术小学、十八湾公园、动物园、植物园等应有尽有。丰富的社区资源,既能拓宽孩子的视野,又为我园园本课程提供了大量科学素材。
一、课程背景
《指南》中提出科学教育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纲要》中对幼儿科学领域的要点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性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条件”。STEAM 教育提倡“让孩子自己动手完成他们感兴趣的、并且和他们生活相关的项目,从过程中学习各种学科及其跨学科的知识。”这些都是新课程背景下对幼儿教育的新要求。
四季轮回,日月交辉,动植物的生死,天气的变幻,是大自然给人类最好的科学礼物。这些科学问题对于孩子们来说,是多么神秘、多么新奇。我园幼儿好奇、爱问,有较强烈的探索周围事物和现象的愿望,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表达探究结果的能力,他们迫不及待的想要去了解更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孩子接触世界,创造条件让他们实际参加探究活动,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二、课程理念
小蜗牛课程的理念是玩转科学,体验探究。小蜗牛课程是以幼儿感兴趣的问题或话题为中心,以科学探究为主,整合多学科内容,支持儿童主动、深入地研究。亲历自主观察、形成问题、建立假设,制定研究方案、检验假设、得出结论等活动过程,教师适时、适度地予以支持和引导,幼儿以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的学习活动。科学探究是带领孩子们玩科学的过程,也是他们快乐成长的过程。
“小蜗牛”吃苦耐劳、坚毅勇敢、乐观向上,可它的成长缓慢,需要静心等待。我们学会牵着蜗牛慢慢散步,欣赏一路的风光美景,静待花开、收获成长的喜悦。我们的“小蜗牛”课程就秉承这一理念:追随孩子的脚步,与孩子一起发现、一起探究,在“小课堂大自然”里做中玩、玩中学,培养“山水”儿童,彰显我们幼儿特有的刚强、坚毅、活泼、灵动。
三、课程目标
小蜗牛课程是以幼儿感兴趣的问题或话题为中心,以科学领域为主,整合多学科内容,支持儿童主动、深入地研究,亲历“激趣——探究——发现”的全过程,培养善尝试、善求异、善创造的三善儿童。
根据我园课程实施理念,我们从尝试、求异、创造等三方面根据年龄区分制定了如下分目标,具体表现如下。
各年龄段目标
四、课程内容
(一)课程结构
我园课程结构以科学领域教育为突破口,整合五大领域内容,创造条件使幼儿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课程结构如图所示:
一日生活渗透科学教育,一周五大领域至少涉及一次集体教学活动,其中科学领域活动作为突破口安排每天、每周、每月、每学期不同类型的活动。
(二)课程设置
根据幼儿的不同学习方式划分为三大板块:主题探究、项目学习、游戏学习。其中主题探究活动内容由山、水两个板块组成。山系列课程:动物、植物、节气、自然物、生活用品。水系列课程:水、空气、运动、力、电与磁。具体内容如下:
1.主题探究学习
2.项目学习活动
利用幼儿园的环境,设立专门供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活动场地——“小蜗牛体验馆”,并提供丰富的科学活动相关操作材料,创设允许幼儿自己摆弄、操作的物质环境。让幼儿在属于自己的科学小天地里发挥他们的聪明材质,从而促使幼儿理解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和粗浅的科学知识,养成好奇、好问、爱思考的良好习惯。具体内容设置如下:
3.游戏学习活动
活动列举——科学小实验(幼儿演示实验)
五、课程实施
(一)主题探究活动的实施
小蜗牛课程实施遵循选择与创造、多元与全面、灵活与融合的原则。在期初的研究过程中,教师对于孩子探究的内容是盲目的,没有选择和甄别,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与思考。因而教师的介入无从下手,教师的指导针对性不强,教师本身缺乏理论支撑和科学依据。近几年的研究中,我们不断地深思和修改,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全面、系统的科学探究步骤。使教师对科学主题探究有依可寻,有模可套。即称之为“科学主题探究四步骤指导模式。”如图所示:
第一步:共享已知,共探未知
每一次探究主题都源于孩子的兴趣,当大部分孩子有兴趣且有一定的探究价值时,我们将主题探究内容做相应的环境布置,并将主题内容告知家长,请家长配合记录孩子对该主题的已有经验,比如:开展“蚂蚁主题”探究起始阶段,老师会组织幼儿开展一次关于“我知道”、“我还想知道”的调查分析。了解幼儿对蚂蚁主题的认知程度及兴趣方向,并根据幼儿兴趣方向梳理预设的主题脉络,并准备相关的知识资源库备用。当然“我还想知道”的版块一些简单的问题还会请知识经验丰富的孩子先给予解答。
第二步:甄别价值,梳理进度
幼儿的科学探究活动是真实的、现场的、活动的、直接体验的,以幼儿的体验、感受、探究及直接经验的获得为主,使幼儿有一个完整的探究经历。比如,动植物探究活动经常要延续一个月到数月,幼儿全程感受生命孕育、生长、发育、成熟的过程,从而建立起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而每一个探究内容,我们都以主题的方式来组织,这样可以整合多种资源,帮助幼儿获得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多领域的完整经验。比如:主题探究“小蚂蚁”,我们根据“蚂蚁大调查——找蚂蚁——探究蚂蚁”的线索,围绕“哪里有蚂蚁”,“蚂蚁长什么样”,“蚂蚁吃什么”,“蚂蚁的洞穴”等幼儿感兴趣的核心问题,通过集体(小组、个别)探究、日常饲养与观察、亲子小实验等途径开展。
第三步:预设生成,灵动组合
科学主题探究很大程度上并不依靠教师预设的计划,而是依靠孩子们的反应和教师灵活的策略:在孩子们对蚯蚓进行相关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对孩子的所说、所为、所思、所想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解析,然后将这些“支离破碎”的内容串联起来,通过整理和加工,编制了主题网络图,但是之后孩子们的探索兴趣已经偏离了这个主题网络,这时教师需暂时放下原先的计划,跟随孩子的兴趣点转移探究视角,通过对幼儿的需要和感兴趣的事物进行价值判断,有目的地加以筛选或更改,不断调整活动,以促进幼儿更加有效的学习发展的过程。整个主题探究方案没有事先预设好的固定的活动目标和计划,整个过程保持高度的动态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在此过程中有很多预设与生成的取舍,教师在根据幼儿的兴趣、主题的探究目标过程中灵活做到预设与生成的灵动组合。
第四步:记录故事,提升经验
每一次探究都是一个珍贵的故事,教师和孩子亲历探究后,将孩子在探究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所问、所获以故事描述的方式记录下来,辅以分析并梳理下阶段探究内容。给教师提供反思探究过程的素材外,及时记录孩子在探究过程中的学习故事,也给其他班级开展同主题的探究提供可借鉴的版本和探究思路。
(二)项目学习实施三步曲
我计划:计划时间通常是 10—15 分钟。计划就是“有目的地选择”,包括做什么,怎么做。自主选择伙伴,选择探究方向,给幼儿一个时间表达他们的探究计划和意图。计划的方式多样有图示计划,语言计划等,根据探究的难度和幼儿兴趣,计划的类型有个人计划、小组计划。个人计划是指幼儿将自己下一步探究流程用图画或语言方式进行构思、表达。小组计划是 2 个以上小朋友为共同的探究内容自由组成一个小组,并共同讨论下一步探究流程,用绘画方式表达。有时候小组计划也可能出现在单靠个人力量无法完成探究计划时,幼儿自发组队。
我工作:工作是孩子们根据“计划”进行的具体探究行为。探究的内容有时是幼幼互动中生成的探究,有时是由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方向,及时捕捉的探究内容。
我回想:对上一次探究的总结回顾和梳理。总结探究中存在的问题,在同伴教师的帮助下梳理自己的新发现。回想伴随探究过程,根据需要及时进行。回想内容包括对探究前设定的问题、探究中产生的新问题、后续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交流。针对幼儿提出的新问题,教师首先应及时判断其是否具有探究价值,然后再决定是否继续深入探究。回想结束及时展示分享幼儿在探究过程中所获取的信息。这类信息可以是照片、绘画、实物、录音。绘画可以是在探究过程中画的,也可以是在探究结束通过记忆描画。
(三)游戏学习的实施
全园同时开展游戏化学习活动,主要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渗透科学教育,并创设一定的家庭科学氛围。具体开发了“四个一”工程:一周一次科学小故事、一周一次科学发现室、一周一次科学小实验、一年一次科技节。其中“走进科学,走近梦想”科技节系列活动包括科技小制作小发明、科学小主播、教师科学优质课、家长科学大讲坛、参观科技馆、绎风情·品百味亲子活动等等。在实施中结合跨学科的科学整合教育理念,在提升幼儿科学素养的同时,让他们感受科学就在身边,体验科学的奥秘,也让科学变得更加有趣,更加生活化。
六、课程评价
(一)对幼儿学习的评价
小蜗牛课程是建立在幼儿自由自主操作、探索,在玩中学、学中玩,以丰富、多变的活动形式引发孩子参与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体现出孩子是探究的主人。因此,在对幼儿进行探究评价过程中,应遵循“观察为主、其他为辅,有主次的兼用结合”的原则,我们采用多元化的方法使评价全面、客观、科学、合理。
故事记录式评价:我们的小蜗牛体验馆主要以游戏故事、幼儿的绘画记录进行游戏评价,教师借助日常观察记录,撰写游戏故事,并根据游戏故事记录分析判断,实施故事结果。通过解读游戏过程中在我计划、我工作、我回想这 3 个阶段的图画记录作品,了解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发展水平。
竞赛式评价:科技节系列活动之环保时装秀,小选手们与父母利用报纸、光碟、编织袋等各种废旧材料设计制作出个性独特的造型,最后由家长代表评选出“环保靓丽奖”、“最佳创意奖”、“最炫台风奖”等;小制作大 PK 活动让孩子们在做做玩玩中建立了初步的环保意识,体验了变废为宝的乐趣。
展示式评价:将幼儿收集来的各种资料或记录表在展板上进行展示,他们可以随时分享、交流,在与同伴的交流互动中学习。教师可以获得幼儿学习、发展情况的信息,从中分析评价幼儿的发展水平、兴趣取向、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等,从而进一步对教育行为和方式进行调整,帮助幼儿获得更大的提高。
游园式评价:六一儿童节是孩子们的节日,我们结合园本课程,开展了快乐的科技游园活动。当天每个班开放一个科学游戏项目,家长凭游园卷入场,分组游戏,有神奇的回形针、乒乓球站起来、会唱歌的瓶子、动力牙签等等。
档案式评价:重视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自然表现,记录幼儿在真实情境中的学习故事,发现孩子的困惑和惊喜时刻,并附上教师情感的激励话语,用孩子的视眼去书写每一次的经历和成长。问卷式评价:是运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对幼儿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的一种书面调查方法。表格如下:
“小蜗牛”主题探究课程学习活动幼儿评价表
活动内容:班级:姓名:时间:
注:请在相应的栏中打“√ ”,幼儿自评部分教师带领孩子一起完成。
“小蜗牛”课程综合评价表
活动主题:班级:姓名:时间:
注:家长帮助孩子一起解读文字说明,并在相应的格子内打“√”
(二)对教师实施课程的评价
为了准确把握教师对小蜗牛课程的实施情况和课堂教学效果,督促教师关注学生的需求,切实提高课程实施质量,我园主要采取“满意度评价”的方式。课程满意度评价可以采取家长和同事无记名填写测评表的形式,分班或分领域依次进行。测评分“满意”、“基本满意”、“一般”、“不满意”四个等级,根据教师的课程内容安排和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作为教师履职考核的依据之一,具体见下表:
教师实施小蜗牛课程评价表
除此之外,还设置了对小蜗牛课程的评价。收集和整理在课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的相关资料,邀请专家、教师、家长三方面组成课程评价队伍,对课程的设置与实施情况进行整体、全面地评价,使课程不断完整。
七、课程管理
(一)组织建设
课程领导小组由园长金振丽园长为主要负责人,骨干教师为活动具体策划,全体教师共同实施实践。园长是幼儿园课程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要依照法规和本园课程方案实施有效管理。负责建立、完善各项课程管理制度,领导课程实施方案的编制,对课程资源进行统筹协调,组织课程评价,并在动态的过程中形成适合本园和幼儿发展需要的课程运作流程。
(二)制度建构
为了让幼儿园小蜗牛课程实施顺利进行我园制定了一系列保障制度。
研修制度:经常组织学习和培训,促进教师课程知识和技能的不断提高。
监督制度:幼儿园制定一系列园本课程管理制度和改进制度,建立园本课程内部监督机制。
评价制度:定期进行课程的教和学的评价,推进其深入持久进行。
(三)经费保障
幼儿园对参加园本课程研究的教师在外出学习、教学研究、园本教材编写等方面提供多方面支持。
(声明:除STEAM在线原创文章外,STEAM在线分享和转载的文章皆为促进STEAM教育在中国的传播,非商业用途,都会注明来源,如文章、照片的原作者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