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十八旦】(原创文章,欢迎转发分享)
所谓竞争意识其实是一种人造概念,这个事情存在于学术笔端,却无法按模子套用,可以一劳永逸训练出坚强的斗士,从而战无不胜。在大众看来,竞争意识,是促动人积极进取,精神振奋的一种心理状态。在这里,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生命活力。可以说,有着这种精神的人,不容易迷失方向,纵然暂时出现曲折,也由于其顽强而充满韧性的生命力量而很快脱颖而出。因此,这是一种非常可贵的精神力量。故而,这种力量的存在很难通过外在的培养而出现。亦如黑夜中的星辰,它们的光亮来自于自身。
但是,人如果不是刻意去想,这些其实都是如浮云一般从眼前溜过,如果你不留意,可以认为它们根本不存在,它不是能刻意培养的,因为它来自于自身。
1.竞争意识来自一种原力的觉醒,它着眼自己启蒙思想家、自然主义教育家卢梭谈到对于爱弥尔的培养:我宁可他什么都不学,也不要因为嫉妒与自负而学习。然而,每年我都会记录下他取得的进步,然后把这些成果与下一年的成果做比对。我会对他说:“你已经长高了好几厘米;这是你去年能跳过去的河沟;这是你去年能搬动的重物;这是你去年扔鹅卵石能扔出的距离;这是你去年一口气跑下来中途不带停的路线长度等。让我们看看你现在能做到什么程度。”我这样激励他,不会让他嫉妒任何自负而学习。他希望超越自己,他也理应如此。自然主义忽视竞争么?恰恰相反,他只是认清了现实中那所谓培养超越竞争之力的虚假,引导真实,以呼唤人性中原始的力量,并在合适的时候以洪荒之力角力世界,因为他认识到自己,因此也能够常常与这个世界和解。只是现实中,这种方式会因秉性不同而有多种表现,父母不认得,便使用千篇一律的方式来塑造孩子,以安慰自己脆弱的心灵,导致了许多蹩脚的结果。成功了,算他走运,不成功了亦属正常。因为一种方式本来只能塑造一类人。如果你想非常文静的孩子去培养成驾驭团体的领导才能,那你多半可能会失望,因为他有的可能是更加专注的力量,专业才能更是他的未来;而活泼兼具沟通交流的天赋的人常常可以在人际间扮演润滑联接的作用,他或许更在乎外在光环,于是,教育就应该考虑这一点,把他归在应该所有的位置上。我看到一些父母对于孩子成绩不良而常常肝火上升,便感觉这至少伤害了两个人,鞠躬尽瘁的后面是一种歇斯底里的无奈。
2.竞争意识更应该认为是超越自己,这是人的本性诉求有激励,但是这种激励并不是来自于妒忌与自负,因为这只是关注外在的人与事物,导致了一种很大的不确定性。而关注内在,那种由内而外的精神力量才可以游刃有余,源源不绝,希望超越自己,这是人的本性诉求。因此,那些所谓懒散而无所作为并不是人的本意。只是现实中,由于长期过度依赖外力,因而内在自我的力量没有真正长成,还是一个婴儿状态,一旦遇到事情便惊慌失措,想找个地方啼哭。因为他不会选择,眼前的一切都不是那么清晰,那他所遇到的一般也是自己不喜欢的事情,造就了时常糟糕透顶的心情,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是难以驾驭的。
3.竞争意识并不是不敢停歇,是更加深度的认识自我有网友说:“不要竞争,何时培养竞争意识?”问题是,竞争意识是培养得出来吗?这种竞争到底是要超越谁?你只是因为让他习惯了时刻保持恐惧和焦虑而已。如果超越自己,那么踏踏实实每一天就可以,而如果超越他人,那么这种情况就不可预测了。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认为,一个人无论走多远,他的内在天性依然在心中起主导作用。不论未来他走向何方,如何表现,都可以从他原始本性中去寻找这种表现的缘由。我们天天想着竞争,但是目标是什么?真正的意义在哪里?仔细一想,这个问题似乎没有考虑过,于是所谓努力与竞争,就变成了成天不敢停歇,疲于奔命的样子,以宣告我很努力。你敢停下来,才能够说进行思考,你获得了意义,你才能真正寻找到自我。你觉得值得,于是纵然没有外力,也会策马前进,因为那里有自己幸福的彼岸。
4.外在对象并不能产生真正的动力,它只能作为考验内在动力一面镜子人具有与生俱来的气质,很难通过一些外在的鞭策去扭转,如果有什么卓越的话,那就是不断发现自己的过程。我不太相信在经过常年的应试教育之后,他能够学会什么超越能力,但是也不能就会天然泯灭掉,那更多的是周围氛围的一种影响,让人自觉不自觉的投入其中,形成一种虚假的躁动,而这种能力并不是内心自发,而内在动力如何催动,其实反而没有学会。有人问,照这样说,那么难道不考大学,随波逐流才是催动内在力量的方式吗?其实不然,因为孩子他们本来还很弱小,他们能在书本上学到的是一种知识的符号,通过反复记忆训练而获得,只要以后他不是从事这种活动,所学的许多都基本被遗忘,也不会感觉知识有用,这就对所学造成了非常糟糕的印象。而外在的学习机制已经消失,他能获得的将是更多的迷茫。人们之所以那样质问,因为父母也没有获得过那样强大的教育力量,父母很久之前是受着简单而管控力量很强的时代影响,那个时候对于未来没有多少选择,只要按部就班就可以了。但是一旦进入这个经济大发展的时代,眼前选择的横断面骤然增大,人反而不知道何处何从了,父母缺乏这种能力的训练培养,也就无法去教育别人;这种能力的培养更依赖于自己,自己选择,自己去干,这种自由的力量让不习惯自由的人非常慌张,因为不好找到受力点,于是就很容易变成空耗力量而无效果,如同不会水的人掉进水里然后进行胡乱扑通,徒然费力力气,却常常抓不到救命稻草。
因此,所谓竞争意识,我们可以认为它只是一个名词而以,没有哪个名词能够解救我们。那么,我们审视内心,关注自身心灵的变化,以慢慢获取藏于体内的生命力量,在经历了经常性的这种心灵辩证之后,那份模糊的概念才逐渐清晰,成为一种夯实的感觉,基于这种力量,我们才能感觉到自己充沛的精力,它就像虔诚的宗教徒对于上帝的信仰。请相信,人本性并不爱无所事事,他只是太长时间让自己的内心处于沉睡状态,而外力的嘈杂又常常让心灵睡眠质量欠佳,它需要慢慢唤醒,慢慢寻找,从而得到追求幸福的所在。
人生很漫长,且行且珍惜。
*【十八旦】:厚德博学 明辨格物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