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专注家庭教育的戴老师。近日看到一则新闻,广西柳州一个熊孩子在校园里发现一个类似戒指的“玩具”,便自行戴了上去,只会卡住拿不出来,见情况危急,校方报警消防出动,才把戒指取下。
类似熊孩子的熊出没事件层出不穷,似乎无论父母如何叮咛嘱咐,孩子都无动于衷,往往在一些危险临近时,处于好奇与对这个世界的友好,陷入一个个安全隐患中。
丨一组数据一个真相
2017年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和全球儿童安全组织联合发布《中国青少年儿童伤害现状回顾报告》。2010年-2015年,伤害是我国0-19岁青少年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溺水、道路交通伤害和跌倒/坠落为前三位伤害死因。
全球每天有2000多名儿童死于非故意或故意伤害,有数以千计的受伤儿童就医,而且往往会留下终身残疾。
这组数据无疑在告诉我们,孩子的安全问题,依旧需要广大父母认真对待,绝对不可掉以轻心。
丨孩子身边的三大安全隐患
大部分的孩子,每天的生活都是三点一线,家里-上学的路上-学校-回家的路上-家里,在这样周而复始的生活中,能够隐藏危险的地方,就是我们最容易忽视的地方,那就是家里、路上、学校。或许很多家长都有疑问,家里会有什么危险,学校又会有什么危险?不急,让我一一解答。
1、家里的安全隐患,看不见摸不着
家是每一个人最熟悉的地方,无论是房屋结构还是家里物品的摆放位置,也正因为如此,家里是父母思维中最安全的地方,但是对于孩子而言,没有足够行动能力和思维能力,尤其是安全意识不足的孩子,家里依旧存在很多“危险”。
用电隐患:家里的插座和开关,是幼儿最大的安全隐患,虽然很多电器都已经做了安全绝缘,但是孩子不规范的使用电器,也容易引起触电和火灾。
用火隐患:家里无论是管道煤气还是桶装液化气,孩子不规范使用,甚至打开闸阀,都容易引起火灾,严重的甚至会引发爆炸。
磕碰隐患:家里的家具是孩子磕碰的最大隐患,尤其是直角的桌面和台面,如果一不小心滑倒装上,轻则头破血流,重则后果不堪设想。
2、上学路上和回家路上的安全隐患
2019年5月31日中国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公布,2018年全国共发生涉及学龄阶段少年儿童的伤亡交通事故2万余起,造成2200多名少年儿童死亡。
公安部道路交通研究中心对近三年来12岁以下儿童交通事故进行了抽样调查和分析,从数据看,儿童交通事故呈现四项明显特征:
——步行时发生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最多,占总数的49.5%,其中62%的事故中存在儿童过马路时突然横穿猛跑、忽然加速或中途折返等行为。
——住宅小区道路、停车场、路侧停车区域等场所儿童交通事故多发,占儿童交通事故总数的15.9%。
——12周岁以下儿童骑车上路伤害不容忽视,儿童骑车上道路发生事故导致死亡的人数占死亡总数的2.3%。
——在儿童交通事故中,因家长(监护人)看护监管不到位导致的事故占总数的58.9%。
3、学校里熊孩子的安全危机
这是一个发生我外甥身上的事情,放学后我读小学的外甥并没有离开学校,而是在学校和其他同学追逐打闹,甚至攀爬运动器械,导致从高处摔下来,直接送往医院,右手手臂骨折2个月没有写作业。
还有就是发生在我班上的事情,孩子放学家长没来接,学校老师已经下班离开,在保安在保安室吃饭期间,孩子与另外一个留校孩子追逐,因为速度过快,下楼梯摔跤了,眼皮劈裂出血,幸运的是没有伤到眼睛。
丨3大安全指南,守护孩子平安
对于上面的安全隐患,并不是不能排除,最重要的是要加强孩子的安全意识教育,以便于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具体方法如下:
1、重视学校安排的网上安全练习。学校针对孩子的安全,都有在线的安全教育课程,父母务必带着孩子亲自看完,并讲解安全危害,引起孩子的重视。
2、参加安全类的社会实践。父母可以带孩子去参加一些安全类型的社会实践,例如灭火消防演习,防溺水培训讲座等。
3、排除安全隐患,提升孩子安全意识。对于家庭中能够排除的隐患,全部排除,而对于离开家只会的安全隐患,通过多样的教育,让孩子提高安全意识,遵守交通规则,遵守学校的规则制度,走路不玩手机,不追逐打闹,过马路多观察,提高安全警惕。
孩子安全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需要父母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希望能够不辞辛苦,用足够的耐心和细心,武装孩子的安全大脑。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