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说亲人的坏话,其实就是在孩子心里种下仇恨的种子。容易引起孩子性格的偏激、狭隘,让孩子成为一个心胸狭窄、不辨是非的人,这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在网上看到这么一个小故事,有一个小女孩,家里比较贫穷,所以妈妈在她5岁的时候,不得不选择把她留给爷爷奶奶,去城里打工。一般只能一个月才回家看她一次。
刚开始的她不习惯与妈妈的分离,整天哭着闹着找妈妈,奶奶刚开始还会耐心的说,妈妈出去赚钱了,后来,奶奶被她闹的厉害了,奶奶对她说:你妈妈不要你了。
可能大人们永远不知道一句妈妈不要你了对孩子有多么大的伤害。从那一刻,她心里就开始怨恨自己的妈妈。
可能奶奶带她太辛苦了,时间久了,心里越来越多的埋怨,而这些牢骚就发在了小女孩的身上,有次奶奶对她说:不让出去,非要出去打工,还不知道出去找哪个野男人去了。。。
这些话都被小小的她记在了心里,从此,她在也不跟妈妈亲近,对妈妈种下了仇恨的种子,而那个奶奶口中的野男人,缠绕了她好多年。
妈妈无论再怎么对她好,她都感觉妈妈是个抛弃她的坏女人。直到她长大为人母后,才明白当初母亲的辛苦,可是母亲却老了,这么多年自己对母亲的伤害成了她这辈子永远弥补不了的遗憾。
妈妈在孩子心中的角色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如果在孩子心中种下对妈妈仇恨的种子,可想而知,这个孩子从小心里会有多么的痛苦。
知乎上有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有好多子女,跟父亲总是有隔阂,一点都不亲近?
高赞最多的一条回答是这样的:有一大部分原因跟母亲的教育有关。中国的国情大多数,女主内,男主外。而父亲一般工作都比较忙,也就造成了“丧偶式育儿”而孩子一般跟妈妈比较亲。爸爸无暇顾及家庭也就造成了妈妈们的焦虑和埋怨。
这些埋怨和焦虑都会不自觉的传送给孩子们。所以有的孩子,特别怨恨自己的父亲。就算不怨恨,也跟父亲亲近不了。
父亲是孩子接触到的第一个男性,他所承担的教育任务和妈妈是不一样的,妈妈更多的是关爱细心照料给予孩子温暖,而往往来自父亲的鼓励和赞赏会更让孩子兴奋。
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想爱。而妈妈埋怨爸爸得后果是给孩子更多的焦虑,让孩子没有安全感。
网上看到这么一句话:离婚从来不是阻碍孩子心理发展的障碍。
好多离婚家庭的孩子过的不幸福的原因是,父母养育孩子的同时,把对另一半的仇恨都强加在孩子身上。所以,离婚从来不是阻碍孩子心理发展的障碍,最大的障碍来自于父母的教育,来自于父母彼此的怨恨。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父母是孩子最亲爱的人,只有父母互敬互爱,孩子才会觉得世界上有真理,人间有美德。
我有一位朋友,在我眼中,婆婆真的也算奇葩一位,怀孕生孩子因为生的女孩。朋友想让婆婆来照顾月子,可是婆婆直接挂掉她电话。后来产假结束,孩子也不给看,朋友不的不放弃好好的工作辞职回家带孩子。
朋友曾经也撂狠话说再也不进婆家大门。可是随着孩子的长大,她从不在孩子面前提一句爷爷奶奶的不好。她说:别的小朋友都有爱她们的爷爷奶奶,她也要给自己的孩子心中多留一份爱,而不是让孩子心中多一份怨恨。
教育最重要的是维护一个孩子纯真善良的天性,不污染孩子的心灵。在孩子心中种下一颗美好的种子
在孩子面前说爷爷奶奶、叔叔阿姨的坏话,爸爸妈妈彼此说对方如何不好,这样都会污染孩子的心灵,在他的心中装下外面太多坏人的恐惧,形成过度的自我保护,养成看别人毛病、挑别人不是的习惯,以及遇到问题从对方那里找原因的习性。
父母要多给孩子精神补助,多说别人的好处,这样能够帮助孩子培养感恩的心。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