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大家都经历过这样的事情:
孩子吃着东西,刚要到嘴里却掉在了地上,这一下,整个孩子都不好了。
而大部分家长的做法是:
讲道理:掉在地上的东西不能吃了,有细菌,吃了会肚子疼…
哄孩子:宝贝,别哭了,你看妈妈又给你拿来
结果如何呢?
孩子一听,情绪更激烈了,甚至做出跺脚摔盘子…
有的家长可能还能耐住性子,继续哄…
那孩子反应怎么样呢?
孩子还是不依不饶,非要吃刚跟掉在地上的那个。
再有耐性的家长,我想这时都会急火攻心,开战,最终以暴力征服孩子!
然后,得出的结论是,孩子越大越不听话。
面对孩子的坏情绪,很多家长都无法接招,除了充满呵斥和吵嚷声就是说教,当然结果也是不尽人意的。
其实和孩子说话是一门有规则的艺术,在他们信息里经常有需要我们解读的密码,正确的引导胜过千句的说教。
01
承认并接纳孩子的情绪。孩子的感觉和行为是直接联系的,当他们感觉好了就会自然而然的听话照做,通情达理,那么我们要怎样帮助他们感觉良好呢?就要承认并接纳他们的情绪。
当孩子要吃到嘴的东西却掉在地上了,孩子是很伤心,失落甚至无奈愤怒的,就像一个心爱的玩具丢了一样。
这时,要接纳孩子难过的心情去而不是去告诉他,掉在地上的东西如何如何,那只能加重孩子难过是心情。
我们去可以这样说:呀!掉地上了。这种心情真是太糟糕了!
孩子这么一听,难过的情绪也会大大的减半。
孩子大脑发育不完全,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所以会出现情绪反复出现,当他们出现情绪时,不要急于安抚,要跟他们一起试着理解自己的情绪,承认并接纳,然后让他们感受到有人关注。
再比如孩子跟另一个小朋友抢玩具,没抢赢,大哭大闹。
有的妈妈在这个时候会拿另一个玩具去哄孩子并会说:"给,玩这个吧,这个玩具一样好玩的,看,还闪光呢。
"可孩子还是哭个不停。
你知道,孩子此时只想表达愤怒和伤心的情绪,他最需要的是理解和安慰。
而最正确的做法是可以抱着宝宝说:"你很想玩那个玩具,又不能玩,所以很伤心,对不对?妈妈知道。"
当他知道你能理解他的感受了,就会停止哭泣。
02
不要用大人的感受来替代孩子的感受。我们大人通常比较理性,会对感受进行处理,有时候甚至会主动忽视。
而小孩子则不是,他们比较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感受,难过了就哭,高兴了就笑,也不会像大人为了面子什么的而有所保留。
孩子经常在人多的时候要求抱抱,甚至会本来挺好的突然开始闹人,有时候你不知道是怎么了,如果这时你蹲下来用跟孩子们平行的视线,就能看到原来他们的世界主要看到了一排排的大腿和胳膊,他们想看到脸,所以会要求抱抱,所以会闹人。
以前,儿子一跟我去幼儿园就开始闹脾气,特别是吃饭的时候,总是因为不吃这个,不吃那个跟我耍脾气,故意大声的嚷嚷说东西太难吃了。
在很多孩子面前,作为一个老师让我感觉特别的没有面子,甚至是让我抓狂的地步,我越是耐着性子跟他是说,他越是来气。
后来,我才知道,他发脾气,闹情绪,只是感觉自己被冷落了,在家跟在幼儿园让他感受到了被差别对待,其实,只需要抱抱他就好了,什么话都不用讲。
就是同一件物品,对于我们大人来说可能没有那么多的感情因素,甚至它只是我们口中的食物,而作为小朋友,并不这样看,会把它看作跟他自己一样也要受到爸爸妈妈关爱才可以的。
03
感受无对错,都可以被接纳,但也要划定边界。比如两个孩子抢玩具,没有抢过弟弟,哥哥就很生气,开始坐在地上打大声哭,并伸手给了弟弟两巴掌,于是弟弟也开始哭。
这时候你可以对哥哥说,我知道你没有得到玩具很伤心,你可以用嘴巴告诉妈妈你的感受,但是不可以动手打人。
给孩子确定边界,理解他的感受,让他知道不是所有行为都会得到支持。
04
帮助孩子面对感受。全神贯注地聆听,用"噢","嗯","我知道了"等认同孩子的感受,引导孩子用恰当的词语表达出来,借助想象满足孩子的愿望。
如果出现问题,作为父母不要一生气就动怒,不但会产生对抗情绪还会剥夺孩子自己对错误行为的反省过程。
总之,不要把孩子当做麻烦制造者,要把他能当做问题参与者解决者,用游戏打怪升级的办带领孩子一起做。让孩子体验问题过程中的感受,并在错误中学习,不断鼓励孩子他们自我成长。
END
大家好!我是时光小兜,每个孩子问题的背后都藏着一个被我们发掘成长的秘密。关于爱,关于成长,@时光小兜我们一起修行。本文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联系删除。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