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倩和乔卫东复婚前,乔卫东喝醉了,宋倩照顾他时,哭着说“我知道我这个人作,我这人矫情,你就不能多哄我几句呀?我不就是缺点安全感吗?”
安全感的缺失,并不妨碍宋倩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就算她离开了学校,依然有很多家长带孩子来找她补课。但是,安全感缺失的人,婚姻关系和亲子关系都不容易经营好。宋倩逼走了老公,逼得女儿患了抑郁症,自己也活在痛苦中。
心理学家认为:如果一个人幼年时期的心理需求(安全感和爱)没有得到满足,她自我的一部分会永远“卡”在那个地方,并在未来的人生中不断地寻求补偿。
1.缺乏安全感的孩子都有哪些表现其实,在孩子幼年时,我们家长就能发现孩子是否缺乏安全感。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现,主要有以下5种。
1)暴躁。
孩子在家里喜欢用摔东西的方式来发泄情绪;在外面只要事情稍不顺心,他就习惯用“拳头”来解决问题,总之脾气暴躁,喜欢使用暴力。
2)极其认生。
这里说的极其认生,就是孩子到一个环境很久、很多次也不能很好的适应。我的一个小会员第一次来我们这里时,一进大厅的门就大哭,后来进教室也哭,面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感到特别不安和焦虑。后来,经过妈妈耐心的安抚和陪伴,2个月后,才能够正常和其他孩子在一起玩。
3)喜欢吮吸手指。
孩子喜欢吮吸手指是正常的,是生长发育的过程之一。但如果孩子超过两岁仍爱吮吸指头,那么,多半是缺乏安全感所致。吮吸手指可以安抚孩子焦虑的情绪,缓和紧张。
4)特别黏妈妈。
在一个家庭里面,妈妈是最能够给孩子安全感的角色,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会喜欢整天粘着妈妈。
5)睡觉不踏实。
孩子在睡觉的时候,喜欢抱着大人或者经常看自己的身边有没有人。这样的行为基本上就可以判定为,孩子缺乏安全感了,因为孩子睡觉是最需要安全感的时候。
2.为什么有的人会缺乏安全感?我们的不安全感来源于哪里?缺乏安全感的感觉来源于从小的经历、原生家庭的模式、父母教养的方式,不是现在出现的,而是幼年埋下的种子。不安全感一般是伴随着其他需求的未被满足,比如缺失爱、关注、亲近、赞扬、被忽略甚至曾被抛弃,父母一方出走或出轨,都会在心中留下深深的痕迹,这个痕迹就是恐惧。
我的一个闺蜜曾跟我讲过她幼年时的一段经历。闺蜜小时候生活在农村,有一次跟弟弟在家门口附近玩耍,被一群野蜂围攻,哭声惊动了家里的妈妈,妈妈飞奔出来把弟弟带回家了,留她还在原地继续哭,完全不知道跑,直到住的稍远一点的奶奶出来把她救走。当时,小孩子也没有什么想法,很快就把这件事忘了。多年以后的一天,这段记忆突然浮现出来,闺蜜失声痛哭,深深的被抛弃的感觉笼罩了她。闺蜜的原生家庭算不上重男轻女,但是妈妈不管是非对错,总要求她让着弟弟,从不照顾她的感受。很多时候,她都觉得妈妈不爱她。闺蜜在这样的家庭成长起来,害怕被抛弃的感觉,让她不敢去接受优秀男孩子的表白,总觉得自己配不上。闺蜜自己也承认,很没有安全感。
既然缺乏安全感的感觉来源于幼年,那么培养安全感也应该关注我们幼年的经历。
3.培养安全感,要抓住关键期,错过难以弥补1) 0-1.5岁,尤其是刚出生的宝宝,安全感的主要来源是“我能否活下来?”
宝宝从一出生就在寻求安全感,宝宝从妈妈温暖黑暗的子宫,一下子来到白天黑夜交替,声音嘈杂,冷热变化的环境,就如同把我们扔到了火星,活下来是第一需求。
这个时期的宝宝,几乎完全依赖妈妈。如果能得到妈妈悉心的照料,包括生理照料和心理照料:饿了有妈妈温暖的乳汁;哭了有妈妈及时的拥抱和亲吻,冷了、热了、拉了、尿了,都有妈妈及时为宝宝处理。那么,这些来自妈妈的温柔触觉、对宝宝的需求的及时关注和回应,就可以让宝宝感到:我是安全的、满足的,妈妈是值得信任的。
2)对于 1.5岁 - 3 岁,尤其 2 岁之后的宝宝, 安全感的主要来源是“我能做自己吗?”
这个时期的宝宝有了自我意识,意识到我和妈妈不是一体的,我想按着自己的意愿来。
当内向、慢热的宝宝,在面对不太熟悉的人表现出拘谨,不热情的时候,妈妈能够理解、接纳,支持宝宝先观察,让宝宝安心跟着自己的感觉来,那么,宝宝就会获得极大的安全感。然后,宝宝才能比较放松地在社交环境里,慢慢展现出对别人的兴趣,做出回应。
如果宝宝感受到:妈妈很焦虑,觉得我这种行为有点“丢脸”,那么宝宝就会没有安全感,连我最亲爱的妈妈都不支持我。如果我做错事了,妈妈是不是就会抛弃我?
为了让宝宝增加安全,我们具体可以怎么做呢?
首先呢,父母要先放松、淡定一点,告诉自己:这只是阶段性的,我越理解宝宝,他就越没有压力,我相信宝宝准备好的时候,自然会互动。
也要允许宝宝暂时不热情,支持宝宝按照自己的节奏来。等一阵子,再通过他感兴趣的东西和大家自然互动,找机会,循序渐进。
我们也可以提前告诉宝宝,今天会去哪里,会见到谁,让他有一个心理准备,而不是告诉孩子今天去吃什么好吃的,到了之后,却要先完成“社交任务”。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在宝宝犯错的时候,或是行为暂时达不到我们期待的时候,我们要帮助宝宝把“行为”和“人”分开。就是告诉宝宝:妈妈有点生气,不是因为你,而是因为你刚才那个行为。但妈妈喜欢你这个人,永远爱你。可以告诉宝宝什么行为是不可以的,什么行为是可以的。行为是可以慢慢改善的,所以没关系。
3)对于 3-6岁的宝宝呢, 安全感的主要来源是“我够好吗?”
这个时期的宝宝已经开始进入幼儿园了,自我和环境的冲突、挫败增多,如何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成为了孩子发展的中心。如果能获得老师和父母的肯定和欣赏,获得同伴的友谊,孩子就会感到非常有安全感,因为我是可爱的,有价值的。
4.对于已经缺乏安全感的孩子,该怎么办?安全感好的孩子内心坚信:我是可爱的,我是被爱的,我的存在是有价值的,这种感觉是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会让孩子受用一生。但是如果孩子安全感缺失,要如何修复和重建呢?参考《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1)给孩子一个温馨宽松的家庭环境
家长要避免在孩子面前起争执和冲,父母要保持一致的教育思想,行动也要一致。
2)不要吝啬表达你对孩子的爱
不要吝啬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孩子知道了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这是一股无穷的力量,可以陪伴他渡过人生的很多艰难。
3)多陪伴孩子,哪怕再忙
每天至少抽出30分钟来和孩子在一起,可以叫做特别亲子时光,尤其是孩子入睡之前的陪伴,睡前一起进行亲子阅读是很好的方式。
4)不批评、责备、惩罚孩子
而是欣赏、鼓励、支持孩子,对于做错事的孩子,不要把他看做麻烦的制造者,要把他们当做解决问题的积极参与者。
5)不威胁孩子
最让孩子没安全感的5句话,一定要避免。
a、再不听话就打你了!
b、妈妈不要你了!
c、你是从垃圾桶捡来的!
d、我说不行就不行!
e、再不听话,妈妈就不喜欢你了
6) 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和接纳
《儿童爱之语》一书中说:“无条件的爱和接纳,就是无论孩子的情况如何,都要爱他们。但这并不表示我们喜欢孩子的所有行为,而是意味着我们对孩子要永远给予并表示爱,即便他们行为不佳的时候。”
7)修炼自己,以身作则
父母相信自己、热爱生活,关爱他人、信任世界,孩子才能获得坚实的安全感
一般来说,6岁以前,是孩子人格培养和形成的关键阶段,是产生安全感的最重要时期。培养孩子的安全感,要抓住这个关键时期。如果错过了,也不是完全不能补救,只是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培养,还不一定能达到0-6岁的培养效果。
作者介绍:Lisa晓琳,投身教育行业10年+,从事0-6岁早期教育咨询的宝妈,正面管教学员。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