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言行,是孩子认识世界的第一个窗口,也奠定了他们三观的基础。
早上,我关掉电视让孩子去看书,儿子生气的问我:“为什么小孩停课还要不停学?而大人停工却可以无所事事?”
我一时语塞,难怪我每次叫他看书,他都一脸不情愿。
病毒肆虐,复工推迟,开学延期,我们不得不宅在家里。闲下来的日子,我终于明白,一个父母忙着娱乐、沉溺于手机的家庭,能怪孩子只顾玩耍看电视吗?
一个父母忙着学习充电,充满书香氛围的家庭,还怕孩子不受到感染熏陶吗?
一位老师说:“当假期结束,大家都摘掉口罩,不一样的父母陪伴,不一样的假期生活,也让孩子走向不一样的轨迹。”
父母如何宅在家里,孩子的未来就呈现出什么样子
在这个最长的年假里,我一度荒废了自我,也荒废了孩子。在我忙着追剧,吃喝玩乐的时候,孩子玩游戏玩的不亦乐乎,看似和谐又充实的亲子时光里,我收获的只有无聊和空虚,而孩子更是好久没有碰书了。
刷剧,刷抖音,玩游戏这种躺着就能收获的快乐,来得快,去得也快,什么也没有留下。
然而,当我想带着孩子远离这种有毒的状态时,才悲哀的发现,多日的堕落与放纵,让孩子习惯了懒散。一看书就没劲,一写作业就发困,不催就不学习。
都说每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是父母的奋力托举。每个差劲的孩子背后,其实也都有父母不经意的摧毁。
一样的宅在家,一样的上网课,不一样的父母陪伴,不一样的假期生活,不一样的学习态度,开学后,有人还在原地踏步,甚至走下坡路,而有人,却已经走向质的飞跃。
父亲对待病人的态度,奠定了孩子未来从医的品行
因为这次疫情,好多人认识一个名为钟南山的院士。84岁岁高龄的他,逆向而往,奔赴前线,扛起了抗疫的大梁。一时间,他成为了全国人民的偶像。
纵观他的成长经历,会发现:
他的担当和责任,大义和悲悯,离不开他的原生家庭,尤其是他的父亲。
钟老的父亲钟世藩也是位医生,他在家的时候,总会有人来找他看病。
钟南山那时还小,看到父亲面不改色,充满耐心,便好奇地问道:“爸爸,你没必要这样啊?”
钟世藩给出的回答是:“所谓医者本分,就是治病救人。”
钟父用自己的行为,身体力行地告诉了孩子什么是良善,什么是慈悲。于是,时隔多年,钟南山也活成了父亲的样子,为病人求生,给国家献力。
父母的言行,是孩子认识世界的第一个窗口,也奠定了他们三观的基础。而这个儿时的三观,指引着孩子的未来,也提供着前进的方向。
三观正,人生一片坦途,孩子难以入歧途;三观不正,孩子在弯路中碰壁,在疗伤中成长。
什么是高质量的陪伴?
国民才女武亦姝,小时候调皮,不喜欢读书。武爸爸便每天下午4:30就开始关掉手机,专心陪她读书,玩角色扮演名著情节,改编故事结尾,玩诗词接龙。带着她在书海里徜徉,享受文字的博大精深。
49岁的宿管阿姨,在儿子三年级开始,坚持每晚陪儿子一起读书,儿子考上大学后,她通过旁听上课,上网课,和儿子相互打气鼓励,一起考上复旦大学研究生。她说,家庭一起学习的这种氛围非常重要。
陪伴从来不是父母牺牲自己,而是言传身教,是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更是在精神上的引领。
就像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
教育好孩子,就是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我们当父母的对了,孩子自然对了。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一言一行,皆是言传身教
舞台上的董卿,总被夸“腹有诗书气自华”,当然,台上的侃侃而谈,离不开多年养成的阅读习惯。
这个获益终身的习惯,还得从董卿的父亲说起。
董父本身就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每年寒暑假,他都会给董卿列一个书单,两人一起阅读,共同探讨。
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久而久之,父亲的爱好,亦成为了董卿的习惯。
每一个人了不起的人的背后,肯定有一个不一般的父母。
他们争分夺秒,所以孩子从不懈怠;他们自律成瘾,所以孩子可以厚积薄发。
最好的家教,就是父母给孩子的安全感
在一个孩子眼中,什么是最重要的?不是物质满足,也不是昂贵的礼物。
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父母的陪伴和爱就是最好的教育。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的妻子曾在演讲中说到,奥巴马虽然很忙,但他总会抽出时间陪孩子一起用晚餐。
每天睡前,奥巴马还要会陪女儿读书。他的大女儿在家里读完了《哈利波特》七本书,每一本,都是和奥巴马一起看的。
陪伴的时间虽然短,但他却陪出了高质量,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家庭的温馨和来自父母的呵护。
工作和陪伴是可以两全的,因为真正的陪伴不是并排坐在一起,而是要注入爱和感情。
判断父母是否尽职,陪伴的时间长短不是衡量标准,陪伴的质量才是。
隔离在家的这段时间,父母就是孩子最直观的学习榜样,你的好坏,他都会复印下去,所以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做父母的要先去努力。
为人父母,总要清楚:再好的名校,都不能代替父母给予的温暖。再多的钱,也比不上父母带来的安全感。在爱里长大的孩子,未来的样子肯定不会差。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