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行是儿童动作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项运动对孩子的大脑发展、思维开发、好奇心和探索欲的培养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却有不少爸爸妈妈反映,自己家的孩子已经过了爬行的关键期但还没学会爬,还有的孩子直接跳过爬,开始学习站立。
这样会影响孩子学走路吗?家长该如何引导呢?一起听听李璞老师的解答吧!
Question1李老师,孩子现在1岁了还是不会爬,站也得扶,会自己翻滚,别的没问题,发育正常,请问孩子不会爬会有影响吗?
俗话说:三翻六坐,七滚八爬,这是宝宝动作发育的一般规律。孩子现在已经1岁了还不会爬,可能是宝宝1岁以前家长没有为其提供相应动作发育的机会。现在宝宝自己会翻滚身体,说明她的颈、腰部的肌肉发育良好,身体的协调能力发展得也很好,所以现在我们再学习爬行也不算晚。
建议家长在家里安排出一块空间,铺上地垫,去除周围的不安全因素,和宝宝一起在地垫上练习爬行,每天上午、下午都要练习爬行,每次15~20分钟。爬行可以锻炼她颈部、背部、四肢的力量和身体的协调性,坚持一段时间后宝宝就能掌握爬行的技巧了。只要宝宝的身体发育没有其他问题,1岁学会爬行也是完全可以的。
这个年龄的宝宝处在扶物站立的阶段,他们通过扶物站立,可以找到自己的平衡点,锻炼足底肌肉以及腿部、腰部肌肉的力量,待能够站稳后,他们就会试着迈开腿,学习走路了。
建议家长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落实到帮助宝宝的具体行动上,相信宝宝会在家长的带动下,很快学会爬行、站立、行走。
Question2李老师,孩子9个月了还不会爬,前臂支撑时间短,几乎不能撑,能坐稳,会打滚,要不要康复干预?
“三翻六坐,七滚八爬”意思是说宝宝出生三个月会翻身,六个月自己可以独立坐一小会儿,七、八个月的时候基本上可以自己爬行了。
宝宝出生后,他们的骨骼、肌肉、筋膜都是很柔弱的,基本上没有支撑能力,但是他们有着惊人的发育速度。通常,在新生儿期(个体出生后第一个月)快结束时,家长可以让宝宝在吃奶前趴一小会儿,练习一下抬头,锻炼一下颈部肌肉和上肢的力量。虽然他们的头很重,但是宝宝在练习趴的时候,总可以将他们的“大脑袋”抬起十几秒钟甚至1~2分钟。
为了抬起头,他们的手掌、手腕、手臂必须用力,当宝宝成功抬起头时,他们可以看到周围许多没有见过的新鲜事物。此后天天如此锻炼,宝宝上肢、颈部和腰背部的肌肉就会渐渐强壮起来了,这能为他们以后学习坐、爬、走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描述来看,您家宝宝已经会翻身、能坐稳,说明宝宝的四肢、颈部、腰背部和腹部已经有一定的力量了。您可以在家里腾出一块空间来,做一次安全大检查,清理掉地面上的小别针、小硬币、插线板等有危险的物件,然后铺上地垫,让宝宝在地垫上练习爬。在每天吃饭前、吃奶前,家长陪着宝宝在一起练习爬行,起初每次练习爬行的时间在10~15分钟即可,此后可逐渐增加练习爬行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宝宝四肢和腰背部的力量也会逐渐增强。
另外,家长在闲暇时可以帮助宝宝做做上臂的被动操,轻轻地带动宝宝的双臂做上举、侧平举、前平举等动作,来增强其手腕、前臂和肩关节的力量。
爬行不仅能够刺激宝宝的发育、巩固他们的其他技能,还能激发宝宝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您家宝宝目前只有9个月,望您抓紧时间,给宝宝创造利于爬行的环境,提高宝宝学习爬行的兴趣,引导宝宝更好地练习爬。
如果您有合适的康复干预机构,也可以去试试。总之,希望通过家长耐心帮助宝宝度过爬行的关键期,为宝宝运动能力的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