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自图虫创意
最近,家里的小宝成了名副其实的“小问号”,每天每天有若干的“为什么”来问我。
“妈妈,为什么人要吃饭啊?”
“妈妈,为什么每天都要拉臭臭?”
“妈妈,为什么天气下雨就感觉很冷啊?”
“妈妈,为什么我会尿床啊?”
“妈妈,为什么书上说爱就是看不见的线?”
“妈妈,为什么我这么喜欢画画呢?”
“妈妈,为什么不让我看电视?!”
……
有对人体自然地好奇和感知;有对大自然万事万物的观察;有对读过绘本看过影像等的思考;还有对各种规则规矩的抗争……
总之,每天都是“为什么、为什么”;哥哥姐姐笑着说他要给他改名叫“小问号”。
图片源自图虫创意
宝宝们还有一个特色,就是既然开了问“为什么”,就习惯于“打破砂锅问到底”,不把妈妈问的哑口无言,誓不罢休啊!
假期里带他去海边,他看着潮起潮落,问我:
“妈妈,大海为什么叫大海呢?”“呃,可能是因为它太大了吧!”
“那大海比我们站的地方还大吗?”“你是说陆地吗?大海没有陆地大。”
“那为什么叫大海,不是应该叫二海吗?”
“呃……我们还是回家看着我们的地球仪说起吧!”
宝宝的思路就是这么奇怪,不是吗?他们的小脑袋里,总有那么多个“为什么”,且这些“为什么”都问得如此古怪。
可越是这样的时候,家长的回答对于宝宝来讲尤为重要哦!
是能够有效的帮助宝宝,开启自己智慧的启蒙;还是打击了宝宝的积极性,同时也打压了宝宝爱学习、爱思考的心呢?
图片源自图虫创意
【面对小问号,妈妈的耐心很重要】很多宝宝都喜欢问“为什么”,而且总是一气呵成若干“为什么”,常常把爸爸妈妈问的不知所措或者不知如何回答。
面对宝宝们强烈的求知欲,如果盲目打断他们,或者因为太忙或答不上来而敷衍他们,只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
所以当宝宝开始发问“为什么”时,他们的大脑都已经开启了飞速运转的模式,不管父母回答得出还是回答不出,首先要沉住气,耐心地听完他的每一个问题,可以回答就仔细给宝宝讲解,或者努力和他一起找出答案。
如果大声呵斥宝宝,排斥他小脑袋的奇思怪想,那宝宝以后很有可能就不敢在爸爸妈妈的面前发问,有问题也只能憋在心里,长期以往会影响到宝宝的思考和探索能力;当然,与之相对应同样影响的还有亲子关系啊!
图片源自图虫创意
【尝试与宝宝一起探索解决问题,不要直截了当的拒绝,更不能不懂装懂】宝宝的问题很多时候会很刁钻,按照成人的思维,或许没有答案可以解释,但这并不能阻止宝宝去探索事物。
可以给宝宝一个探索的机会,带着宝宝一起找出事情的真相。
比如关于“大海”的问题,我们回到家之后,我把地球仪拿出来,告诉他这就是我们的地球、我们的家园。其实之前他通过各种渠道已经知道地球、月球、宇宙这样的一些知识。
蓝色的是海洋、还有陆地、丘陵、高山等等……我们一起讨论了一下直观的比例,又讨论了“大”的概念。
最后他依旧还有无数的为什么,可是当天的聊天在他心满意足的表情中结束。
孩子的问题没有一个标杆,什么是该问、不该问的,他们不知道,却对万事万物都充满了好奇心,愿意与探索、探讨或者琢磨。
所以很多时候,身为父母可能会无法给宝宝解释他的问题,或者孩子提出的问题超出了自己的知识范畴。
当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直接说“不知道”也许在我们看来是实事求是的态度,但是却会加深孩子内心的疑问。连爸爸妈妈都不知道,这个问题真的好难。或许孩子就会因此而放弃寻找答案的兴趣。
所以,遇到超越自己知识范畴的问题,最好是引领孩子一起探索或者共同寻找答案。让他们自己有参与感。
最最要不得的是“不懂装懂”。
我至今还记得,在大宝二年级的时候,他问我,一斤棉花和一斤铁从18楼同时落下,谁先着地?
虽然我不知道当时他的知识点来自于哪里,但是对于物理和化学都彻底学废了的我来讲,的确没有多思多想,直接就说,当然是铁先落地啊!
可是回答家里之后,孩子的爸爸就从重力、浮力以及是否真空状态等多方面给孩子做了一些更为详实的说明。看着孩子虽然听得半懂,但是依旧很认真的在和爸爸讨论以及共同分析的样子,我就意识到自己过于简单的错误答案,的确是会耽误孩子的。
也正是此事之后,但凡大宝问我一些超出我知识范畴的问题,哪怕是一个生词怎么读,我都会建议他先查一查,或者我们共同通过各种媒介寻找答案。
图片源自图虫创意
【引导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而不仅仅都是科学、标准的回应】对于小宝宝的一些“为什么”,也许他们当时并不是为了追求知识,而是想引起妈妈的注意力,或者更像是一种口头禅。
即便如此,对于宝宝的问题,作为家长依旧不能够不理不睬,或者彻底放手让他自己去寻找、琢磨答案。
而是要利用这样的机会,引导宝宝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妈妈可以适当采取“反问”的模式,一点点的引导着孩子,这个时候才会发现,宝宝的小脑袋里,真的装了好多好多的东西,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呢!
前两天下雨,我们楼下的车底下钻了一只流浪猫。
小宝看到了之后,就问我:“妈妈,那是一只猫吗?”
“是的啊!”
“为什么猫要钻到车底下呢?”
“是啊,猫猫为什么要钻到车底下呢?”
“哦,我明白了,它是想要躲雨呢!是吧,妈妈!”
“对啊,对啊,下雨天,小猫咪要躲到没有雨的地方才好!”
“可是,猫猫为什么不回家呢?它没有家吗?它为什么没有家呢?”
“哦,是啊,猫猫为什么没有家呢?”
小宝想了想,说“是不是因为它不听话,总是捣乱,被主人撵出来了?”
我一边点头一边说:“我觉得你说的有道理。也许是它迷路,这会儿找不到家了呢!”
……
当宝宝开始发问一连串不可思议的“为什么”时,妈妈可以适当地反问宝宝:“你觉得呢?”“你认为呢?”虽然宝宝没能一下子得到他要的答案,但是面对新的问题,他会开始思考,用自己的能力来寻找答案。
小宝继续建议:“要不我们把它送回家吧!可以吗,妈妈?”
“这个主意不错。可是,猫咪在车底下,要怎么抓它呢?”
小宝继续想了想,往前面一走,小猫警觉地竖起来身上的毛和尾巴。
我看小猫很是凶悍的样子,阻止了小宝继续往前走,而是让他观察小猫现在的状态和刚才有什么不同。
小宝很快发现了不同,继续开始问:“妈妈,为什么小猫要把尾巴竖起来啊?”
……
年龄还小的宝宝,遇到问题时还不知道用什么正确的方法去解决,所以妈妈不能一开始就放手让宝宝独自去寻找答案,这会让他觉得不知所措或者遇到莫须有的危险。
妈妈一定要在旁边耐心的引导宝宝才好。
另外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当宝宝开始接二连三地问“为什么”时,妈妈可能会意识到宝宝的求知欲望正逐渐旺盛起来,所以总想给他最正确最科学的解释。
一旦遇到自己无法解释清楚的时候,就会去翻阅资料。但是有的科学道理是宝宝这个年纪可能无法理解的,即便解释再多遍,宝宝也是懵懵懂懂,不知所云。
所以请按照宝宝的年龄,用适合他年龄的说法,哪怕加了想象的成分,只要宝宝可以接受,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