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到身边的爸爸妈妈们这样说:
孩子上学前:玩玩具的时候,总是一会儿玩玩这个,一会儿摸摸那个,每样玩具的受宠时间不会超过5分钟;听故事的时候,一个故事没有讲完,就翻到其他页面要求听下一个故事;……孩子上学后:上课心不在焉,东张西望,左顾右盼;做作业拖拖拉拉,粗心大意、错误百出;老师说话经常听不清或者没听见,不知道在想什么;
孩子身上这些让我们“头疼”的毛病,其实往往跟专注力不足有关,情节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其产生厌学心理。
其实,孩子的专注力是与生俱来的。
虽然常常听到家长朋友们抱怨“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情三分钟热度”。。。。但也听到有些小孩“坐得住”、“自己一个人玩得很好”。
为什么孩子的专注力水平会如此不同?除了先天原因,有时候可能是在他成长的过程中,干扰因素太多,专注力被被周围的人无意识地破坏掉。
这些影响孩子专注力的几个大坑,你入了吗?
第一大坑:孩子房间好玩的东西太多虽说孩子的童年少不了图书和玩具,但给孩子的玩具并不是越多越好。
英国牛津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凯茜·茜尔娃认为:玩具太多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而当孩子精力不集中时,就不能更好地学或玩。
玩具过多,会导致孩子无法在一件玩具上停留太多时间,不会专心去研究玩法;而玩具少的话,孩子反而会去琢磨和创造玩具新的玩法。孩子在反复折腾一件玩具时,专注力往往会在这个过程中被提升。
第二大坑:父母无意识的干扰太多很多父母过于疼爱孩子。孩子在做作业或者看书的时候,父母一会儿给孩子喂水果的,一会儿问孩子“今天上了什么课”,一会儿又让孩子到门口拿快递。
其实父母所谓的关心,会让孩子失去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从而破坏他的专注力。好的专注力是可以培养的,但保护好孩子与生俱来的专注力也十分重要,对年龄越小的孩子越应如此。
所以孩子无论玩什么,都有自己的乐趣在其中,父母不应拿成人的判断来决定这件事有没有意义,或者孩子累不累。
父母想要陪伴,只需陪在他身旁,等孩子需要帮助时再伸出援手。
第三大坑:逼孩子专注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专注力时间长短不一样。
父母不能要求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可以跟大人一样安安静静地坐在椅子上,不许动一下。
有些妈妈陪孩子写作业,看到他有些小动作,就非常焦急地阻止,还规定作业做不完不能离开位置。
妈妈心里觉得“我都这么盯着他了,他还是这样,如果不盯着,都不知道会怎样呢?”。
其实,在妈妈外力逼迫下做作业的孩子,精神得不到放松,专注力反而不好。
孩子也会在心里生闷气,觉得做作业都是爸爸妈妈逼得,没意思。
有时候,我们会认为,爱孩子应该给他越多越好,然而事实上,过多的物质,过多的关心,过多的选择,反而增加了孩子的负担。
叮当派,专注5-12岁儿童语文学习的趣味精读导师与时间管理教练;加入叮当亲子读书会,每天5分钟,7天一本书,帮助孩子养成优秀读写习惯,自信快乐成长~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