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天才作家”的小说家伊坂幸太郎说过: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重视教育的家长看到这句话,估计心里多少都会有所触动,严重的没准还会有些惶恐,但细想想这话其实毫无道理,甚至还有些哗众取宠。
做父母难道需要什么特殊的技能吗?还是小孩子需要什么特殊驯化?事实上,如果你能够作为一个社会人活得很正常,那你天然就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父母。
这么说不是为了抬杠,伊坂的原意是提醒我们要重视育儿知识的学习,对待孩子,不能随心所欲地处置。但是,现实生活中这句话却意外催生了另一种极端的现象,很多重视育儿的家长,反而囿于各种育儿知识之中,失去了自我,真的把家长当成了一种职业,甚至开始刻意“扮演”起家长这个角色。
比如,永远要求自己无限接纳孩子的行为;要无条件给予孩子以爱;必须要用鼓励教育而不能批评;甚至连对孩子说“不”都成了违反育儿原则的错误行为。
可是大家内心真的完全认同这些做法吗?恐怕并不见得。那为什么还要强迫自己非得如此呢?是来自要做一个爱学习,负责任的父母这种压力吧?
在《父母效能训练》这本书中,心理学家托马斯·戈登博士认为,尽管这些意图值得赞赏,但父母是人而不是神,完美的父母是不存在的,更没有必要去“扮演”一个合格的父母。只要我们做一个真诚的人,真诚地对待自己和孩子,本色出演一样能够成为称职的父母。
01“扮演”合格的父母根本做不到先不说育儿知识不是产品说明书,在实操中需要灵活运用。只说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坚持育儿理念,扮演一个想象中的合格父母,这在现实中也根本就做不到。
举个例子,就拿接纳孩子的行为来说。
很多倾向于宽容育儿理念的父母都希望自己能够最大程度地接纳和容忍孩子的行为,甚至抛开自己的各种需求,为孩子做出牺牲。
前几天在一次亲子学会的交流中,有一个妈妈就说起了自己的困扰。
现在大家都提倡要多给孩子讲绘本,来提高孩子读书的兴趣,所以自己每天晚上都会给女儿讲故事。
可是,女儿经常会在睡前要求她不断地讲下去。本来说好了只讲两个,结果就在一而再,再而三的要求中,一直讲到了睡着为止。
这让她很苦恼。作为一个“合格”的父母,孩子想学习,按理说自己当然要全力配合。可这么做,自己追剧的时间没有了,刷淘宝的时间没有了,洗洗涮涮收拾房间的时间也没有了,如果再想放松一会儿,时间就会很晚,又会耽误第2天的工作和生活。
这让她陷入了一个怪圈儿。不接纳孩子的要求,觉得自己不是个好妈妈,接纳孩子的要求,内心又真的很反抗。
更悲剧的是,即便付出了这么多,孩子还根本不领情。
有一次老公回来的早,孩子就拉着爸爸给讲故事。爸爸说:“让妈妈给你讲吧,她讲的比我好。”
就让你讲一天,你还推三阻四的,她刚要冲老公发火,结果孩子接了一句,彻底伤了她的心。
“妈妈根本不喜欢我,她每天都在应付我。”
是不是很糟心?明明很努力,却没有得到孩子的承认。
为什么去扮演一个合格的父母,根本行不通?
首先,每个个体都有差异性。
别人能做到的事情,你不一定能做到。有些父母确实天生容忍能力就很强,人家给孩子讲一宿都没问题,心甘情愿还怡然自得,可换了你就不行。这是人的性格特点决定的,就像内向和外向一样,不以你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而且,每个孩子的类型也不一样。在我文章的评论区经常有这么一类评论“专家都是说的好听,那是他没摊上我这样的孩子。”
没错,有些孩子就是有高需求、不讨喜或者是精力充沛。这些个体差异都会影响育儿理念的落地。
其次,出于身体条件的原因。
成年人虽然大部分时间都处于理智的状态,但每个人也逃不脱自身健康和情绪对自己行为的影响。
当身体不舒服或者是情绪低落时,即便是你知道一个“合格”的父母该怎么做,但是各种身体语言仍然会出卖你的真实想法。
就像刚才说起的那位妈妈。当你很累的时候,你的语速,你的面部表情都会显示出你不喜欢这个活动,读书是件很让人厌烦的事情。
最后,出于所处环境不同的原因。
环境会影响我们对事情的要求标准。比如当我们出去做客或者是家里有客人时,就会不自觉采用两套标准。
也许你在家里时从来不会和孩子大声吼叫,可当在朋友家做客时,如果孩子犯了错,很大可能你就会改变自己一贯的行为。
正是基于以上的原因,去扮演一个合格的父母经常会出力又不讨好。
02“扮演”合格的父母没必要不顾自己的真实感受,去扮演合格的父母负面影响也很多。
从短期看,孩子会对你不一致的内心和言行感到左右为难,从而在心理上感到局促和不安。
就像你问一位女士,可不可以在她旁边抽烟?如果她说可以,但同时又屏住呼吸把脸扭到一边,那你一定会感到无所适从。
再从长期来看,孩子会觉得父母天天在和他演戏,从而逐渐失去对父母的信任。
“妈妈竟然对我从来不说实话,明明她不喜欢读书,却偏偏说读书好。”
“明明说无条件爱我,却又不喜欢我做的事情。”
长此以往,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不再和父母沟通几乎成了必然。
另外,有些父母希望另一半能够在教育孩子时永远和自己保持一致。这本来是希望加强权威感,可事实往往是另一半也被胁迫着变得不真实起来。
03“扮演”合格的父母不如本色出演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干脆放飞自我,不再考虑各种教育知识吗?当然不是。
第一,应该做到真诚地面对自己。每个家长都是人,是人就有人的局限性,会犯错、会失控,也会有真实的喜好和厌恶。不要苛求自己做一个完美的家长,学习育儿理念没有错,但育儿知识是为了开拓思路,可不是用来绑架自己的,要做到真情实感,表里如一。
第二,真诚地面对孩子。向孩子坦白自己的看法,给出合理的解释。尤其是当无法接受他的某些行为时,更应该真诚地说出自己心中的感受。每个孩子都喜欢和真实的父母交流,即便是一个有瑕疵的父母。
第三,尊重孩子。正如我开始提到的观点,做父母和做人一脉相通,哪里还用得着进行一场单独的考试?
在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基础就是要做到相互尊重。教育孩子也是一样,我们可以学习一些技巧和方法来引导孩子,但最深层次的基础还是要尊重孩子。
尊重他们的看法,尊重他们的生活方式。君子和而不同,真正的和谐相处来自尊重基础上的相互欣赏。
用不着困于各种育儿理念,更不用去扮演别人眼中“合格”的父母,真正值得关注的是应该做一个真诚,豁达,一直努力和孩子维持亲密关系的父母。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