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前围着孕妇转,生后围着孩子转,这正是多少中国家庭添丁加口时的状态。
“买碗加筷子”,无论男孩女孩,几十个平方的空间里,多一个哭闹的小身影,多的更是无数欢声笑语。
可是,在这片祥和的背后,有一个稍显落寞的身影。
她可能被疼痛掩盖了情绪,可能为孩子的哭声忘记失落。
产房外,回荡着医生的呼喊:
“家属呢?家属呢?”
产妇躺在可移动病床上,产房外一个人影也没有。
孩子呱呱坠地,所有人带着兴奋围着孩子离开。
打扫卫生的大姨说:用到咱们就围着,用不到了……
这是网上发出来的一幕,家属很久才过来把疼痛的产妇接回病房,不知道回去后,如何跟这位付出最多的女人解释。
两三代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孩子不明白,只觉得自己天生就是世界中心,而一个家庭一旦多了一个小生命,似乎自然而然会削弱其他感情的存在感。
就如那个等在产房外的新妈妈,隔绝了夫妻的相濡以沫,隔绝了爸妈的舐犊情深,仿佛全世界只有自己,而自己同样在最需要关心护理的时刻。
这样的情形,不亚于一部灾难片,一部《生化危机》。
孤独无助冷。
一究竟一个家庭最完整的情感构架是什么呢?
要给出固定答案,确实不容易,但肯定的是,需要被爱的不只有孩子。
办公室一位大姐,也曾讲过她的产后故事。
生完娃,身体虚弱,说不出话。
不知过了多久,家里老人都围在孩子身边,没人注意她在低声呼唤。
这时,办完手续的丈夫回来,看她脸色通红,望着旁边的一堆亲戚。
男人伏在她脸前,问她需要什么。
“水。”
很快,咨询完护士的男人端了一杯温水,慢慢喂给大姐。
如今,孩子已经上小学,大姐仍然记得这杯水,仿佛它比结婚时的几金几银都值得炫耀。
确实,有什么比关心更重,有什么比真爱更金?
刘禹锡在诗中: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有了孩子而易被忽略的女人,是否也体会着“东边日出西边雨”;而被爱被呵护的女人,难道不是“道是无晴却有晴”。
从一个女孩,变成一个妈妈,是一朝一夕的时间,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适应的使命。
在她努力接受一个生命闯入生活的阶段,在她彷徨无助,虚弱难当的时刻,需要那个曾经的肩膀,继续为她遮风挡雨。
三口之家的完整架构,首先需要和睦的夫妻,下面才能有正常的环境,继而才是健康的孩子。
罗素说,如果想让孩子长成一个快乐、大度、无畏的人,那这孩子就需要从周围的环境中得到温暖,而这种温暖只能来自父母的爱情。
父母爱情,是孩子最好的教科书。
如何面对困境,如何处理人际,如何求同存异,如何调解争议,都将成为孩子未来的样板,也将护卫整个家庭架构的完整。
二建立健康的家庭环境,先从控制手机做起。
孩子呼呼入睡,夫妻分头而睡;
一张三人床,两个手机屏,成了无数家庭入睡前的真实写照。
孩子好不容易睡了,赶紧刷刷手机;
孩子闹了一天,就这一点时间,手机手机
……
我们拿孩子做理由,心安理得地摆弄手机,仿佛把爱倾泻释放干净,只能拿手机充电一般。
如果是“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意恋落花”,那么我们可劝劝流水,等等落花;
如今一旦落花无意,流水无情,那么就连从何劝起,也捋不清头绪。
刚会爬的孩子,都对手机有兴趣,为什么?他们既不会微信,也不会王者,为什么奋力朝手机爬?
多数情况,还是他们屡屡见父母盯着手机,幼小的心灵中,一定要弄懂这小小的方块,到底是什么玩意?
终于,等他们懂事,也能拿着手机打游戏,不再烦你。
可是你不烦我,我不管你,娶了手机,嫁给手机,认机做父。
鲁迅曾说:
只要思想未遭锢蔽的人,谁也喜欢子女比自己更强,更健康,更聪明高尚,更幸福。
如果让手机入侵了亲情,霸占了爱情,冲淡了家庭,那么子女一定是比父母更强,强在玩手机这个技能上。
想想看,多少次休息日没有去郊游,多少个闲下来的晚上没陪爱人看场电影,又有多少时间,在手机屏幕的滑动中溜走。
我们把时间成本,越多耗费在小视频和小段子上,就越少有机会在身体尚健康,白发还不多的情况下,陪陪所爱之人。
普鲁塔克说:
人生只有两分半钟的时间:一分钟用于笑,一分钟用于叹,半分钟用于爱,因为人在第三分钟里死去。
需要爱的人很多,能够爱的时间很少,别等到白发苍苍,回头感叹一辈子的辜负。
因为,
时间冷漠,你若忽略了它,它一定报复给你;
情感脆弱,你若冷落了它,它也许再不理你。
别让手机变成家的累赘。所以:
限定时间,想用手机休闲,就要定时定量;
限定场合,家的集体活动,手机不要参与;
限定内容,工作、提升、进阶,其他少来。
三每个家的成员都不该被冷落,完整的爱,还需要如何付出?
有天加班回家,晚上十点多。
上楼的时候,遇到楼上的大哥疾步下楼。
“干嘛去?”我问。
“孩子要吃雪糕,我去外面看看。”大哥来不及搭理我,留下一句话跑了。
楼下共享单车开锁的声音传来,我想起来忘了告诉他,外面还下雨呢。
记得上次,也是半夜回家遇到,他是去给老婆买面膜。
再后来,发现大哥挂着一只胳膊,慢慢上楼。
“怎么回事?”
大哥抬头,漠然看了我一眼。
“没事,摔了一跤。”
“大嫂呢?”
大哥沉默一会儿,
“娘俩去旅游了。”
……
从此,我再不敢问他家里的事,仿佛怕戳到他的伤口。
如果三口之家,两个人衣着光鲜,一个人邋遢不堪;
如果一个家庭,两个人过得像皇帝,一个人活的如仆人;
如此这般,很难说他们之间有平等的情感交流。
可是,如何做呢?
摒除“你应该”。
其实一个家里,只有“我应该”,没有“你应该”。产房门口孤独的产妇,大概被家里认为“你应该”去生下这个孩子,而没有人认为“我应该”把这个女人照顾好。
家的责任是主动承担的,而不是职场中的任务分配。
单方面索取,如同生态系统中缺少了水,将不存在生生不息的循环生长。
每个人担起家,家才越发稳固。
莫把家人当“工具”
产妇的新闻下面,有很多网友留言。
有一个网友,讲了自己生孩子前后待遇的天差地别,家人态度的前后差距。
总得来说,就是“心寒”。
一生中,最不能利用的就是亲人。如果一个人连亲人的利益都要据为己有,那他才是人生最孤独的人。
因为,大概所有人都将弃他而去。
拥有“守护者”意识
人生就是一场不停歇的大雨,每个人互相搀扶着踽踽而行。
我们有责任撑起一把打伞,把年迈的父母,知心的爱人,幼小的孩子,挡在冰雨之外不受伤害。
而且一个也不能少。
当每个成员有了“守护者”思维,一个家才有更坚实的堡垒,有能力应对莫测的世道,和无常的人生。
希望产房外,不再有孤独的产妇,也希望每个家,都有千丝万缕的感情线,轻易剪不断。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