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三岁男孩的家长跟我提到:孩子在家做事没耐心,性子着急,情绪波动大。经常在搭建
积木的时候没玩多久就会一下子把玩具绊倒,而且叫他收拾起来,他也不愿意,经常惹得自
己快要爆炸。
孩子从两岁开始就有自我意思,直到三岁上幼儿园的认知能力也有所增强。奇怪的是,孩子逐渐长大,不是更懂事吗?但为什么,随着年龄增长,孩子似乎越来越有个性了?
孩子的各种问题,家长难免会感到焦头烂额。无错,孩子逐渐长大,他们会彰显自己的性格,但我们认为一切不好的性格其实都是被情绪所操控。
孩子性格冲动,着急没耐性,这一切的问题原来都是两“脑”在打架。人的大脑中有左右脑之分,当孩子的左右脑得不到协调思考,就会容易被右脑所左右。因此,一切的不良情绪就会出现。
一、了解大脑中的左右脑很多人都知道大脑中分为“左右脑”,右脑是“情绪脑”。它主要掌管音乐、声音、绘画、图形、色彩、感情、空间认识、想像、创造等等;而左脑则是“理智脑”,它喜欢探究和求实,负责理性思维和对事情进行分析。主要掌管言语、文字、符号、分析、计算、理解、推理、判断等。人的大脑里面,左右脑都在各司其职。
左脑理性 右脑感性
有没有发现我们的宝宝从2岁多开始到3岁,很多方面都需要我们进行引导教育和分析?通
过我们的分析,他才能逐渐理解,但还是不能运用左脑去思考问题。
因为三岁前这个阶段的孩子不会去思考太多的问题,而且他们的言语是直观性的,所以人们常说一句话“童言无忌”形容孩子说话直接,不经思考。处在这个年龄的孩子他们缺乏逻辑思维,左脑还没懂得运用起来。所以现代很多早教机构都会针对孩子进行大脑“启蒙”。
在《全脑教养法》书中也写道: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尤其是三岁以前,右脑占据主导地位。他们还没有掌握用逻辑和文字来表达感受的能力,完全活在当下,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他们会毫无顾忌地蹲在人行道上看小甲虫爬行,或者上课迟到了也毫无内疚感。逻辑、责任还有时间观念对他们来说还不存在。
所以,在孩子三岁上幼儿园后,他们就会逐渐对外界事物产生好奇,他们开始回出现“十万个为什么”?,这时候左脑才发挥作用。
十万个为什么?
01见过很多父母在街上教育孩子的时候都会带着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例如:“天黑了,
你走不走?再不走我就把你丢在街上!”
当孩子玩得意犹未尽时,而妈妈强行要求孩子离开,这时候孩子右脑开始发挥作用,他开始不情愿,因为他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并没有经过左脑合理思考“为什么要走呢”?。
如果这个时候,妈妈没有对孩子发怒,孩子左脑或许会进行一个分析。
例如:现在快要下雨了,再不跟妈妈回去就会被雨水打湿身,如果湿身后就会感冒,感冒后
就要打针,我不想打针,我想我要跟妈妈回家了。
当妈妈在沟通上没有掌握正确的方式,就会引起孩子不良情绪的产生,这时候孩子的左脑逻辑思维就不会启动,一直处于“封闭式”。
02我曾经开托管班的时候见过很多家长对要准备上小学的学前儿童很抓狂:“你看,妈妈
昨天教已经教你做这道题分成法,你怎么不按我的方法顺序去计算啊?现在错漏百出!”
情绪不稳定,左脑处在封闭式
只见这名孩子被骂得有口难辨,表现得左耳入右耳出的现象。其实,这时的他更不耐烦了,只见他不断用橡皮檫擦作业本,几乎把作业本都檫出一个洞洞,很明显他开始情绪失控了,也无法控制好自己的行为。他的右脑开始产生情绪化,左脑也处在“封闭式”。或许直到周边环境回归一切平静后,他的左脑才会开始进行思考。
大脑的左右脑需要共同协作才能解决问题,在学习上才能事半功陪。但需要从小对孩子做好有效沟通,全脑启蒙才能起到作用。
03我班有名小男孩4岁,他非常好动,在课室无论玩什么他都坐不住,有时候情绪还会失
控,在玩玩具没多久就会把耐烦地把积木推倒,感觉就像个“破坏王”。在家里也同样,做
事冲动,脾气大。父母也拿他没有办法,爸爸还说道:“我每晚睡前都要带他到公园跑步,
只有这样,他才能很快入睡。”
其实多动的孩子性格都是比较急躁,这类孩子习惯用右脑进行思考,而不习惯用左脑进行思考分析,左右脑得不到协调,即便孩子再聪明,也只会一直被右脑的情绪化被左右一生。
四、打开大脑协调运作的五大策略1、学会接纳孩子的情绪
很多时候我们作为父母在面对孩子教育上都会从有耐心变得失去耐性,直到情绪失控,最后对孩子大发雷霆。
例如:俊俊在搭积木,慢慢开始因为搭建失败而感到不耐烦,这时候就把搭起来的积木推倒了。
妈妈:“俊俊,不可以这样,失败了我们再重新再来吧!”
(俊俊越来越不耐烦,甚至把气发到积木上,继续吧积木泼洒一地)
妈妈:“你怎么越说越要这样做,总是说不听。我现在数一、二、三马上给我收拾起来!”
(孩子看到妈妈狠狠地批评自己,于是开始大哭起来,妈妈也很生气)
这时候家长应该先学会“沟通”和“接纳”。妈妈在看到俊俊推倒玩具的时候只是不断说“不”,而孩子根本就没有听进去,因为他右脑产生了情绪化。
妈妈可以这样引导孩子,产生共情。
妈妈:“你搭不好积木很生气,是吗?妈妈也很难过,我也希望它可以搭建得这么高!我可以这样搭建。”妈妈表现出让孩子知道自己和他有共情,再一起共同去平静情绪,搭建更高的积木。
2、给予孩子情感上的安慰
孩子在生气地推倒玩具时,他的行为已经被情绪左右。这时候妈妈除了要告诉孩子自己很体会他的心情之余,可以拥抱孩子,给予孩子更多的情绪安慰,只有平复孩子的情绪,他的左脑才能运作起来对自己做的事情进行分析思考。
3、进行转向引导,建造孩子的“积极暂停区”
简尼尔森在《正面管教》一书写过一句最受欢迎的话:“我们究竟从哪里得到这么一个荒诞
的观念,认定若想让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要让他感觉更糟?”
中国家庭的做法是惯性的用情绪绑架孩子,这样做其实是剥夺了孩子的儿童权利。很多人都知道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们需要尊重,他们有自己的自尊,但在大家都无法平静情绪时,就开始对孩子喋喋不休,甚至想方设法惩罚孩子。其实大家都知道这种方法带来的不良后果,但是最后也一样去做了。
简尼尔森在《正面管教》一书中有提出过一种有效的管教工具,而这个有效工具叫作“积极暂停区”。
这个“积极暂停区”是需要父母和孩子共同建造的地方。
妈妈:“俊俊,妈妈知道你很喜欢画画,不如我们今天在家里找个地方建造一个小小绘画
室,好吗?”
(在妈妈与孩子一同建造画室后,可以与孩子约定画室规则,让孩子了解积极暂停区的规则和意义。在孩子无法平静情绪时,告诉孩子“妈妈觉得你现在需要去暂停区一会儿,等到你认为感觉好了再出来。”如果在孩子哭闹不止的时候,孩子当然是不会很配合的。这个时候可以提出你们约定的规则,然后冷处理。)
4适当表达自己的情绪,引发孩子运用左脑思考
很多妈妈都会习惯地说:“你怎么又把玩具仍到满地都是”。
妈妈这句话并不能引发孩子发现自己做这个行为是错误的。
其实很明显,孩子仍玩具是在宣泄情绪的行为。妈妈使用这种沟通方法,是在否定孩子,这时候就与右脑发生了冲突。
其实到了3岁的孩子,他们的观言察色能力已经超乎想象了。
妈妈可以这样说:“我不喜欢你把玩具扔到满地都是”。或者说:“看到你这样做,妈妈很难过,这是妈妈最喜欢的玩具啊”。
妈妈可以通过这样的沟通传达给孩子了解你的情绪,引发孩子通过左脑思考该如何去做。
孩子搭建不好积木,右脑开始有情绪反应,在这个时候,妈妈可以多运用“为什么”、“怎么办”的启发式问句让孩子运用左右脑进行沟通合作。
5尊重孩子做喜欢做的事,让孩子从“玩”中学
听过一名男家长跟我说过,在孩子3岁的时候报读了画画兴趣班。但没想到的是,孩子在画
画上并没有进步,而是越画越“糊涂”。
文章中提及右脑是负责情绪,它会掌管自己的情绪与对事物的喜好。如果父母过于强迫孩子,孩子右脑就会产生情绪,它会辨识“喜欢”和“不喜欢”。当孩子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右脑就有情绪,不会通过左脑进行思考学习,最后即使父母花上天价帮孩子报上兴趣班,孩子也学不来。所以父母应该要尊重孩子的爱好兴趣,从兴趣中发掘孩子的内在潜能。
(我是致妈,90后妈妈。多年幼儿教育一线工作经验,美国正面管教家长讲师,决心与天下父母一起,做一个和善与坚定并行的妈妈,影响孩子,成就自己,喜欢我的文字,请关注我,谢谢!)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