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无意中看到泰国一则感人的广告视频:
视频开头,孩子说了一句特别扎心的话:“妈妈不爱我。”
在他眼里,妈妈从来没有好好关心过自己,不仅没有给他过过生日,也从未真正地理解过自己。
他喜欢画画,在网吧门口边画画边等同学,却被迎面走来的妈妈劈头盖脸的批评。
他对妈妈说:“你就骂吧,你永远不会听我说话。”
视频的最后,妈妈因为心脏病去世,孩子才发现妈妈其实一直深深的爱着自己。
看到这里,感动又遗憾,母子俩明明互相爱着对方,却因为没有有效沟通,两个人的心越走越远。
想起龙应台说:“多少父母和儿女同处一室却无话可谈,他们深爱着彼此却互不认识,他们向往接触却找不到桥梁,渴望表达却没有语言。”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故事有很多,很多父母在育儿的过程中输就输在亲子沟通上。
我很认同一个教育观点:好的教育,前提是有好的亲子关系。
简单来说,如果孩子和你不亲,很多教育都是无效的。
01 和孩子不亲,孩子不会听你说
和孩子不亲,最直接的后果是孩子听你话的几率也很小。
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很多家庭亲子关系的冰点就出现在青春期。
认识一位家长,因为工作的关系,孩子长年累月都是让老人和保姆带,直到孩子读初中的时候才接回身边。
他时常感觉孩子和自己没有那么亲密,管教也起不到作用,他总以为这是爷爷奶奶惯的。
一天,因为手机游戏的问题和孩子吵起来,他听见孩子气鼓鼓地说:“小时候你都没管过我,现在管,来不及了!”
在那一刻,他觉得自己真的是已经“过期”了的父母。
做父母的,如果没有和孩子建立起好的亲子关系,特别是小时候没有陪伴孩子的欢乐时光,那么在孩子眼中,你所谓的教育,其实都是冷冰冰的管教。
结果是孩子眼里的无助,父母看不见;父母的良苦用心,孩子读不懂。
02 和孩子不亲,孩子不会跟你说
很多父母都有这种感触:孩子不愿意跟父母说心里话。
这种距离感,随着孩子越大,感触会越深。
曾经有一项调查:当你有了心里话时,最想对谁说?结果只有不到30%的孩子表示会对父母说。
《奇葩说》之前有一个热门话题:“你在外面过得不开心,会不会告诉父母?”
问题的答案五花八门,在选择不说的子女中,大多是怕父母跟着担心、心疼。但还有一部分人选择不说是因为害怕的父母不理解。
有位网友评论:
“说了,他们只会觉得是我没本事,让他们没面子。再苦,我也会咬牙挺住,因为根本看不到回家的路。”
多么心酸的一句话。
每个孩子所期望的是一位能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懂得理解、包容自己的父母,而不是一开口就是批评指教的父母。
好父母,应该永远是孩子的后路。
03 更亲的亲子关系,从有效的沟通开始
好的教育是以好的亲子关系为前提,很多时候,父母常常感慨孩子不听话,但其实孩子不听话或许是你和孩子不亲的缘故。
与孩子沟通是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方式。和睦的亲子关系中,父母和孩子一定是沟通顺畅的。
沟通是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通过沟通进行家庭教育时父母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技巧:
1.认真听孩子说话,把他们当成大人平等对待。
注视着孩子,多用关心的眼神,让他们明白你在听,随时注意孩子的表情、行为,以适时给予辅导与协助,这也能让孩子有更多被重视的感觉。
2.多使用短句,要多赞美、少批评。
和孩子说话时,如果要充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就一定要让孩子能听明白。因此,使用的句子最好短一些,并且要重复自己所说的话,直到孩子了解为止。
恰到好处的赞美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兴奋剂和润滑剂。家长适当地对孩子给予肯定和赞赏,将会增强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并且增加孩子对父母的好感,从而更加乐于同父母进行沟通和交流。
3.语调有变化
在不影响别人的情况下,说话的语调可以高一些,或者有一些高低起伏、抑扬顿挫的变化,这样更能吸引孩子来注意倾听。
4.语气要温柔
不要老是用责备的语气,多使用温柔、建议的语气,例如“你想不想这样做?”“不然,你说说看…”“妈妈很想听听你的想法”,这样一来感悟沟通的气氛才会好,孩子也更愿意说出自己的心事。
5.能发现优点
父母应该主动发现孩子的优点,及时给予鼓励。要知道,奖励往往比惩罚更有效,而且亲子关系也不至于太紧张。
6.会换位思考
要将心比心,父母应该多站在孩子的立场去考虑事情,这有助于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彼此之间更贴近。
7.少讲大道理,用孩子喜欢的方式进行沟通
聊天、讲故事、做游戏等寓教于乐的沟通方式,才更加适合孩子的心理特点,从而更能够达沟通的预期效果。在与孩子交流前,应该根据孩子的性格特、年龄阶段,选择一种更适合的交流方式,让孩子们在自己喜欢的沟通方式中去领悟更多的人生道理。
和孩子的亲子关系更融洽,从沟通开始吧!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