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是指宝宝在出生前或者出生后的一个月内,大脑因为某些因素而受到损伤,导致出现运动障碍以及姿势异常等的综合症。
执笔:乔苏
编辑:王之风
定稿:苏子后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现在出生的健康宝宝概率比以前上涨了很多,但还是有很多宝宝因为诸多原因患上了“脑瘫”,有些在出生时因为宝宝的异常行为医生就可以判定出来,但更多时候需要宝宝发育到一定阶段,才可以判定,所以家长要细心地观察,小心这种病找上宝宝。
本文图片均源网络,图文均无关
“脑瘫”的科学定义“脑瘫”是指宝宝在出生前或者出生后的一个月内,大脑因为某些因素而受到损伤,导致出现运动障碍以及姿势异常等的综合症。
这是一种不会继续发展的,但却是永久性的脑损伤,一般还会带有视觉、听觉以及精神层面的一系列变化。
根据脑瘫严重程度的不同,表现方式也有差异。
一般情况下,患有脑瘫的孩子会智力低下,常常伴有癫痫现象,运动出现障碍。但是更严重的情况下,他们甚至语言也会出现障碍,不能够正常的说话,发音遇到问题,泌尿系统受到损伤。
一般脑瘫还伴有心理障碍。因为这样的孩子在生活中常常不会被很好的接纳,他们认知事物需要花费比正常孩子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而很少有人会很耐心的对待这种情况,这会导致他们在性格、认知和行为等方面都会受到障碍。
另一方面,这样的孩子还是比较敏感的,当感觉到周围的视线,或者别人对待自己的态度不同,他们也可以很快的感受到,从而形成自闭、自卑的性格,这就加剧了自己心理障碍的形成。
宝宝出现这些现象,可能有脑瘫风险,父母要注意1、大运动能力落后
宝宝学会了大运动后,才可以自由的支配自己的行为,这是他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的指标。从抬头到翻身到坐,再到学会走,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正常情况下,宝宝在3个月左右会学会抬头,这代表着他的颈部发育已经基本完善,4个月时会用手去抚摸东西,5个月时学会抓物品,6个月时学会翻身,7个月到8个月的时候学会坐。
虽然宝宝的发育有个体差异性,但如果这些大动作学会的时间太晚,或者总是学不会,比如到了4个多月的时候还没有学会抬头,就可能是大脑发育受损了,要赶紧去医院进行细致的检查。
2、运动模式不协调
如果宝宝运动时,总是动作不协调,没有平衡感,站着时喜欢双脚交叉、腿直不起来,脚尖着地,总有怪异的表情,但自己又不觉得,就可能是脑瘫的表现了。
这样的宝宝要么肌肉特别的僵硬,不会用手去抓东西,要么肌肉特别的松软,不能支撑自己的一些正常动作进行,学不会翻身,头还老喜欢歪向一边,很爱流口水。
3、没有正常婴儿的常见反射
婴儿从生下来后就有一些先天性反射,比如觅食反射,这表现在宝宝饿时,会自然的用嘴去四处探寻吃的东西,所以宝宝的吮吸是先天性的,如果宝宝吮吸功能一直很弱,还时常有吐奶的情况,就很有可能是大脑发育不完善。
同样的反射还有握持反射和拥抱反射,即宝宝可以自然地握住放在手心里的东西,在遇到刺激的时候可以本能的将两手伸到胸前,做出拥抱的样子。
这些反射都是先天性的,外界因素难以改变的,如果发现宝宝在这些方面反应很慢,或者根本就没有反应,很大概率是因为宝宝的大脑发育出现了问题。
如何预防宝宝脑瘫?一般情况下,宝宝在出生前、中、后三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概率患上脑瘫,所以为了宝宝的健康,最好从备孕开始就做好预防。
备孕阶段:
在准备怀孕前,夫妻双方首先要进行的就是到医院进行检查,了解彼此的身体状况和遗传病史,如果身体上有疾病,要尽可能先将身体治疗好,再进行备孕。
其次,一定要保证自己的各方面习惯健康,戒掉不良习惯,适当补充叶酸和锌元素,防止孩子出现畸形。
怀孕阶段:
怀孕最需要注意的时间就是孕早期,这时宝宝还处于形成阶段,很脆弱,如果生活环境有辐射,经常接触化学制品,或者自身的生活习惯很不健康,都会影响胎儿的神经系统发育,最终导致胎儿畸形或者流产。
一般过了三个月后,胎儿就已经成型了,只要保持健康的状态,宝宝一般就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
护理阶段:
产后也要好好的护理,尽量采用母乳喂养,如果宝宝经常性食欲不振,反应迟钝,或者有其他的异常现象,就要及时的到医院检查,尽早检查自己也更加的放心。
大脑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