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一个朋友给我打电话,说了一件让她感到心寒的事情。在一个星期天早上,她突然觉得胸口闷,浑身没力,丈夫又在外地公干。于是,就叫上六年级儿子陪她去医院检查一下。刚开始,儿子不肯去,她再三请求,最后,儿子不情不愿的陪她去了医院。没想到,周日,医院的人还那么多,排了很长时间的队,她儿子就非常生气的抱怨,说不想来,非逼着他来,还要排这么长时间的队,在家呆着,还能打游戏,在医院等着,只是浪费时间。我朋友说,听他儿子这么说,当时心里特别失落和伤心,她把全部的爱给了儿子,给到孩子足够自由发展的空间,可为什么儿子宁可在家打游戏,也不愿意陪她来医院看病,她不知道孩子为什么可以这么冷漠。
在生活中,很多妈妈都会有类似的烦恼。用心爱着孩子,尊重孩子,为了给孩子更多的陪伴,不惜放弃了工作、牺牲了自己的生活,对孩子倾注了全部的心血,换来的却是孩子的叛逆、不听话、不感恩。
01
为什么父母的爱只换来了孩子的冷漠呢?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1.没有规范孩子的行为。
我们在给予孩子爱的时候,忘记了,同时也需要规范孩子的行为。如果,我们不知道如何规范孩子的行为,不知道自由的尺度该到哪里,孩子将无法得到健康的发展。
有一次,我带着大宝和二宝在小区的儿童乐园玩,当时,在里面玩的还有一个5岁左右的小男孩和他的奶奶。没过多久,有一个也差不多5岁的小女孩,手里拿着一架小飞机,跟着妈妈一起进来玩。那个小男孩子,看到了小女孩手里的小飞机,立马跑过去,就抢了过来。小女孩,就哇的哭了起来。小男孩的奶奶就当没看见,一句话也不说。小女孩的妈妈很客气就对小男孩说:“小朋友,那架飞机是我们家贝贝的,你没有经过她同意,就抢过去了,这样可不对。现在请你还给她。”没想到,小男孩说:“不给,我就不给。”然后,拿着飞机,就围着滑滑梯跑,嘴里说着:“飞喽,飞喽。”小女孩的妈妈说:“你不给,阿姨要生气了。”小男孩没有理他。这位妈妈看到自己女儿一脸的委屈,很是心疼,过去就抓住小男孩,拿走了飞机。这时换小男孩不高兴了,吵闹着:“我要飞机,奶奶,我要飞机”。这时,小男孩的奶奶开口了,“不就是个玩具嘛,拿来玩玩,又不是不还给你们,一个大人还跟一个孩子计较,小气的不行。”说完,就对小男孩子说:“没事的,别哭了,他们太小气了,奶奶去前面那个超市给你买个新的。”然后,拉着小男孩,就离开了儿童乐园,
很显然,这位奶奶没有把握爱和规则的分寸。她爱自己的孙子,希望他开心,让他自由玩耍。
但是,第一,他没有规范孩子抢别人东西的行为,她没有告诉孩子,不可以做伤害别人的事情。
第二,孩子一哭闹,她就满足,对孩子百依百顺,这样,孩子就会用耍脾气、哭闹的方式来要挟家长,满足自己。随着孩子长大,就会养成我行我素,唯我独尊的性格。
2.父母是万能的
这已经是,现代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了。
我们总觉得孩子还小,事情做不好;
我们总觉得,孩子不是在做事,是在捣乱;
所以,在不知不觉中,我们代替孩子做了大部分本应该他们做的事情。
可结果怎么样了呢?孩子会把我们替他做的所有事,当成了理所当然。如果,哪一天,做得不好,他还会责怪我们。
对于孩子自己来说呢,我们都替他做了,他会觉得,是因为他做不好,不会做,我们才替他做的,他会有无能感。他还会觉得,我们太能干了,我们不需要休息,我们不会累,我们更不需要被照顾。
当孩子长大了,我们想让他帮忙做点事情的时候,孩子基本会拒绝。因为,他的成长经历告诉他,他不会做,他做不好,我们不需要他的帮助。
02
孩子任性、冷漠背后隐藏的其实是父母的观念和认知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错误的教育方式,来自于错误的观念和认知,导致了孩子错误的行为。对爱和自由的误解,造成了很多教育上的问题
我们很多人都提倡要给孩子爱和自由,却都认为自由就是“我想做什么都可以”、“我想怎么做都可以”、“我想什么时候做都可以”。
但是,这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更不是我们在教育上该给予孩子的自由。
真正的自由是指,在遵守社会规范、纪律、秩序、规则的前提下,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所以,自由本身有相对的纪律、规则和限制。
比如说,在教室里,孩子有选择看书、写作业还是出玩的自由,但前提是,不能打闹伤到同学或者自己,不能影响在看书、写作业的同学。
在家也是一样的,孩子有玩玩具的自由,但前提是,不能把玩具扔的到处都是,玩具玩好,要自己把他归回原位。兄弟姐妹之间不能抢玩具,只能轮流玩。
所以,如果我们给予孩子的爱,缺乏规则和规范,就是放纵,这对孩子发展是没有任何帮助的,只会培养一个任性、霸道的孩子。
等孩子长大了,他就什么都会做了
任何一个人的做事的能力,技巧的掌握和技能的熟练度,都是要通过训练和实际操作才会有的。
而我们总是忽略对孩子的训练,觉得没关系。比如,收拾书包、整理房间、打扫卫生、做家务等等。
刚开始的时候,感觉不到什么。可是,当我们有一天累了,让孩子自己去做的时候,他根本不知道从何下手,不知道怎么做。于是,我们坚定自己的想法是对的,就是“孩子长大了,才会做。”
可是我们发现,真的等到孩子长大了,他就什么都不愿意做了。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不会做,还因为他没有经历过做事的辛苦和累,他无法理解我们也是需要休息的,所以,孩子是那么的不体贴。
03
做为父母的我们,如何给到孩子刚刚好的爱,让孩子体贴又暖心?我们可以试着这样做。1.示弱,让孩子帮自己做点事
我们也是人,也会有累和疲劳的时候,所以,在孩子面前别太能干了,适当的“无能”一下,让孩子帮着做点事,比如,让孩子帮你倒杯水,扫个地,收拾桌子等等。哪怕他刚开始做的不好,也要鼓励他继续做下去,指导他,给他机会训练。
因为,这样做,不仅能让孩子知道,我们也有累的时候,也是需要被照顾的。而且,孩子在做的过程中,他的能力提升了,自信也提高了。同时,他的“被需要感”也被激发了。如果,一个人不被别人需要,是没有活着的意义和价值的。
2.告诉孩子做事的规则
我在讲课的时候,或者写专栏的时候,都会提到:“我们要给到孩子选择做事的自由,和接受挑战的勇气。但是,前提是这件事情要满足三个条件:不伤害别人、不伤害自己、不破坏公共财产。只要这件事,有一个条件不满足,就不能做。
比如,家里有人在休息,如果孩子大喊大叫,就要立马阻止,告诉孩子,要保持安静,不可以打扰别人休息。
这就是要让孩子学会,做任何事,考虑一下别人的感受,给予尊重别人的规则。当他了解了这些,他才能够懂得尊重别人,体贴父母。
孩子在面对这个未知世界的时候,他需要的是我们提供机会,让他去体验,去经历。他也需要知道每一件事情的界限在哪里,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这样,他的成长才会朝着一个好的方向发展,我们才能收获一个体贴、懂事的孩子。你好!我是刘桦,两个孩子的妈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美国正面管教家长&学校讲师、家庭教育高级讲师、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生。
立志做以爱为底色的家庭教育,让中国的父母都能用正确的方式爱孩子;愿中国的家庭更幸福、孩子的未来更美好!如果你觉得内容不错,欢迎关注我,我会持续分享育儿知识,解除你的养育困惑!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