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公给外孙买了一辆漂亮的小汽车。外孙想拆掉小汽车探索车为什么会走,但家人觉得拆了可惜,就把车藏到大衣柜顶上。几年后孩子长大了,家人拿出了车,但孩子早已不想玩了。家人剥夺的不是车,而是孩子认识世界的机会。』
如果说家长对孩子的爱不够,很多家长都会提出抗议并自我辩护:“没有这回事,我很爱我的孩子,我为我的孩子牺牲了许多许多精力,许多许多时间,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蒙特梭利说:“每个家长都会这么抗议和自我辩护。为什么人们都自称爱孩子,而孩子却在无爱中长大了?为什么生命没有得到正常的发展?”她说,这种相互对立,一个是意识的,一个是潜意识的。“我们都对犯了有意识的错误感到悲痛,但却对无意识的错误没有知觉……”
父母都会说:“我很爱我的孩子,我牺牲了很多。”这是在意识之内的。在我们蒙特梭利幼儿院就发现有这样的孩子,下楼梯看都不看,直直往下走,这种孩子就是在父母或者老人的过分呵护中成长起来,他没有办法衡量自己的能力。这种所谓的爱,把儿童的辨别能力、自卫能力和自立能力给剥夺了。这种照顾实际上是成人对自我的心理和观念的一种照顾。
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都会不屈不挠地维护自己的意志和看法。成人对儿童的做法在多数情况下是由潜意识支配的。因为儿童弱小,无自卫能力,成人的本性在儿童面前表露无遗,他们从不掩饰和感到羞愧。不懂得怎样对待孩子,随意性很大,甚至有时候很“烦”孩子。
蒙特梭利说,人类的进步与发展就在于如何把潜意识变为意识,其中包括对儿童的教育。警惕自己的潜意识,把潜意识提升上来,才叫真正的爱。在蒙特梭利幼儿院,如果孩子攀爬“蒙特梭利栅栏”,不管他的年龄多小,老师时候不能够在后面扶他的,一定离他1米远,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每一个孩子都会以自己的能力衡量他活动的范围,通过这种衡量,他以后就能把握自己的行动,并正确地决定下一步的行动。人的天性中都有创造和探索的冲动。
许多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的孩子,会变成这样——不知道天高地厚,自己瞎闯;失败后怨父母没有给他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怨没人帮他。
儿童有他与生俱来的自护能力,并且这种能力必须被使用。我们看到的资料中,婴儿4个月的时候自卫能力已经产生。有个经典的视崖试验:在玻璃板下面放一个带格的有立体感的图,儿童在爬过这个图的时候,他会观察。这图给人带来视觉上的差异,深浅不一。浅处儿童很容易就爬过去了,如果发现下面显得很深,像一个深沟一样,儿童就会停止不前,观察母亲的神态。如果母亲的脸色是紧张的,孩子不会往前爬,如果母亲面部表情是愉悦的,是鼓励的,孩子会勇敢地爬过去。
许多父母意识到自己犯错误会痛心疾首:“我怎么犯了个错误!”比如说,父亲打了孩子一顿,打冤枉了,会很难过地对孩子:“爸爸不对。”但是他意识不到潜意识犯的错误。
爱孩子这个问题,重要的就在于我们不能以现有的经验对待孩子,现有的经验早已过时了。我举一个例子,在蒙特梭利幼儿院,有花园,有沙池,有自由,孩子的活动范围特别大,从教室到花园,从房前到房后,从秋千到动物屋……所以孩子身上容易弄得比较“脏”,有沙土、有泥巴……在自由状态中,孩子最喜欢躺在花园的土地上。有个孩子第一天被送来以后,因为比较陌生,不愿意活动,晚上妈妈来接他的时候,有点不高兴地说:“孩子衣服怎么这么干净,证明我的孩子没有自由地玩。”另一个家长则说:“我的孩子这么脏,你们是怎么搞的,为什么把我的孩子搞得这么脏?”这就是对一个问题的两种看法。
还有,在蒙特梭利幼儿院,儿童可以自由出入任何一个房间。有一天,一位家长来幼儿院参观,他在考虑是否要把孩子送进来。这时,他发现有两个孩子把院长办公室的转椅推得满楼道转,推完这个推那个……这个家长站在那儿看了半天,看完后说:“我要把我的孩子送过来,这把椅子孩子可以推,证明在这个地方儿童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可是,另外也有家长看了后说:“没有规矩,院长的椅子都这么推!”
后来,这就被作为一个问题提出来了。我说:“蒙特梭利说,幼儿院应该是儿童的家。我们今天有许多职工之家、工人之家,还有儿童之家,但是人们没有理解家的意味。家是什么呢?”我反过来问,假如你拥有像蒙特梭利幼儿院这么大一幢漂亮的像别墅一样的房子,你允不允许你所爱的孩子进入你的小客厅?家长和老师说:“允许呀,他是我的孩子,为什么不能进我的家中的任何一个房间?”我说:“既然你认为这是一个家,为什么孩子不能进去呢?!”老师就说:“噢!原来是这样。”我说:“每一个房间,都允许儿童进,当这个房间有客人来或正在开会的时候,你可以告诉儿童,我们在工作,请你离开,儿童是能够理解的。”如果这个幼儿院是儿童的家,如果你真爱儿童,你会发现,让儿童进来,让儿童自由地活动,自由地抒发自己的感情,他真把它当成家,他会放松、愉快,这样,孩子才会大脑清楚,才会发展得更好。
爱儿童,能使儿童自立;爱儿童,能使儿童自尊;爱儿童,能使儿童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探索精神。如果你爱孩子,你就应该让孩子按照自己的生命要求去发展。为什么人的童年如此漫长?就是因为人类的童年包含了一个精神发展的过程。我们幼儿院有一个小孩子,吃东西特别着急,每一次他都要很多,实际上,他吃不了这么多。我认为这个孩子可能有一些问题。他母亲和学校比较配合,我就问这位母亲:“你买来东西以后怎么办?”她说:“我把东西放在大衣柜上面,孩子要的时候,我就给他吃。”我说:“你认为用这点零食满足孩子的心理重要,还是节省钱不让孩子浪费重要?”这位家长确实很爱她的孩子。她说:“我明白了,你教给我办法。”我说:“如果你的经济条件不容许,你就一周给他买一次,但是,一定要把食物放在他自己能够自由拿到的地方,给他这种宽松、愉快的环境。没有一个孩子不浪费,只是他从不明白什么是浪费。但至少他在心态上满足了。”如果吃都不自由,儿童在心理上就太痛苦了。儿童依靠吃来认识世界,在6岁以前,吃是他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许多儿童吃不是为了满足嘴,他可能是满足一种心理。
我认识一个小孩,他的外公给他买了一辆特别漂亮的小汽车,这个孩子要拆,他要探索为什么这辆车会走。多么可贵的探索精神!但家人觉得这么漂亮的车让孩子拆了实在可惜,于是就把它放在大衣柜顶上。过了几年,家长觉得孩子长大了不可能拆了,才拿出来给他玩,但这个孩子不玩了。孩子在最需要这辆车的时候,被剥夺了认识车的机会。
爱孩子需要学习,学习用正确的科学的意识取代过去从生活中积累下来的潜意识,然后再把正确的意识变成潜意识。一个在世俗、平庸中生存的成人,他的观念一定是平庸的,以此观念教育出来的孩子又如何会伟大杰出呢?除非这个人改变这种观念。我们幼儿院的一位家长说:“这些教育思想我都接受、赞成。可是,一到关键时刻什么都忘了,我根本就控制不住我的脾气。我能理解,能说出来,就是做不到,我的人格好像分裂了。”这是我们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个人会因为意识上的问题造成一生不幸。比如说,一般男孩子更爱妈妈,女孩子更爱爸爸,但是,我们通常认为女孩子到了一定年龄,爸爸跟女孩子要有一段距离,爸爸应表现得比较严肃,这是一个观念。而我们看到的一些资料表明,如果女孩子在童年的成长过程中,没有得到父亲的肯定和夸赞的话,她长大以后可能在婚姻上比较失败,原因是她会依恋一个男性,是依恋而不是爱。我们知道,父亲爱女儿,肯定女儿,夸奖女儿,对孩子的一生都有至关重要作用,但是,很多父母不懂,不知道,认为她大了,该像个样子。爸爸是女儿一生中第一个接触的男性,他的所作所为奠定了女儿以后择偶的标准。
人的成长依靠什么呢?法律?道德?良心?不,都不是,依靠发自内心的爱。这是最可信的。我相信,家长都希望孩子好。但是孩子成人后,为什么有着如此大的心理问题?不提升我们的潜意识,我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迫害我们的孩子。
『家长要学会爱孩子,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和自己的潜意识作斗争。给孩子最好的爱,就是发现主观意识之外的东西,“了解儿童生命成长的过程,并且为这个生命成长的过程提供他所需要的东西”。』
孩子长到7岁,上小学了。上课做小动作、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有的家长就给孩子吃药。其实“不专注”源于孩子的0到6岁。有一位家长问,孩子七八个月时应不应该对其进行教育。儿童的教育始于胎教,从你怀孕的那一天就应该进行了。
家长的生命状态越好,越能理解孩子。当我们了解一个人时,我们通过他对待孩子的态度就能知道他的状态。人格状态越统一的人,他的思想、语言、行为三者就越融为一体。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