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风华妈妈育儿(专注优质原创文章,拥有本文章版权,欢迎转发分享)
“你怎么这么不听话,以后上学不听话,老师也会讨厌你的!”
“一个女孩子总是疯疯癫癫的喜欢在外面乱跑,真不像个女孩!”
“你一个男孩子怎么数学学不好?是不是就是懒?”
“这孩子就是坏,就是喜欢撒谎,连我都骗,不知道从哪学的!”
这些话,我们好像经常会在父母或者是老师口中看到,听到之后仿佛就像被贴了一个标签似的,从此以后就如影随形的贴在我们的身上。而现在这些标签也在我们的孩子身上出现。活动好动的孩子,会被贴上“爱玩不好管”的标签;性格内向的孩子会被贴上“不好沟通”的标签;学习成绩差就会被贴上“懒”“差生”“不稳定因素”等等一系列的标签。而这个标签能轻易的把一个孩子的人生给改变。
一、成年人为何习惯给孩子“贴标签”大多数成年人有喜欢给人贴标签的的习惯,都来自于他们还是孩子的时候被别人贴上的标签。这使他们觉得“标签”是社会的常态,是和这个世界交流的一种方式。然后在通过“标签”去找到同类,或者是“敌对”的群体。然后在根据“标签”去攻击群体,或者是找到同标签的归属感。这种简单粗暴的群体分类方式,从曾经到现在,是人际交往中的主流活动之一。
而成年人最喜欢就是给孩子贴标签,因为孩子思维简单,并且很大程度会随着标签发展,这让贴标签的成年人最有成就感。这些成年人把“贴标签”当成一个预言活动,这种活动能证明自己的成长阅历和经验,还有一个莫名的权威感受。并且企图用“贴标签”的方式简单的去管理的孩子,觉得这样最方便省事,最能让孩子长成自己希望的样子。
但是即使是好标签,也会可能会被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
二、“贴标签”会给孩子带来哪些伤害维克森林大学哲学系教授克里斯蒂安·米勒,有一个这样的理论:找到一个善于撒谎的孩子,让他身边所有人都一直夸赞他是一个诚实,守信的孩子,没有多久他就是会自我约束,成为诚实的人。找到一个勤奋的孩子,不经意间的总是说他懒,慢慢他就会变得懒惰。
米勒教授并没有把这个理论做成真正的实验,因为标签一旦被贴上就很难撕下,给孩子造成的影响是不可估计的。被贴上标签之后最明显的就是以下几种表现。
1、思维受到限制:每个人在成长的时候,都会养成自己的固定的思维方式和行动逻辑,当孩子从小就被标签化了之后,他的思维逻辑就为跟着标签走了。比如绝大部分人都被贴过的标签,笨,不适合学习。那么在很多情况下,孩子一遇到这样的困难就会给自己找借口,因为自己的原因才学不会的,那么不如不学,去学一些自己一学就会,还更有成就感。
2、容易失去自我:在习惯于标签的惯性思维之后,孩子自己就会限制自己的发展可能性。如果一个女孩从小被贴上了女孩要文静的标签,但是她本人又是一个喜欢运动的人,就会因为自己的天性跟标签相冲产生负罪感,觉得自己不可以喜欢和文静相对立的东西,在加上身边的人一直加重这个标签,从而可能就不会去发展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
3、养成逃避习惯:有一个典型案例,就是“女生适合读文科,男生适合读理科”,这个标签已经深入了很多人的人心,甚至被当成了真理。然而文理的主要特点是大部分的背诵和理论分析,理科的主要特点是公式和计算运用。并没有那种科学依据证明女生不适合计算运用,男生不合适理论分析。这导致了高中文理分班的时候很多学生的错误选择,以至于很多孩子在学习得不到明显进步的时候就拿性别当成借口,而选择逃避。养成这样的习惯之后,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就会熟练的运用性别或者的其他标签来进行逃避。
当然在现在这个标签时代,即使父母注意不要给孩子贴好标签,也会有被社会和周边的其他人贴上标签,在这个的时候,作为孩子最亲近的父母,就要担任起保护孩子的责任了。
三、孩子被别人“贴标签”,父母应该怎么做?1. 了解标签形成的起因。
当父母们知道自己的孩子被贴上的标签之后,首先需要先去了解一下孩子为什么会被天上这个标签。如果一个孩子喜欢去打人,那么在其他孩子的父母的眼中他可能就会贴上了“坏孩子”“不要跟他玩”的标签,这个时候父母首先要了解孩子为什么要去打其他孩子,是因为其他人的招惹到了孩子,还是孩子本身控制不了自己的力度和情绪。找到了后先告诉孩子这样的不对的,如果是孩子自己控制不好自己,在找到孩子被打过的孩子和家长向人家道歉,最后多关注孩子本身让孩子多控制自己,就能帮孩子洗掉“坏孩子”的标签了。
2. 已经贴上的标签,帮孩子撕掉。
比较细心的父母,应该能敏锐的观察到,孩子在外面已经被贴上的标签。父母应该第一时间帮助孩子撕掉。如果孩子被贴上了“坏孩子”标签,父母应该告诉孩子,你绝对不坏,只是有一些事情没有让人满意,但是这个满意是不是对孩子合理,如果是合理的,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去达到。如果是不合理的,可以帮助孩子去忽视掉。如果是“好孩子”,有时候父母也要根据情况不要这个标签,因为“好孩子”这种标签可能会限制孩子的发展和可能。
3. 不顺从标签,帮助孩子从内心抵抗标签。
在给孩子培养多元化思维的时候,不要怕麻烦。孩子对于很多固定的标签本身就有抵抗能力的。比如一个女孩子从小就很喜欢玩足球,这个时候周围的人就会给女孩贴标签,阻止她出门去玩,有些父母觉得带孩子出门是一个麻烦,就干脆顺从标签,成为标签的帮凶。而负责的父母就会陪同孩子出去帮她完成在这个爱好,即使孩子并没有踢足球的天赋,但是从小就会让孩子知道,自己想做的事情不会因为自己是一个女生而做不到。
孩子就如一张白纸,父母和社会在上面添加什么,孩子就会是什么色彩。只有单一色彩的孩子是成为不了一幅画的。只有五彩斑斓的孩子才可能有更多的未来。希望所有的父母都不要在给自己的孩子贴标签了,也能在孩子被贴上标签之后,帮助孩子把标签撕掉,让孩子的未来更加的绚丽多彩。
互动话题:在你们的小时候,有被贴上什么标签然后深信不疑吗?现在回想起来自己就真的如标签一样吗?
------------------------------
我是风华妈妈,高级育儿师,每天坚持为大家分享新鲜有趣的亲子小故事,专为妈妈和宝宝科普婴幼儿成长教育知识,维系亲子关系。若是文章给您带来了帮助,欢迎评论、转发、收藏!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