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温柔虎爸(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小钱和小卓在小区的楼下练习排球,他们正玩得高兴,突然小钱的球不小心拍偏了,小卓也接得歪了,球撞到了树上,再弹去二楼,碰倒了二楼容阿姨放在阳台的一盆玫瑰,顿时听到“砰”的一声,花盆碎了。晚上双方的家长让他们都去给容阿姨道歉,小卓不肯去,说:“又不是我的错,是因为小钱自己发球发歪了,才导致花盆碎了。”
小卓的妈妈严肃地和他说:“不要想着推卸责任,球也是你拍歪了才撞到花盆的,两个人都有错,不能只让小钱承担。”小卓惭愧地低下头,和小钱一起去给容阿姨道歉,并赔了她一盆花。
如果孩子犯了错总是不想承担,总是让别的孩子“背锅”,这时候家长不能轻易忽视掉,家长如果对这种思想和行为纵容,会让孩子的品格形成缺陷。
▬01▬
■ 孩子为什么会下意识出现“甩锅”行为?
①家长的惩罚太过严厉,害怕被责怪
孩子之所以不能主动承担责任,有一部分的原因来自于家长。家长在他们犯错误的时候总是用非常严厉的态度和过重的惩罚,这样孩子面对错误的时候不敢承认,非常害怕家长的责罚,虽然心里认为是自己的错,但表面上却把责任抛给别人。
②自尊心太强,不认为是自己的错
一些比较骄傲的孩子追求完美,不允许在别人的眼里自己有错误,有瑕疵。所以当他们在犯错误的时候,就下意识地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卸,暗示自己都是别人的责任,这些错误与自己无关。
③不考虑后果,逃避后果
孩子有冒险的精神固然是好事,但是没有自我控制的能力,只顾着冲动而不对行为结果进行预判,造成了大的错误;有的孩子犯错是失误的情况,但是他们发现后果过于严重,发现承担不起的时候,就会出现“甩锅”行为。
▬02▬
■ 孩子频繁“甩锅”,容易产生哪些心理暗示?
①自己根本没有错误
有些孩子在成功“甩锅”了之后,因为不需要为后果负责,没有负担感和愧疚感。
他们在分析原因的时候,把自己的行为无罪化和美化,放大别人的错误,暗示自己根本就没有错误,“甩锅”不是“甩锅”,而是正确地归置责任。
②可以通过“甩锅”逃避责罚
有的孩子恐惧责罚,而在成功“甩锅”之后尝试到了“甩锅”的甜头,就会一发不可收拾地学会说谎,学会用“甩锅”来推卸自己的责任,逃避一切的批评和惩罚。他们不顾被“甩锅”的人的感受,只要自己安然无恙,甚至可以颠倒黑白,养成自私的性格。
▬03▬
■ 家长可以从哪些小事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①让孩子知错就改,不帮找借口
北宋教育家李觏在《易论第九》写道,“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
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让孩子知道自己的错误,主动承认,并且积极改正。
家长不帮孩子找各种各样的理由,给孩子树立正确的观念。错误的后果可以是好几个原因一起造成的,但是主要的结果还是需要孩子自己来承担。
例如,妈妈给孩子布置了收衣服的任务,孩子答应下来了,但是因为想多看一会儿游戏,就把任务延迟了。没想到天气突变,下了一场暴雨把衣服都打湿了,孩子面对妈妈的批评感觉很委屈,反驳说明明就是大雨的错。
妈妈则告诉他衣服打湿的确有一部分是雨造成的,但是大部分的原因是你没有及时完成收衣服,才造成了这样的后果。妈妈让孩子把衣服重新拿去洗重新晒,借此来弥补自己的错误。
②按时完成任务,不拖拉
家长让孩子有时间观念,从小事做起,每件事都要按时完成,对自己要有责任感。家长鼓励孩子按时完成自己的任务,让孩子有方向感、目标感,可以采取小奖励的方式激励孩子树立信心,改变拖拉、磨磨蹭蹭的坏习惯,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例如,孩子的作业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不可以一边看电视一边写,对按时完成作业这件事要有责任感,给自己暗示完成不好就不能进行娱乐活动,完成好了可以给自己相应的小奖励。
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家长让孩子养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习惯,无论在思想还是行为上都不能依赖别人,学会自立,学会承担责任。
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弗洛姆说过,“责任并不是一种由外部强加在人身上的义务,而是我需要对我所关心的事件作出反应”。
让孩子明白责任不是来自与别人,而是来自于自己的内心。自己对自己所做的事或行为负责,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④信守承诺
对于每一个约定,每一个承诺都要信守,无论它有多小。信守承诺可以很好地提高孩子的责任感,孩子完成了每次约定或者承诺后,感受到责任负重感的同时,又有一定的成就感、自豪感。
家长要以身作则,对孩子的约定和承诺不论大小都要兑现,给孩子起一个积极承担责任的表率的作用,在家长的熏陶下,孩子自然而然就学会承担责任。
今日互动话题:你家孩子有没有出现过“甩锅”行为?如果有的话你是怎么帮助他改正的?欢迎留言分享。
————————
我是一名三岁宝宝的爸爸,育儿是从来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宝宝的方方面面都需要更细致的关怀。大家在育儿过程中遇到问题都可以来找我共同探讨,一起解决。
我是温柔虎爸,每天在带娃养娃中与宝宝一起成长。
每天分享育儿经验,欢迎各位宝爸宝妈与我共同分享养娃过程中的点点滴滴。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