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大多数的研究都集中在男性患儿。对女性ADHD患儿仅有少数研究,他们从临床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行为问题、认知特点、伴随障碍)、就诊方式、治疗效果和预后等方面对男女ADHD患儿进行了差异比较。
一、流行病学
过去30多年的研究认为,ADHD主要发生在男性,依据门诊。或普通人群而不同,男女之比为4~9: 1。门诊患儿男女之比为6~9 : 1,普通人群中男女之比为3: 1。国内万国斌等对6911名7~16岁城乡儿童和少年的调查结果显示男女患病率分别为。10.98%和3. 02%,男女之比为3.6 : 1。Cohen等(1993)对纽约社区975个家庭的流调结果显示男性ADHD随年龄增大患病率迅速下降,而女性ADHD患儿则相对稳定,10~13岁,14~16岁,17~20岁男性ADHD患儿患病率分别为17.1%,11.4%和5.8%;女性ADHD患儿患病率分别为8. 5%,6.5%和6. 2%。
二、临床特征
Gaub对女孩ADHD的文献进行荟萃分析(meta-analysis),结果显示,男女ADHD患儿的共同之处为:冲动性、学业成绩和社会功能差、精细运动不协调、父母受教育水平低和父母的抑郁情绪。他认为对这样的结果解释要慎重,原因之一是病例数少,其次是这些病例均为门诊患儿。同时,还发现男女ADHD患儿在行为问题上表现出以下差异:女性ADHD患儿多动程度较轻、伴随品行问题者较少、伴随的情绪问题较多、外化行为(攻击、违纪)发生率低,但有较严重的智力受损。造成这种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受患儿来源的影响,也就是说未到医院就诊的患儿中,女性注意力受损轻、有较多内化性行为问题,而到医院就诊的患儿则未显示出以上差异。
Breen对男女ADHD患儿进行了病理心理评定、临床观察、注意广度测定、冲动控制、学业成绩、智商和记忆的比较,未发现男女患儿之间的差异。非常有意义的是,Ernst发现女性ADHD患儿大脑总葡萄糖代谢率较正常女童和男性ADHD患儿分别减少15%和19.6%,这个结果反映的可能是女性ADHD的代谢特征,也可能是女性正常发育特点,但无论如何,这种代谢率下降要引起研究者的重视。Faraone(1991)发现男女ADHD患儿有类似的家族人口学和社会经济状况,男性ADHD患儿家族中有较多的酒精依赖、心境恶劣和双相情感性障碍;而女性患儿家族成员中有较多的恐怖症患者。
应用中枢兴奋剂治疗,男性和女性ADHD患儿都显示出明显的疗效,可以改善注意力、改善阅读和计算准确性、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成绩、改善亲子关系。从药物不良反应上也未发现存在男女性别的差异。
几乎没有设计严谨的对男性和女性ADHD患儿预后的前瞻性研究。因为过去对前瞻性的研究多局限于男性ADHD患儿或
仅设立几例女性作对照,所以,以往存在的关于ADHD预后的研究对说明男女ADHD患儿之间差别意义不大。Mannuzza 等用队列研究方法观察了12例女性患儿、24例男性患儿,并以24例正常男童作对照。结果显示:男女ADHD患儿在注意力、活动、焦虑、认知功能、品行障碍、物质依赖等方面相似,未显示出性别差异。
三、造成性别差异的可能原因
(一)样本来源
实际上,来门诊就诊的ADHD患儿不能代表罹患此症的群体,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社区群体中男女患儿性别之比为3: 1,而门诊性别之比是6~9:1。这种低就诊比例反映出对女性ADHD症状的认识不足或忽视;女性ADHD患儿内化性症状相对多,不像外化性症状那样容易引起注意,也是导致就诊数量少的一个原因。
按照以上说法,到门诊就诊的女性ADHD患儿少,那么,一旦来门诊就诊,患儿症状肯定严重。Gaub和Carlson的再分析资料显示普通人群中女性患儿症状较轻,但门诊患儿中,男女性别受损都一样。因此,门诊女性患儿不具有一般性特点,以此样本来研究ADHD的性别差异可能会导致偏差。
(二)方法学问题
1.合并存在的行为问题 ADHD患儿可以合并存在内化性症状、外化性症状和(或)学习困难。由于主诉的差异,而使临床诊断为其他问题,减少了对ADHD的诊断。
2.发育观点(developmental pattens)年 龄因素对确立诊断和预测预后非常重要。Brown(1991)认 为年龄越大,女性患儿的神经认知操作越差,越不受同龄人的欢迎,而男性患儿的认知操作和同伴关系则逐渐改善。Berry(1985)也观察到学龄期女性ADHD患儿没有男性患儿容易被人接纳。Cohen(1993)发现男 性。
ADHD患儿从10岁到20岁,患病率几乎以每年20%的幅度下降,而女性则保持不变。如果以包含较宽年龄段样本来探讨ADHD的性别差异则有失正确性。
3.诊断程序和诊断标准众所周 知,正式诊断性晤谈、家长与老师对症状的评定、定式问卷采集病史、诊断金标准等对ADHD的正确诊断非常重要。从信息来源上,McGee(1991)认为之所以女性ADHD患儿少,与老师不能正确认识女童的注意力缺陷有关。Gaub则相反,认为家长和老师同时对患儿进行评估的话,老师评定更有说服力和可信度。老师评定是与班级全体同学相比较进行的,对判断儿童症状的基本轮廓有重要参考价值;家长多与同性别的儿童相比较,对判断具体症状更合适。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