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抗行为障碍(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
反抗行为障碍的定义:
如果儿童经常不听话,甚至公然反抗、老师或保育人员,就会造成人际关系的破裂,甚而引发更严重的行为问题如攻击、自伤、哭闹、反社会等行为,使得学校课业的学习及日常生活功能,无法顺利进行。
根据美国心理疾病诊断及统计手册(DSM-IV)的诊断标准,反抗行为障碍是指故意和反抗的行为持续六个月以上,并出现下列情况至少四种以上(施显烇、洪俪瑜,民85):
经常发脾气。 经常与成人争执。 经常公然反叛或不服从大人的要求或规定。 经常故意激怒或惹恼别人。 经常把自己的过失或不良行为归咎于他人。 经常暴躁易怒。 经常生气或表现憎恨的态度。 经常怀恨或有报复的心理。 反抗行为障碍的处理
透过关系建立的技巧,建立良好关系,引导进行双向沟通,并探讨人际关系的原则。 运用行为管理的技术,常用反应代价、过度矫正、隔离或暂停增强等方法,减少对立反抗的行为;并用正增强培养合作互动的行为。 下达明确的指令前,先引起学生注意,使正确了解内容和期望。指令要清晰明确、不唠叨,并给予完成工作的合理时间。 下达适宜的指令后,要认真有效的执行指令,的执行,并运用行为后果管理的原则,培养孩子负责的行为。 实施亲职教育,沟通父母教养孩子的观念,避免下达含糊的、重复的指令和争辩,避免不必要的责问、威胁和发脾气,以减少激发反抗行为的其情境。 参考数据:施显烇、洪俪瑜〈民85〉行为问题及过动儿童辅导个案实例汇编。台北市立师范学院特教中心印行。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