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丽丽好久不见,好不容易约了一起吃饭,却见得满面愁云,见到我忙吐苦水。
原来丽丽和先生早年忙于工作,把儿子小亮交给爷爷奶奶照顾,老人家只负责孩子吃喝,从来不管学习。
等孩子上了初中游戏成瘾,晚上忙着打游戏不睡觉,白天上课昏昏沉沉,小丽这才慌了神。最可怕的是一教训起来孩子,他还振振有词,打游戏也可以为国争光,电视上不是就这样演的。
丽丽一气之下,把家里网络停了,孩子手机没收,结果小亮变本加厉,竟然离家出走,连学都不上了。丽丽一瞬间老了十岁,真是心都快碎了。
二、孩子沉迷游戏可能是缺乏“自我驱动力”!游戏是饭后甜点,校内基础知识和文化课才是孩子的正餐。大多数家长都会讲道理,可悲的是语言大多数时刻苍白无力,要想彻底杜绝游戏瘾还得从根源上查找原因,对症下药。
心理学家德西和瑞恩提出了著名的“自我决定理论”。
该理论中的自主需求具体指人内在的三种需要:自主的需要、能力的需要和归属的需要。
1,具体说来,满足自主的需要
主要是一个人可以自主支配的时间足够多,生活中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支持自己积极探索和思考。孙瑞雪老师在《爱和自由》的演讲中提出,越自由的孩子越自觉。当然,这种自由也是在遵守一定大前提下的自由,比如,保证自己的安全,不打扰和影响到别人。
2,满足能力的需要就是
一个人安身立命的能力足够强大,对于学生而言,主要是学习能力强,能够体会到学到知识,能力不断提升的成就感。生活中,生活能力强,能够独立管理好自己的学习生活用品,积极家务劳动的孩子,一般综合能力较强。
3,满足归属的需要,需要一个人在家庭和群体中找到自我认同感。
七岁以前,一个人的归属感主要来源于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父母对自己的鼓励、接纳、赞赏都会满足这一部分需要。而七岁以后,儿童需要更多社会性成员的认可,从而找到更多归属感,比如在集体中的排位,或者伙伴的评价等。
如果这三种需要得到满足,那么人就会具有力量感,产生内驱力,从而会更加主动、积极地工作和学习。然而如果这三种需要无法满足会怎么样?
这三种需要,任何一种有所缺失,都有可能导致孩子在现实世界找不到自主驱动力。从而迷恋上虚拟世界,也就是电子游戏的世界。
结合小丽儿子亮亮的案例。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数沉迷游戏的孩子,往往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他们在现实无法获得成就感和归属感和能力感,大多数孩子缺乏亲人陪伴,学校成绩一般,自我认同度较低,而游戏世界恰好可以满足这些遗憾。
比如,许多留守儿童或者父母忙于工作,幼儿期把孩子丢给老人和保姆带养的孩子,孩子往往成绩不好,在校内无法找到自信心和成就感,也更容易沉迷游戏。
又或者,现实生活中,父母对孩子管教过于严厉,限制太多,缺乏有效的沟通,孩子缺乏自主感,觉得十分彷徨,也容易转而在游戏中获得更多喘息的空间。
另外,缺乏志趣高雅的兴趣爱好,缺少志同道合的朋友,孩子也容易丧失对生活和学习的兴趣,在游戏中弥补这些遗憾。
想要让孩子不沉迷电脑游戏,需要从源头查找原因,方能对症下药。
看看孩子是因为什么原因迷恋游戏?是缺乏必要的关怀,成绩一蹶不振自我放弃?还是,缺少积极有益身心的兴趣爱好?
三、父母应该用什么方法帮孩子找回“自我驱动力”?1、幼儿期稳定充分的爱,才会带来安全感。而安全感充足的人自我更强大,不容易对游戏上瘾。
1岁以内无条件养育,按需喂养,给予孩子充足稳定的爱,2-6岁顺应孩子的敏感期,建立孩子的秩序感,在遵守一定规则的情况下,给予孩子稳定的爱。
《哪咤魔童降世》里的魔童哪咤,是个典型的熊孩子,父母爱他爱到不顾一切,不惜以命换命!他的父母工作无论多忙,都会克服万难陪伴和关注孩子的情绪。
有条件尽量请让孩子生活在自己身边。实在没有条件。也尽量通过各种通讯工具和孩子多交流。
幼儿期情感的呵护也是给家长未来指导教育孩子储存情感账户,当孩子处于叛逆期,需要父母发挥权威形家长作用之时,如果你的账户余额不足,孩子对家长缺乏必要的信赖和依恋,效用上自然大打折扣。
如果家长真的因为孩子幼年时期,缺乏必要的陪伴,和孩子情感链接较少,不妨效仿电视剧《小欢喜》里面季杨杨父母的做法。
季杨杨高考前还迷恋赛车,高二期末成绩一塌糊,差一点被留级。父母长期外地工作,感情疏离,但是季杨杨的母亲刘静用温柔和关怀打动了孩子,而季杨杨的父亲虽然一开始也不善于和孩子沟通,竟然采取和孩子做网友的方式,和孩子建立情感链接,重新让孩子的心灵回到父母的怀抱。
季杨杨后来高考前放弃沉迷已久的赛车,拼尽全力准备高考,和充分意识到父母的爱,息息相关。
2、2-6岁接纳孩子的情绪,培养好生活习惯,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接触音乐和绘画等艺术启蒙元素,培养睡前阅读习惯。
哪吒从出生开始就被父母套上乾坤圈,并且约定在他学会控制自己的能力前,他不可以随意出门捣乱。
即使知道哪咤不久于世,只有三年寿命,还是励志要把他培养成一个能够斩妖除魔的好人!
他们请来了最优秀的老师教授哪咤本事,并且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挤时间带给他高质量的陪伴。
虽然爱他,但是也需要规定规则。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是需要底线的,养不教父之过,在孩子良好习惯未建立起来的时候,任其发展、放任不管就是在父母这个岗位上玩忽职守。
孩子一开始对游戏着迷,父母就应该提前约定好规则,让他懂得分清主次,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是首要任务,在高效完成课内任务的情况下适当游戏,未尝不可。但是一旦耽误学习,那应该以学业为主。
如果孩子知道道理还执迷不悟,不妨尝试让他去更多体验人间疾苦,尝试做苦工,打零工,每天的生活状态是怎么样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7-10岁继续关注生活习惯。
学龄儿童同时,也需要重视学习习惯,养成认真完成校内任务和热爱阅读的好喜欢,继续亲子阅读,和孩子多聊天多交流,及时掌握孩子情绪变化。
大多数孩子缺乏忧患意识,家长不妨把家里的困难开诚布公得和孩子交流,让孩子意识到生活的艰辛,而对于大多数父母家庭的孩子,读书学习是唯一改变命运的机会。
4、限制或者禁止部分游戏。
当年苹果公司技术人员研发了各种好玩的APP,让世人迷上了电子游戏和网络游戏,而他们从来不允许自己的孩子碰电子产品。
无独有偶。法国国民议会立法限制中小学生玩电子产品和手机。
过量玩电子产品不仅破坏孩子的专注力,也影响其他兴趣爱好的发展。
尽量引导孩子发展除了电子游戏外的其他兴趣爱好,鼓励孩子户外运动,培养阅读兴趣,熏陶音乐和美术的艺术情操。
5、以身作则。
这个世界上只有不爱孩子的不父母,没有不爱父母的孩子,尽量抽时间多陪伴孩子,身教大于言传。父母要以身作则,少在孩子面前玩手机,看电子产品,积极运动、努力工作、持续成长和学习。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希望每个孩子都可以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