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青未了来源 | 凯叔讲故事(ID: kaishujianggushi )
开学前,闺蜜别提有多高兴了。
「孩子终于开学了,家长可算能大松一口气了!」
只是,没高兴多久,就被现实啪啪打脸了。
她接到学校通知,自周一开始,一连三天,小学一年级新生培训,必须家长陪同。
「我以为我要解放了,原来新的战斗刚刚打响!」
谁说不是呢?虽然孩子送去了学校,可是教育才刚刚起步。
学校教育主要是传授知识,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关键,也是一切教育的根本。
教育孩子,谁主沉浮?
答案永远都只有一个:父母!
再好的学校,也比不上父母给的这5种教育,让孩子生命之初汲取受益一生的营养。
1
教孩子学会管理情绪
前几天,一名4岁左右的男童,在地铁内嚎啕大哭,还撒泼捶打母亲长达五分钟之久。
那一阵阵撕心裂肺的愤怒吼叫,恨不得把整个车厢掀翻。
原来,他是因为要玩手机看动画片,被母亲阻止了,于是用如此极端的方式宣泄不满情绪,非要母亲妥协,方肯作罢。
图片来源:微博@钱江晚报
这个孩子明显缺少管理情绪的能力。
一个不能掌控自己情绪的人,是非常可怕的,他做事不计后果,全靠情绪来掌控行为,轻则伤害自己,重则伤害他人。
而情商里最基本、最重要的,就是情绪管理。
4岁,是孩子学习情绪管理的最佳时机,它是孩子全面发育的重要体现。帮助孩子从小学会处理自己的情绪,是件关系到未来的大事。
当然,会管理情绪的孩子,并不是不能生气。
相反地,他可以难过、忧伤、发脾气、哭泣,因为孩子只有体验了情绪,才能真正认识情绪,然后学会控制和发泄情绪。
但无论何时,一定要告诉孩子,释放情绪不能伤害他人。
孩子闹情绪,家长不能置之不理,更不能一味纵容。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共情,再讲道理!
会管理情绪的孩子,长大后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不会被他人左右。
2
培养孩子的「身体界限感」
「碰到就碰到了!你屁股没给人摸过吗?」
前不久,上海迪士尼乐园内,一名8岁的小男孩碰到了前面年轻女孩的臀部,女孩说了几句,男孩的妈妈立马就发火了。
叫嚣着说:「碰就碰到了,你叫啥?」
看完倒吸一口凉气!
这个孩子之所以会触碰别人的身体,就是因为从来没有人教他什么是「身体界限感」,因为他妈妈根本不懂这个道理。
孩子「侵犯」别人,是身体界限感意识不强;孩子被人侵犯,有时候也是缺失界限教育结下的恶果。
我有个女同学,上小学时借宿在她大姨家,常常被姨父亲脸蛋、摸头。而且,姨父还常常把她抱在怀里,问「怎么不穿裙子」。
她开始很是抗拒,曾经把这事告诉妈妈,妈妈说:「大人亲你,那是因为你可爱!」
从此,她不再反抗,但这段记忆却在她心底留下了永远的阴影!
著名性教育专家胡萍老师说:
对于任何一个独立人格的人,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当我们要跟他进行身体接触的时候,都需要征得他的同意。
我们需要让孩子从小明白,你的身体你做主,没有经过你的允许,任何人都不可以随意触碰。
她还强调,孩子6岁前的性教育一定是在家庭完成的。
3岁到6岁期间,幼儿园可以渗透一部分,可是在0到3岁这部分一定是家庭来完成的。
教会孩子身体界限感,是一种保护,也是一种尊重。
3
「妈妈你会死吗?」
生命教育一定要做好
中元节的时候,回老家给奶奶上坟。
儿子很忐忑地问:「妈妈,你会死吗?」
「当然会啊。」我不经意地说。
「我不要长大,我不要妈妈死!」儿子大哭起来。
儿子的反应,有点出乎我意料。儿子7岁了,在「死亡」这个问题上,我一直避而不谈,因为不知道从何谈起。
然而,给孩子「生命教育」却是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
马东曾在《奇葩说》中说:
如何面对生死这件事,是我们汉文化缺失的一课。
孩子知道「死」不可怕,可怕的是孩子不知道「死」。
正因为少了对死亡的敬畏之心,才会有那么多孩子自杀、跳楼、害人,轻视生命。
生命教育的缺失,让人变得冷漠,不爱惜自己,更不尊重别人的生命。
在日本,有一个关于「生命教育课」的纪录片,一所高中学校,让学生每人认领一只鸡蛋,然后让他们孵化、养育、宰杀……
老师说:「我们孵化、养育、终结生命,通过这一连串的过程,希望学生能认识到生命的可贵。」
下一次,当孩子问「妈妈你会死吗?」
不妨告诉他,「每个人都会死,妈妈也会,只是那是在很久很久以后了,在这之前妈妈会一直爱你,你也要好好陪着妈妈好吗?」
揭开生命教育神秘的面纱,让孩子了解死亡的意义,让他们懂得,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死亡就是终结。
只有明白了生命的意义,孩子才能尊重生命,爱惜生命。
4
自律,孩子最强大的软实力
去年8月26日,雅加达亚运会上,中国红又一次照亮世界。
男子百米赛跑中,中国男子百米飞人苏炳添以9秒92打破赛会纪录,为中国队夺得冠军。
图片来源:新华网
这是时隔8年后,中国队再一次获得亚运会100米赛跑金牌,也是苏炳添自己的一个突破,对于29岁的他而言,这个冠军来得太不容易。
苏炳添的成功,归功于他的高度自律。
「一周6天训练,每天4-5小时。跑步前至少1个半小时热身,跑步后1小时的放松。」
「他从来不乱吃东西、不吃猪肉、不纹身喝酒、不抽烟,天天就知道训练,以及思考与训练有关的事情。」
日日如此,年年如此。
自律究竟有多可怕?它可以打破年龄限制,突破事业瓶颈,再次成就传奇。
自律,是孩子一生最大的软实力,可以让人生开挂。
科学研究表明,孩子3-6岁,被称为「潮湿的水泥期」,85-95%的性格在这个阶段形成。
这个阶段是养成自律品质的最佳时期,一定要教孩子学会有恒心、有毅力地坚持做一件事。
真正的自律是一种素质、一种信仰,它会让孩子发觉健康之美,感受到幸福快乐、淡定从容、内心强大,永远充满积极向上的力量。
一个小时候自律感非常强的孩子,自然会成长为优秀的人。
5
独立,是孩子一生的必修课
《少年说》中,一段母子互怼的场景,火了!
儿子向台下的妈妈喊话说:
「洗碗,擦地,摘菜,焖饭,煮粥,拌凉菜……一个不落,可我还只是个孩子啊!」
「你能不再逼迫我做家务了吗?」
但妈妈却温柔而坚定地拒绝说:
「不可以!」
「家务是学习的一部分,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你将来如果能泡得了厨房,下得了书房,能担当,有责任。那么你的未来一定很幸福,跟你在一起的人也会很幸福!」
为这位妈妈打call,她的回答简直不能太赞了!
孩子优秀而独立,是每位父母最殷切的希望。
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辈子,所以必须从小培养孩子的社会意识和独立意识。
独立教育可以从身边小事开始,孩子自己穿衣吃饭,自己收拾内务,自己管理时间……
我们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放手让孩子自己走。不让孩子做温室的花朵,让他们去感受阳光的同时,也经历风吹雨打。
生活独立,是让孩子掌握生存技能;精神独立,是让孩子学会主动独立思考,追求真理,明是非,知荣辱。
适时适度的理性「放手」,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
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
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
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
父母是孩子灵魂的唤醒师,愿我们都能养育出人格健全,品学兼优的好孩子。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凯叔讲故事(ID: kaishujianggushi),3000万孩子听故事大全,爸妈的育儿宝典,转载已获授权。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