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们都有过这样的经验:无论怎么给孩子摆事实、讲道理,孩子就是左耳听、右耳冒、我行我素、毫无长进。刘露是最近在湖北宜昌火车站因扰乱公共秩序被拘留的艺术学院的大学生,家长最怕不听老人言的孩子最终会走到这个地步。那么怎样做,才能让刘露以及“刘露”式的孩子,心悦诚服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在今后自觉地加以改进呢?现拿刘露的例子加以说明。
一、我们先都堵住自己的耳朵,不听视频中的声音。即在不受语言的干扰的情况下,把所看见的事实描述出来。这就等于我们做到了放下各自立场看问题。那么我们看到的客观事实如下:
刘露过火车站安检时候,一瓶防嗮喷雾气罐被安检员拦下。刘露趁安检员没注意,又把喷雾气罐偷偷放进行李箱后带进了候车室。安检员发现后追了过去,要刘露拿出来。刘露发了脾气。警察来了,刘露把防嗮喷雾气罐扔进了垃圾桶,但仍然对警察发火。警察把刘露带到了传唤室。刘露仍耍脾气、还踢掉了鞋子。最后刘露被拘留了。
以上事实只是我们见过的日常众多生活画卷当中一个非常普通的画面,普通到不会引起大多数人的兴趣。
二、我们拿下耳塞再看这个视频,就会听见刘露与安检员、警察之间的对话。那么每个听众都会无意识地把刘露说的话,与自己认可的规则进行对照。如果哪句话,严重地违反了自己认可的规则,就会引起这个听众的不快;相反,如果哪句话与自己认可的规则形成共鸣,则会令这个听众舒服。
我们发现:刘露做出的那个在我们日常众多生活画卷当中,一个普通到不会引起大多数人注意的画面,由于刘露说出了“我是公众人物”、“你完了”、“我的5000元的鞋”这些话,与大众通常对“公众人物”的期盼不符,引发了不舒服。
此外这些话能引起强烈反应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刘露的言行不一。说“我是公众人物”、“你完了”的时候,刘露不是公众人物,正在被警察拖着走;说“我的5000元的鞋承担不了我的脚”的时候,正坐在派出所传唤室里通常是犯人才坐的椅子上。
三、既然“每个听众都会无意识地把刘露说的话,与自己认可的规则进行对照。如果哪句话,严重地违反了自己认可的规则,就会引起这个听众的愤怒”,那么众口难调,一个人的言、行,到底应该符合谁认可的规则呢?错!这个提问方式不对!
如果非得回答这个问题,那么按照这个提问的逻辑,答案一定是:“一个人的言、行,一定要符合大众都认可的规则”。
我们众多家长就是按照这个逻辑来教育、说服孩子的,但是孩子、刘露,都会在内心找出一箩筐的理由为自己辩护,最后还会滑向自己理解的规则,坚持自己的行为。那么这个提问方式到底错在哪里?
四、错在:人类的任何一个行动,都可以找到一个用语言描述出来的规则适合它。但如果人类遵照语言规定的规则做事儿,不能越过规则半步的话,那么将至少有一半的行为不能做。这是对人类内心本性的严重扭曲。我可以心安理得地跷二郎腿一个小时,但如果你规定跷着腿不能放到地上,那么可能每一分钟都是对我的煎熬。要孩子遵守大众认可的规则,与此同理。那么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五、回答之前,我们需要澄清规则的概念和用法。我把规则分成三类。第1类叫常识。例如我们教育孩子“不能把手放在火上”、“地球是圆的”,加减法,颜色概念等等。这些或者是事关生死、生存,或者是我们进一步学习的基础。都是在小学之前、或者在小学被训练出来的,接受下来的。是进一步学习、生活的基础。
在此之上的是第2类,诸如“少数服从多数”、“心口如一(诚实)”、这类集体生存的规则。随着知识的增多,孩子会不断质疑、违反这类规则。
第3类:“诸如老人跌倒了,你要不要上前扶”这类。人的本性会促使人上去扶。但如果经常发生搀扶了之后被老人赖上这种事儿,你可能就犹豫了。如果多次发生,那么你可能就不扶了。从此这条规则会变成与“不要把手放在火上”一样坚硬。但每次你不上前搀扶的时候,你内心的本性都会受到伤害。如果随着国家相关法令的出台和提倡,搀扶跌倒老人的事实逐渐增多,那么这类“不去搀扶跌倒老人”的规则,则就变得不那么硬了。
六、我们都会在孩子的幼儿、小学阶段,训练他们遵守第一类规则和第二类规则。孩子通常在违反第一类规则受到教训后,通常都不会再犯。但对于第二类规则,在孩子有了自我意识、即学会说话,特别是上了小学后,都会经历首次内心本性(心口如一,绝对的诚实),与自我意识(即语言赋予的外在规则)冲突。拿我女儿的例子来说:
好像是女儿上小学三年的时候,每天给他4元钱在学校吃中午饭。有一天妈妈洗衣服的时候,突然发现她兜里有小玩具(忘记是什么东西了)。问了女儿后知道:她每天吃3元钱的饭,省下1元钱积攒起来买的。问女儿:你回家心里紧张吗?她说:“有点小紧张。这种感觉很不好”。于是告诉女儿:今后想要什么可以告诉爸妈,爸妈给买,这样就不紧张了。这个事儿从此就不再提了。孩子的本性要求孩子绝对的诚实,但当他们逐渐掌握了语言后,受到诱惑做了点违反规则的事儿,本性要求孩子说,但他怕说了之后家长会不高兴(儿童、或者没有掌握语言的孩子都是绝对的诚实,能撒谎了,在这个阶段是智力增长的标志,与道德无关)。而一旦说开了,女儿马上就恢复正常本性状态了。她也不会再犯这类错误。这种情况,只会发生在小学三年级以下。
女儿上小学的时候没有当上班级干部。我和太太也从来没有为此事儿给老师送礼。孩子虽然也想当,但这要靠自己的努力了。我们从来没有把这个当成一个需要大人帮助解决的事儿。小学5年级的时候,孩子说:这次全班投票选学习委员,她得了第一,估计能选上。我们祝贺了她。但是最后仍然没当上。我们就当没这回事儿。结果孩子也没当回事儿。最使我欣慰的是,女儿从小到大,始终没有说过小学老师一句坏话。更具体的讨论,请看我在头条发的《从我侄子、我女儿的高考成绩,看“命”和“运”这篇文章》。
总之、小学,是孩子首次面对“一个人的言、行,到底应该符合谁认可的规则?这个问题”。我女儿经历了一次违反言行如一的规则(诚实)后,弄得自己内心不舒服。从此之后,就努力做到心口如一。要什么东西会跟父母要,我们觉得可以就给买,认为不可以,就告诉她不买的理由。女儿都接受。
这个时期的大忌,是把学习成绩当成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扭曲了孩子的本性。我主张这个阶段要逼迫孩子练习童子功,把天性中好吃懒做的惰性克服掉。
到了初中、高中、大学,这个“一个人的言、行,到底应该符合谁认可的规则?的问题都会不断地出现。女儿中考考上哈三中尖刀班后,一次跟我说要把头发烫直了,要我陪她去。于是我送她到理发店,我在外边等她,结果烫完头后,感觉女儿非常感谢我。上高三时候同学们晚上要一起去卡拉OK唱歌,也是我开车送去的。所有这些都是这个年龄学生早晚都要经历、尝试的,孩子经历后,从来都没有被这些事儿所吸引的原因,我认为就是自小学到高中不断坚守听从内心本性召唤的缘故。
我觉得女儿是在幼儿、小学和初中,在听从自己本性召唤,与服从外在规则的约束之间,找到了很好的平衡点,能够相得益彰。其表现就是从不把学习成绩作为衡量自己的唯一标准。所以不补课,晚上11点就睡觉。虽然也烫头、歌厅卡拉OK,在复旦大学为学法语,能去了几次法国酒吧喝酒与老外聊天,但都不会被诱惑。玩的时候有声有色,做事的时候专心致志。言行一致。这点非常重要!
七、刘露、以及“刘露”式孩子的最大问题在于:内心本性被长期扭曲、压抑。一旦没有内心本性的支撑,人就会像孙悟空那样被“五行”大山所束缚,这种状态下,无论是符合大多数认可的规则也好,还是遵循自己的规则也罢,内心本性都会受到这些规则的限制,就像“不允许你翘着的二郎腿放在地上一样”令你不舒服,不快乐。同时都会陷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无所适从的境地。
八、那么刘露、以及“刘露”式孩子如何改进呢?
言行一致!心口如一!
在日常生活中要言行一致,是改进的唯一方法!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唤醒被长期扭曲已经深睡了的本性!才能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热情和乐趣。
拿刘露的这次事件来说,如果刘露不说“我是公众人物”、“你完了”、“我的5000元的鞋”这些话,哪怕是破口大骂、哭天喊地,也绝不会引起公众这么大的反感,可能还会引起很大一部分人的同情,可能都不会被拘留。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