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家庭相约自驾游,一共有6个10岁以下的孩子。有个6岁的孩子全程不太说话,也不太主动参与到几个孩子的游戏当中。到了目的地小溪边,几个孩子欢快地冲进小溪抓螃蟹,但是这个孩子怯生生地跟在后面,他爸爸喊他拿个袋子挂在手臂上方便装螃蟹,孩子木讷地看着爸爸,半天没动。直到爸爸演示了一遍,孩子才拿着袋子挂在手臂上下溪抓螃蟹去了。
好奇这个孩子怎么了,一问才知道,因为前几年二胎没放开,父母都是医院的医生,怕影响工作,所以偷偷生下这个老二,放在老家外公外婆带着长大的。最近是因为要上小学了,当然也是因为二胎放开了,才刚刚把老二从老家接回身边上学。
因为外公外婆话不多,孩子从小也是话不多,加上和父母也就每年的节假日才能见几天,所以和父母也不是很亲近。这个老二都还没适应喊爸爸妈妈,说是姐姐的爸爸妈妈。可怜的孩子,其实,这个家庭的姐姐非常活泼开朗,学习成绩也好,待人接物都非常的懂事乖巧,这次出去自驾游也是表现地非常能干,和几个小朋友很快打成一片,说说笑笑的好不热闹。
姐姐也几次主动带着弟弟玩,但是弟弟的参与感不很强烈,几个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游戏规则大概一讲,大家都明白了很快开始游戏了,但是这个弟弟感觉没听懂还是太内向,半天不知所措地站在旁边愣愣地看着,姐姐喊几遍也喊不动。
其实,这个弟弟因为从小所处的环境,缺失了父母的语言而造成神经元的构建不完善造成的。而且这个影响可能会是终身难以修复的。
有研究表明,孩子说的95%的语言都是和父母一样的。也就是说,孩子是家长的复印件,不仅仅是行为上的,也是语言上的。
按照一年52周计算,在儿童4岁进入幼儿园小班之前,高知家庭和低收入家庭的孩子之间,就已经积累了高达3200万的词汇学习差异。在此基础上,低收入家庭孩子掌握的词汇量只有高知家庭孩子的1/2。
13~36个月的孩子平均每小时听到的语句
脑力劳动者家庭的孩子 487句话/小时
工人阶级家庭的孩子 301句话/小时
接收福利救济家庭的孩子 178句话/小时
3岁孩子累计听到的单词量
脑力劳动者家庭的孩子 4500万个单词
接收福利救济家庭的孩子 1300万个单词
相差3200万单词!
3岁孩子掌握的词汇量
脑力劳动者家庭的孩子 1116个单词
接收福利救济家庭的孩子 525个单词
相差591个单词!
儿童出生后每秒钟能够产生700~1000条神经连接,父母的语言是刺激大脑发育的最好教育资源。3000万的词汇差距会极大影响儿童在数学概念、读写能力、自我管理、执行力、批判性思维、情商、创造力和毅力等方面的表现。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看来,这个起跑线就是父母,就是父母的日常语言中。俗话说三岁看老也是因为在3岁之前,父母对孩子输入的语言的数量和质量就决定了孩子将来的智力水平。在孩子三岁前,父母对他们说的话直接影响其大脑发育。换句话说:父母的语言,直接塑造着孩子的大脑。
那父母应该如何做才能帮助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第一,共情关注
正确的做法就是关注他正在做的事情,共情关注是最细微的一项原则,它要求父母有意识地去观察孩子在关注什么,等到时机成熟,再去和孩子谈论。换句话说,孩子关注什么,父母就关注什么。即便孩子关注的东西一直在变化,父母也应该遵循这一原则,及时对孩子的行为做出回应,这种共情关注的方式可以让孩子快速的学习。
第二,充分交流
特别是孩子还很小的时候,事无巨细都要和孩子多讲话,每一句话都是有价值的,父母一点要认识到这些对话对孩子的影响将会是终身受益的。所以家长一定要重视和孩子的交流,不要觉得孩子听不懂就不说,说了一定比不说要有意义。即便是孩子当下不懂,但是大脑已经接收到了信号并放入了潜意识里去了。
第三,轮流讲话
不是孩子一个人讲话也不是父母一个人讲话,而是父母要有意识地启发孩子多讲话。父母多向孩子提问,孩子提的十万个为什么也要认真对待,一起探讨研究。让孩子尽可能地多沟通交流表达自己。
第四,放下电子产品
电子产品再智能都无法替代父母的爱和陪伴。父母也不要因为赚钱而忽视了和孩子的交流。只要多交流,感情才能更融洽,孩子的智商才能更高。未来的发展才会更好。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