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都在说,孩子上大学了,和我们的感情淡了,都不爱理我们了,也不爱和我们联系了。
家长在见到孩子的时候,难免时不时地埋怨嘟囔几句,有时孩子不耐烦了,还会和孩子动真气。
其实如果是孩子往家打电话的次数少了,那是正常,如果是从不联系,那就是出了点问题。
亲情就像一棵树,要浇水也要及时打理杂枝乱杈。
我儿子从高中就在外地,因为封闭只能每个星期打一次电话,每次准时准点、乐此不疲。
上大学以后,慢慢的开始减少,一开始我也有点不习惯,总是主动打电话追着他。心里还胡思乱想,是不是孩子大了不需要我们了,对我们的感情淡薄了,或者是我们哪里做的不好啦。
后来孩子可能是看出我的焦虑,然后在一个节假日的时候主动和我谈心告诉我,说妈妈我现在太忙,还是班级干部,又加入了校组织部,还要参加社团活动。学的知识也和高中不同,而且还准备转专业,时间真的是不够用了,其实在心里是非常非常爱我们的。
自从儿子知道我的担心以后,再没有时间,隔几天也会在微信上给我发一个大表情,没有什么话就是一个表情,就能让我心安。
理解,比关心更重要。
其实作为咱们家长来说,更多的是对孩子的担心,关心他吃不饱穿不暖。而孩子到大学,接触了更新更广阔的世界,眼界拓展宽了,理想也开始真正付诸于现实。
就像咱们到一个新的地方,有的时候眼花缭乱,感觉眼睛都看不过来了。孩子们到了大学,也同样,是知识点都学不过来了,时间当然就匆忙了很多。
如果仅仅是孩子少打了电话,作为家长的我们就应该去理解,如果是孩子从未打电话,那么家长就要及时和孩子沟通,因为一个重视亲情的孩子,也是一个负责任的孩子。
家长千万不要因为这件事和孩子怄气或者赌气,孩子的脾气秉性,是他从小成长的环境和受到的家庭教育所形成的。
好的家庭成长环境,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
如果你从小培养孩子的是爱心耐心,从小就会锻炼他及时沟通和表达的能力,孩子就会和家长形成一种默契的亲情关系;反之,如果你从不和孩子沟通,也从不懂得陪伴孩子,只负责他的吃喝拉撒睡,那么这样的孩子即使长得高高壮壮,也会有一颗弱小、脆弱的不成熟心灵。
让孩子在一个温暖有爱的家庭环境中长大,比叮嘱他一百次记得给家里打电话管用得多。一个懂得互相尊重、呵护的夫妻,孩子也一定会是一个快乐的小暖男。
有爱陪伴的孩子更阳光,更温暖。
孩子脱离了家长的视线,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自由快乐,撒着欢儿地开始去跑。
学着给他一个放纵自由的时间,然后再找一个适当的时间去和他去沟通,告诉他父母的担心和对他的想念,告诉他在千里之外,还有一个叫做家的地方,随时在用温暖等待他。
当孩子有一天经历风雨时,就会想起那份遥远的牵挂,遥远的,也是永远的家的大门。他会因此更坚强,更懂得感恩,更会明白这世间真情的可贵。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而每一位爸妈眼里的牵挂,都是连接孩子和父母之间爱的纽带。
爱孩子,就放开他们,想孩子,就告诉他们。
父爱如山母爱如甘,孩子在慢慢的成长中,终有一天,会感受到背后那份长长沉沉的期待!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