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的爸爸妈妈大多看过一部肥皂剧《成长的烦恼》,讲的是家里不同年龄的三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种种的问题,而他们的父母(爸爸是心理医生),总能找到睿智、幽默、平等的方式,将所有教育问题一一化解。
大概是受了这部剧的影响,很多80后的爸妈都跟我一样,希望自己能像剧中的父母一样,营造一个温馨、幽默的家庭环境,不再让孩子重蹈自己儿时“受压迫”的覆辙,最好能跟孩子成为朋友。
但是,在养育了两个孩子之后,我却最终发现“做朋友”只是个伪命题,家长在孩子的每个成长阶段的角色不同,单纯追求跟孩子的亲密无间、成为朋友,不但自己特别累,也会害了孩子。
其实,当我们下定决心要跟孩子“做朋友”的时候,我们是在做这样的决定:
1、我要尊重孩子的所有选择,就像朋友那样;
2、我凡事儿都跟孩子商量着来,绝不打骂,就像朋友那样;
3、我跟孩子要保持平等的关系,绝不强迫他,就像朋友那样;
听起来多么美好而正确!但您是否忽略了一个前提,我们能够这样对待朋友是因为他们有“成熟的心智”,但一个不到十岁的孩子有什么呢?他们有“一定要吃到糖果”的坚定信心、有“我好累不想写作业”的偷懒伎俩、有“妈妈能帮我搞定一切”的错误观念。
这就是为什么,当父母试图把小孩子作为朋友的时候,总会遇到各种问题,不是孩子彻底变得骄纵无理,就是父母总在严格和温情、“专治”和“平等”中摇摆不定,一会儿为自己的过于严厉后悔不已,一会儿有担心孩子被宠坏影响他的未来;这样的摇摆也常常弄的孩子无所适从。
美国的著名家庭心理学家约翰罗斯蒙德就曾在自己的著作中阐述:做孩子的朋友根本无法实现,这种尝试可能导致的问题比你所能想象的要更多。既想做父母又想做朋友,最终可能什么都当不好。
被“友情”所累的父母,最容易被孩子控制慧慧妈妈也常常跟孩子发脾气,但每次发完脾气,她就会特别后悔。总觉得自己又重蹈自己父母的老路,没有站在孩子的立场考虑。每当这个时候,慧慧妈妈总担心她和孩子的“友谊”遭到破坏,又因为这样的愧疚,她常常跟孩子妥协,更改自己的“家庭政策”。
结果,原本规定每天只能看一集动画片,常常也能多看几集;规定必须先写完作业再看电视,但有时也能先看电视;规定每天必须认真练琴,但有时也可以少练一会儿。慧慧妈常常说:“这些成年人也很难做到,何况是孩子呢?”
但是这样的“朝令夕改”,让慧慧做什么都坚持不下去,学什么都学“一半儿”,还早早的戴上了眼镜。而慧慧也渐渐的学会了利用妈妈的“友情”来控制妈妈,达到自己的目的。
把孩子当朋友,什么事儿都商量着来的后果,就是孩子学会控制父母,父母的妥协越来越多,到头来反而害了孩子。记得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曾经讲过的一个案例,正是一个“长大了的慧慧”。她总用“父母的爱”来要挟:只要不给她买东西,就寻死觅活要“跳楼”。
被“友情”所累的父母,更容易情绪失控闺蜜因为儿子跟她撒谎,偷着玩手机的事儿,一怒之下把手机砸了。最让她生气的,不是孩子玩手机,而是自己那么信任他,聊过那么多次,孩子也都保证得挺好。可最后却背着自己,半夜捂在被子里偷着玩!
闺蜜这样的情绪失控,是因为她把孩子当成朋友了,而孩子的行为让她觉得自己受到了“背叛”。情绪平复之后,闺蜜又觉得内疚,并发现孩子跟自己的关系似乎疏远了不少,最近都不愿意跟自己说话。
想跟孩子做朋友的父母,总把孩子当“大人”看。他们用对待朋友的方式,给孩子建议。但是,当管教失败的时候,孩子再次作出幼稚、不理性的行为,就会让他们觉得不可思议,甚至暴跳如雷,反而恶化了亲子关系,害了孩子。
既然跟孩子做朋友有这么多问题,那父母的角色究竟是怎样的呢?其实,孩子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对父母的需求是不同的,父母应该扮演的角色也是不同的。
0-2岁 做好仆人角色这个阶段,是孩子建立安全感最重要的阶段。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这个阶段里,孩子越能“掌控”一切,他得到的安全感和自信就越强。
所以,在两岁之前,孩子哭就抱抱他,尽可能满足他的所有要求,让他建立起盲目的自信,笃定父母对他的爱。这个阶段建立的良好依恋关系,给未来父母角色的转变打好基础。让孩子不会因为父母角色的转变而自哀自怜或者心生怨恨。
3-10岁 做权威的主人3岁以后,孩子的思维能力提升迅速,“小心思”也越来越多了。这个时候父母一定得转变自己的角色,从仆人变成孩子的主人,掌握权威和主动权。
在这个阶段,孩子和父母的角色发生大反转,自然“权利斗争”激烈,孩子有时候会因为失去掌控权激烈的反抗哭闹,甚至持续几个小时。这时候,父母一定要坚持自己的立场,让孩子了解世界不再围着他转,相反,他需要服从父母的要求。
英国的凯特王妃就曾几次把小王子带离公共场合,私下训斥他的不得体行为,把小家伙说得直落泪。王室尚且如此教育孩子,不让孩子“胡作非为”,何况是我们。
10-18岁 做导师世界卫生组织把青春期定在13岁-29岁,但是现在的孩子一般在10岁之后,就开始逐步显现青春期的种种迹象。随着身高的增加,孩子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逆反心理也逐步显现。这时候如果您还在持续扮演权威、主人的角色,一定会跟孩子渐行渐远。
到小学毕业前后,家长就要逐步把自己的角色改变为导师,不再监督和管束孩子的一言一行,但是要对孩子的发展方向、人际关系等方面给予必须的指导;不再做张开翅膀保护雏鸡的唠叨老母鸡,而是要做远远的观察孩子飞行的老鹰,给孩子足够的空间。
等孩子到了18岁以后,心智逐渐成熟了,这时候才有了友谊的基础,可以跟孩子做朋友了。但在孩子小的时候,千万不要被温情脉脉的“做孩子的朋友”给骗了,因为那不但会让自己特别累,也常常伤害了孩子。
我是曾在职场如鱼得水,如今专心养育两个孩子。读了一柜子书,走了不少弯路,也收获了满满的经验与幸福。关注@枫糖妈妈,希望把我的所学所用、经验教训跟您分享!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