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有了孩子之后,就感觉生活都在围着孩子转,尤其对各种萌娃牛娃的电视节目,更是非常上心。
如果你也看过这些节目,那你也许会记得这些让无数家长羡慕嫉妒的小神童:
5岁的陈雨奇在《了不起的孩子》节目现场,单凭脑力就能在10秒内准确算出10个四位数的加减法。台上嘉宾和观众用计算器都没她算得快,纷纷石化▼
8岁的王浩瑜相继参加《了不起的孩子》《最强大脑》,在75秒内完成100个3位数的混合算式,此速算能力和准确度让评委连连惊叹▼
这些孩子的表现比一些大人还厉害,真的很令人震撼。很多网友评价说:他们是天生神童,不管是智商和天赋要远高于其他孩子,这样的孩子都是万里挑一。
说实话,我真的非常羡慕这样的孩子,但我的心里也同样感到疑惑:
难道孩子的成就仅靠天赋就可以决定吗?
难道后天的努力就不能提高孩子的能力水平吗?
难道我们的孩子就成不了下一个神童吗?
后来,我找到了这些神童妈妈接受采访的视频,这才发现,哪有什么天生的神童?这些神童都离不开后天的培养和训练!
陈雨奇的父母接受采访时就坦言:从女儿4岁起,就引导她看思维书,刻意对她的思维能力进行了专项训练。 孙弈东的妈妈也说:儿子从小对思考特别感兴趣,家长会引导他去学锻炼大脑和逻辑能力的绘本书籍。
当时看完这些妈妈的采访之后,我转过头来看着躺在身边熟睡的女儿,真的感觉非常羞愧!
因为孩子自己是不懂得主动学习和成长的,所有的能力都需要依靠妈妈的引导和培养,可是我却从来没有了解过怎样去培养孩子的能力。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一直在寻找培养孩子能力的方法和相关资料,最后我发现:
孩子的能力培养真的非常重要!而且时间越早越好。
实际上,培养孩子能力的最佳时期,是在0-6岁的时候。
哈佛大学儿童发展中心高级顾问杨一鸣教授,在2017年的教育峰会上提出这样的观点:
儿童的发展和能力培养,与他们的大脑发育息息相关,在婴幼儿时期就会拉开差距。
大脑发育的黄金期是0-6岁,在3岁时是一个爆发期,在6岁时达到巅峰。过了这一阶段,孩子的大脑就基本达到成人水平,很难继续提高了。
我问过了不少家长,发现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
在两三岁左右的时候,孩子学习东西特别的快,也非常的聪明,有的都能自己读一些简单的书了。 3岁左右的孩子,也开始会穿衣、穿裤子、刷牙、洗手、洗脸,可以简单地学会打理自己了。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会和其他小孩和大人做基本交流,比如:会追比他大的孩子,会和达人提出要求等等。
这都是因为,孩子正好处在大脑发育的黄金时期,各种能力都在养成,而且学习和成长的速度非常快。
如果这时能通过系统科学的方法,对孩子的大脑进行刺激与训练,那孩子的能力发展也会比其他孩子更快。
《最强大脑》节目组的科学总顾问刘嘉教授(你见过的题目,都是他们出的)根据对历届选手的观察了解,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
虽然他们都拥有一定的天赋,但更重要的是他们从小就开始进行能力培养和刻意练习,这才有了站上舞台的实力。
也就是说,基因再强大,没有进行能力的培养和开发,孩子依然很难有好的发展。
相反,如果你能给孩子好的培养和引导,即便自身资质平平,仍可以让孩子实现“拼爹”的!
我们做父母的,哪个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取得好的发展呢?可是,我们大部分人却不知道培养孩子能力的正确方法。
那么,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各项能力呢?
我在培养孩子的道路上,踩过了很多的坑,也试了很多的方法,可是不同的能力培养的方法和工具也不一样,相对来说非常的零散。
“播下一个行动,
收获一种习惯;
播下一种习惯,
收获一种性格;
播下一种性格,
收获一种命运。”
习惯的力量异常强大,能将一个人送入天堂,也可将一个人拖入地狱。
不良的习惯驱使孩子偏离正道,而好的习惯可以推动孩子在人生道路上奋勇向前。
古人说:“性相近,习相远。”
人最初的性情是相近的,只是在成长过程中,受生活环境的影响,使人的习性有了差异。
俗语说:“好变坏一刻钟,坏变好需一年。”
喜欢看书的好习惯会在一瞬间就消失,然后染上上网打游戏的习惯;而抽烟的坏习惯要想去掉,往往需要很长时间。
所以说,只有从小培养的好习惯,才能使孩子终身受益。
教育孩子,先从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开始。
1.自己的事自己做
人的一生,很多习惯都是从幼儿时期养成的。
末代皇帝溥仪,小的时候自然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出行有人陪同带路。等到成为平民,在生活自理方面就差很多,衣服穿反,扣子错乱是常有的事,有一次扫大街,扫着扫着就迷路了,回不去了。
人总要自己照顾自己。生活,总要自己经历,才是人生。
这样,当有一天父母应该放手,不会过于担心,孩子也不会充满恐惧。
2.凡事及早不及晚
许多成年人有“拖延症”,事情要到最后关头才匆匆忙忙去做,那是缺少了“及早”的习惯。
培养孩子“凡事及早不及晚”,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应对可能的突发事件,从而养成从容的心态。
比如,一定要让孩子完成功课之后再去玩耍。
3.参与家务,培养责任感
不要总觉得孩子还小,什么活都不能做。
让孩子力所能及地做些家务活,主要是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让他明白他是家庭中的一员,有义务帮家里分担一些事情。
孩子养成做家务的习惯,对他成年后建立新的家庭也大有好处。女人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男人能烧一手好菜,这些有助于家庭和谐。
4.养成阅读习惯
一定要让孩子大量阅读,阅读真的很重要!
不用限定孩子必须看经典名著,先从孩子的兴趣入手,只要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能够静下心来看书就可以了。
父母的言传身教很重要,也应该喜欢阅读,经常陪孩子读书。
大量阅读的好处是:积累词汇、增强语感、提升写作能力、扩大知识面、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一个博览群书、见多识广的孩子,潜力无穷。
5.学会选择,懂得取舍
我们都明白人生有舍才有得,但真正要舍的时候,尤其是舍弃自己最喜欢的人和物时,我们又会陷入深深的痛苦。
从小培养孩子的选择能力,舍得意识,也是培养他的一种思考习惯,这会让他在以后人生中面临重大选择时,有自己明确的目标。
越早有自己目标的人,成功的几率就越大。
6.有规律的生活
生活有规律是身体健康的因素之一。
晨昏颠倒,吃饭时间不固定,要玩就玩个通宵,这些也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现。
帮助孩子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比如每天几点起床,几点吃早饭,几点做作业,几点阅读,几点睡觉。
在规律生活下长大的孩子,做任何事都会自发地制定计划,而且比较有耐力。
7.学会倾听,乐于助人
父母首先要做到有耐心听孩子说话。倾听孩子说话是对孩子最大的尊重。
父母倾听了孩子说话,也要告诉孩子耐心倾听别人说话,理解别人。让孩子学会尊重别人的意见,让孩子懂得帮助别人。
懂得倾听别人、乐于助人的孩子,长大后在人际交往方面,会有超高的人气,会拥有更多人脉。
8.不二过,有错必改
孩子犯错不要紧,但是重复犯错不能原谅。
“不二过”,同样的错误不再犯第二次,这就是成人也很难做到,所以要求孩子有错必改的关键是培养孩子自省的习惯,经常反省自己的言行。
9.敢于尝试,敢于怀疑
世上没有十拿九稳的成功之路,动态的人生总带有很大的随机性,各种因素往往变幻莫测,难以捉摸。
所以,要想成功就非得有敢于尝试的勇气不可。在不确定的环境里,冒险精神是最罕见的资源。
鼓励孩子尝试,也鼓励孩子怀疑,是培养孩子勇敢自信、敢于担当、独立思考的精神。
10.控制自己的情绪
不要以为孩子小,想哭就应该哭,想笑就应该笑,想发脾气就发脾气,其实控制自己的情绪是一生的事。
孩子的情绪要有宣泄的空间,也要有调节控制的习惯。
比如孩子遇到难题,烦躁了,告诉孩子遇到困难,烦躁、发脾气都没有用,不如先去做点别的轻松的小事,让心平静下来,再回头解决问题。
如果你家孩子还没有养成这些好习惯,
那么,从现在开始,
“逼”孩子养成这10个好习惯,
孩子想不优秀都难!
因为优秀就是一种习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