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近日,在安徽合肥,一个9岁男孩因暑假期间狂玩手机,变成“斗鸡眼”的新闻在网络热传。
据孩子的爸爸介绍,孩子每天能玩10个小时的手机,过多地玩手机导致眼睛受损害。医生称要先看看孩子休养的情况,如果没有好转的话可能需要动手术。
02
说说我同事的孩子。小男孩,大概两岁多。据说是非常聪明,从能够拿稳手机后就没有停止过玩手机,玩得特别溜。以前我同事还经常说他儿子很聪明,虽然话不会说多少,但是玩游戏特别厉害。
然而, 我最近最近碰到这个小男孩,却吓了一跳。因为我发现他带着一副特别大的眼镜,而且只带了一边。眼镜框几乎把他的半张脸都遮住了,完全看不到当初那个灵动活泼的样子。
一问之下,才得知孩子有一边眼睛竟然有600多度的近视和300多度的散光,所以就配了眼镜进行矫正。而另外一只眼睛除了有点假性近视,还好基本算是正常的。
说起这事,我同事后悔不已。孩子小时候玩手机的时候他们也没在意,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因为眼睛度数高,医生说可能很难矫正。而且就算戴着眼镜,孩子每天还是吵着要玩手机,家里每天鸡飞狗跳的,全家人都觉得特别糟心。
03
现代社会,随着手机和电脑的普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各种游戏、视频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无论大人还是孩子,网络世界的丰富多彩吸引着每一个人。
那么,作为手机和电脑的大佬,比尔盖茨和乔布斯的孩子也是一样的吗?他们的孩子也沉迷于网络世界吗?
据报道,早在2007年,比尔盖茨就立下家规:孩子14岁以前不能拥有手机,电视游戏的时间也要严格限制。
而乔布斯在2011年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透露自己限制孩子接触最新发布的iPad产品,并严格限制孩子接触科技产品的时间。
大家没想到吧,这两位手机和电脑的造物主,竟然会这样限制自己的孩子玩电子产品。
其实,他们是深知电子产品对孩子的影响和危害,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据《界面》报道,在硅谷,这个孕育了全球科技巨头、让顶尖科技人才心驰神往的地方,科技精英们开始推崇一种另类教育——低科技教育,这一被视为颠覆性教育方式与主流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它的课堂上看不到任何带屏幕的电子产品。
《界面》同时报道,很多在硅谷工作的人都把孩子送进这个学校,让孩子远离带屏幕的电子产品。为何这个学校会受到硅谷科技精英家庭的青睐?有人说,这是硅谷科技精英们的自利迹象的体现。在互联网、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时代,虽然科技能增强人类的智力,但同时也会抑制人的创造力。硅谷科技精英确保自己的下一代能经受住考验,而不管其他孩子陷入对科技的依赖。
04
根据2019年8月20日发布的《儿童蓝皮书: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19)》,蓝皮书调查显示,在上学日,平均每个儿童的校外生活时间分配中,花费时间最多的类别是做作业,占时87.85分钟,其次是外出游玩(45.82分钟),再次是电子产品使用时间(43.24分钟)。
可见,国内儿童的日常生活中电子产品占据了重要位置。孩子每天的课外时间很大一部分都用在了使用电子产品上。当然,这只是一个统计平均数,很多孩子的使用时间是远远大于这个时间的。
蓝皮书同时指出,随着学段的提高,儿童上床睡觉时间越来越晚,起床时间越来越早,睡眠时长、室外活动和玩耍时间越来越少,做作业、使用电子产品时间越来越多。
经调查,无论是在上学日还是周末的儿童校外生活里,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都位列前三名。调查显示,儿童在周末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几乎要与做作业时间持平。
现在的孩子,睡觉时间基本都是越来越晚。很多学龄儿童都出现了“晚上不肯睡,早上不肯起”的作息障碍。处在生长发育中的孩子,没有良好的作息时间,将会严重制约他们的身体发育。相对于看书,写作业,几乎所有的孩子每天都要花一部分的时候在电子产品上,这些电子产品包括电视,平板电脑,手机等等。
其实,我们都知道过多使用电子产品的危害,也明白可能会带来的后果。比如造成对视力的损害,使得很多幼儿都早早地戴上了眼镜;孩子因为爱玩游戏不愿出门,影响孩子的人际交往;对孩子性格的影响;过多地沉迷于游戏当中失去自我等等。
那么,面对具有巨大诱惑力的网络世界,父母应如何避免电子产品带来的危害,合理引导孩子使用电子产品呢?
父母应该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一直是自古的传统。孩子的所有行为都能在父母身上找到影子。
我们现在习惯把低头玩手机的人称为“低头族”。每天,我们可以随时看见低头族几乎无处不在。地铁,公交车,马路,站台,甚至等红绿灯的几分钟也有人争分夺秒看手机。如果有一天上班忘记带手机了,我们将会坐立不安,觉得极度没有安全感。
很大一部分回到家的父母,会继续在家兢兢业业地做低头族。抱孩子的时候,看着手机,陪孩子看电视的时候,看着手机;跟孩子讲话的间隙,都要抽空瞄一眼手机。
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耳濡目染身边的人和父母的言行,很难不迷恋手机。因为他们也会感到好奇,也想要去了解手机的世界。而当他们进一步了解之后,就会想为什么父母能玩,凭什么我又不能玩,不能看?
因此,父母如果想要教育孩子远离电子产品,适当地使用电子产品,就应该首先从自己做起,少看手机,少玩手机。如果父母自己做不到, 又如何去要求孩子做到呢?
用互动游戏代替电子游戏孩子沉迷于手机游戏,很多时候也是因为缺少父母的陪伴,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在空余时间,父母可以用亲子互动游戏代替电子游戏,减少孩子玩电子游戏的时间。比如一起玩走迷宫,飞行棋,读绘本等等。
在父母的陪伴下, 亲子关系会更加和谐,同时也能增进双方的沟通了解。长时间玩电子游戏的孩子由于缺少沟通交流,对性格及人际关系的形成都会造成影响。
增加户外运动时间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来说,户外运动是必不可少的。日本的幼儿教育,就规定幼儿每天户外运动不少于2个小时,其实他们真正的运动时间通常都会达到4个小时,并称之为“身体素质教育”。
然而,在国内,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小学, 孩子的运动时间都非常少。虽然有规定国内幼儿园孩子户外运动不少于2小时,但是这2小时基本都很难达到。
有些幼儿园是完全没有露天的运动场地,有些幼儿园则担心孩子户外运动受伤,担心孩子打架等等。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老师会尽量减少孩子的户外运动时间,如果是碰上下雨,刮风,大太阳等不利天气,户外运动的时间又会被进一步压缩。
孩子在学校原本的锻炼运动时间就不够,回到家后,父母更应该引导孩子多做运动。在晚上或者周末,我们可以跟孩子一起散步、跑步、打球等等。孩子运动之后既能减少玩电子产品的时间,还能锻炼意志,增强体质。
立规矩,适当限制时间古语有“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心理学教授李玫瑾也说过:孩子在6岁之前必须立规矩。
我们并不否认电子产品其实也是有一些正面作用的, 我们也不可能完全杜绝孩子接触电子产品,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法。因为堵得越厉害,一旦开了口子,洪水就会从这个口子里猛扑进来
立规矩,就是要采用疏通而不是堵住的方法,父母跟孩子约定每天看电子产品的时间和内容,看多久,看几次,看什么,玩什么,双方确定了约定的事项再去执行。
例如看动画片,可以事先规定看几集,快到时间的时候,提前进行提醒,给他一定的缓冲时间;而不是突然间就走过去, 怒气冲冲地把电视关上。
其次,在父母的陪伴下玩电子产品。例如看动画片的时候,如果父母能够在旁边陪伴交流,不时地提问互动,既有利于提高孩子对动画片的理解,孩子也会更愿意分享自己的看法,到了约定的看动画片的时间也会主动把电视关掉。
在儿童的早期成长时代,孩子对父母的依恋和喜爱自然是远远大于电子产品的。父母把规矩确定了,并且认真地执行实施,引导孩子逐步地养成习惯,即使以后孩子长大了,也会按照之前的习惯做下去,以此达到我们的目的。
在教育孩子的路上,我们同时也在成长进步。父母坚持以身作则,同时掌握好教育孩子的规律和方法,在育儿的路上,就不会感到茫然无措。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