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世上的好婆婆都是别人家的,她们懂得儿媳工作的艰辛、生孩子的不易,你不给她钱都会把孩子带好。
可也有一种婆婆,儿媳捧她、敬她、给她钱,再怎么孝敬也换不来她对孙女的爱。
婆媳关系本来就难相处,碰到重男轻女的老人,儿媳的顺从只会换来婆家的得寸进尺。究其原因,只因为生的不是儿子。
小玲要去外省出差,这可让她发了愁。她老公是个甩手掌柜,不能独自带娃。请保姆的话,怕女儿果果不能适应陌生的阿姨。而且果果的姥姥姥爷身体不好,不能抱小孩。
想了一圈儿,这些人都指望不上,她只能把果果送到乡下婆婆家。
小玲把孩子的吃穿用品都带过去,临走想了想,又给了婆婆5000块钱说:“妈,我走了,一定要照顾好宝宝啊!”
婆婆表示让她放宽心,一定给果果吃好喝好,养得白白胖胖的。
小玲在外很挂念女儿,就一天打几个电话。
起初婆婆很愿意接,还会叫果果来和妈妈讲几句,然后小玲就问孩子穿了什么、吃了什么、奶奶家哪里和家里不一样?
果果就奶声奶气向妈妈汇报,说每天吃黑乎乎的粥、鸡蛋硬硬的,强强弟弟来了,他抢玩具,还喝果果的奶粉……小玲听了女儿的话心就揪紧了,给婆婆一通叮嘱。
可老人最听不得年轻人发号施令了,什么科学育儿、不能这、不能那,不管儿媳说得再多,她只会哼哈嘴上答应,怎么带娃照样按自己的经验来,并且再接电话也不热情了。
小玲无比挂念孩子,就白天晚上拼命工作,本来可能20天的任务,生生压缩到半月就完成了,然后赶回乡下接女儿。
当小玲风尘仆仆回去时,进门看到了这样一幕,果果抽泣着坐在饭桌旁,婆婆抱着强强喝奶粉,而那个奶瓶还是果果的,婆婆哄果果:“乖孙女,你已经长大了,少喝点奶也没事,你去吃菜粥和鸡蛋,等弟弟喝剩下了你再喝。”
强强是小玲婆婆二儿子家的孩子,比果果小几个月,他的父母都去外地打工了,也把孩子交给老人带。小玲是知道婆婆重男轻女的,平时老家的土鸡蛋、米面油,也都是留给强强家,包括强强的小衣服、棉被也都是婆婆做。
可果果自从出生都没得到过奶奶的一针一线,小玲只当是自家生活在城市里,果果爸又是家中长子,比强强的父母好过一点,旁的事就不跟老人计较。可当自己亲眼看到公婆如此偏心,多年的积怨如鲠在喉。
小玲喊了声果果,泪水就顺着脸颊流了下来,再走过去看到女儿吃的菜粥和鸡蛋时,忍不住怒怼婆婆:“我给你5000块钱,就是让你把奶粉给孙子喝,给我的孩子吃剩饭菜吗?”
原来,强强家里经济拮据,已经给孩子断了奶粉,婆婆心疼孙子,就每次冲好奶粉先给强强喝一会儿。另外剩菜和粥混在一起加热,这样确实方便。虽说没营养,但乡下都是这么喂孩子。
鸡蛋黄发绿,那是因为小玲婆婆煮鸡蛋是放在电饭锅中,这样等米饭熟了鸡蛋也就熟了,不用浪费时间单独给孩子用水煮。
有人会问,这世上还有这样的婆婆?事实上真的有。
但相比电视剧中儿媳怀了女娃,婆婆让她去打胎的桥段,小玲婆婆这种做法已经算仁慈。
可是,这依然让人心凉,儿媳敬你、尊重你、喊你的那声“妈,我走了,一定要照顾好宝宝”是多么的信任。小玲婆婆担不起这个“妈”,也枉费了儿媳的信任。
像这种喜欢孙子的婆婆,并不会因为儿媳多给了钱,多孝敬了她,就会改变自己的观念。
也许当孙子孙女喊奶奶时,从孙子口中喊出的那声奶奶比较亲吧,才会轻视了孙女口中的那一声奶奶。
对这样的婆婆,我们应该怎么做?假如婆婆不愿意给带孩子,有重男轻女的观念,大可不必非得把孩子让老人带。试想孙女在老人这边得不到关爱,从小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会让孩子变得不自信、胆小、怯懦,这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就不如分开住,距离产生美,没有老人这种负面的观念,夫妻之间反倒和睦,孩子也会幸福。
不要让孩子像《都挺好》中的苏明玉、《欢乐颂》中的樊胜美,在重男轻女中长大是多么不容易。这样的孩子长大后,要用一生去和自己和解,去治愈童年。
我听到的大多数给儿子看孩子的婆婆说的最有情义的话:趁着年轻,能帮一把是一把,男孩女孩都一样。
真实的贴近生活的婆婆们就是如此,纵使满腹委屈和牢骚,他们依然愿意分担孩子的生活压力。
因为,就算孙女也是她家的骨血,也跟着她家姓,带孙女也并不是给儿媳看孩子,这是在帮她亲儿子。
而父母要做的,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从小给孩子平等的关心和爱护。这种和哥哥或弟弟同样的待遇,是一种能量,会深深根植在女孩内心,成为她性格组成的一部分。
但能从根本上抵制这种重男轻女思想侵害的,只有孩子的父母。
不管外界如何偏见,如果孩子父母能坚决摒弃重男轻女的思想,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港湾,让孩子的内心充满爱的满足感,那就没有人能伤害到孩子。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重男轻女,奶粉,标题党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