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回到家,你疲惫地坐在沙发上想好好休息下,孩子一下子跳到沙发上,在上面蹦来跳去要你起来陪他一起玩球。说好的看一集动画片,可半个小时过去了,孩子还在电视机前,你严厉地警告他赶紧关电视,他置若罔闻。外面明明很冷,熊孩子非要穿夏装,你制止了,他狠狠地说“我最讨厌你了”。带孩子去轮滑,刚开始还滑不起来,看到周围小伙伴都快乐地溜来溜去,他更不愿意向前走一步了......
以上任一种不良行为足以让家长抓狂,内心大喊“我的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参照如下5步,轻松搞定熊孩子。
一、 认清什么是不良行为。在我们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总会发现孩子有这样那样的不良行为,但仔细观察会发现,大多时候,孩子做出的只是“与年龄相称”的行为,而不是不良行为。如果是孩子缺乏知识、意识或技能的行为称不上不良行为,如果是因某些事件行为被“原始情绪”所操控而产生,就需深究不良行为的原因。
二、 认清不良行为发生的原因。任何行为的发生都与环境息息相关,首先应该接纳孩子的情绪,而不是简单地给孩子贴上不良行为的标签。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正面管教》一书提到孩子的错误行为目的不外乎四种:
1. 寻求过度关注,此时孩子的内心戏是“只有在得到你的关注时,我才有归属感”,正如下班回到家被孩子缠着的家长,孩子无非是想从你这里找到归属感。
2. 权力之争,看过电视被家长催却不关电视的孩子,此时孩子内心戏是“只有我说了算,我才有归属感”。
3. 报复,幼儿园里孩子之间争吵打闹时,孩子的内心戏是“我得不到归属感,但我至少能让你同样受到伤害”。
4. 自暴自弃,此时孩子的内心戏是“不可能有归属感,我放弃”,当受到挫折没有被及时鼓励时,常常会有这种想法。
三、 如何正确引导。只有抱着鼓励、理解和相互尊重的态度,这些方法才能有效。
1. 面对需要关注的孩子,首先说出你的爱和关怀,然后约定一些特别时刻,把孩子引向建设性的行为,或者给孩子一些惊喜,表达对孩子的信任。比如告诉孩子“妈妈爱你,也很愿意跟你一起玩,同时此刻妈妈真的很累了,需要你的理解,想想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我们一边休息一边玩呢”激发孩子一起想办法。
2. 对于寻求权力的孩子,首先要明白权力不是坏东西,可以合理地使用权力。从权力之争中退出来,双方都冷静下来,告诉孩子你不强迫他做任何事情,并请孩子一起找出对彼此都有用的解决方案。
3. 当孩子以寻求报复的方式掩盖受到伤害的感觉时,不要还击,主动从报复的循环中退出,保持和善的态度等待孩子冷静下来,表达你的爱和关怀,猜测孩子因为什么受到了伤害,表达出同情,表达出对孩子受到伤害的理解,然后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4. 当孩子表现出自暴自弃时,要理解孩子不是能力不足,只是有了这种自己无能为力的错误观念。此刻,关注孩子的优点、肯定孩子哪怕很小的积极努力、放弃对孩子完美主义的期待、跟孩子回忆以往做过的有成就感的事,最后把目标细分成能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简单步骤带动孩子去践行。
理解孩子不良行为的目的是在告诉家长“我在寻找归属感”,只有通过鼓励来帮助孩子体验到价值感和归属感,才能避免不良行为,使孩子健康成长。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