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九月,女儿上了幼儿园宝宝班,每天早晨七点起床。
之前每天早晨起床的时候,都要上演一通母女大战。先是我苦口婆心的叫她,叫不动之后我就生气,开始吼,朵儿就哇哇大哭,哭完还是不肯起,我有时就会动手,屁股上拍两下。朵儿就又哭的撕心裂肺,肝肠寸断,声音中愤怒,悲伤,和不情愿。
后来,我觉得朵儿带着这样的情绪去上学,非常不利于她适应幼儿园的环境,干脆就不叫她了。
每天到时间,在她还未清醒的状态下给她换好衣服,抱到马桶上上厕所,跳过刷牙这一步,直接放到沙发上,拿毛巾给她把脸一擦,梳头,喝水。然后把她放到她小时候的婴儿车里把她推到学校去。
到了幼儿园门口,她想睡也不能睡了,就叫起来,送她上幼儿园。本以为自己找了个好办法,但其实不是。
有一次,幼儿园举办家长参观日,我早早去了,别的小朋友都兴奋的找自己的爸爸妈妈,朵儿茫然的看着后面多了这么多家长,却无动于衷。我打招呼她也没看见,一看就是没睡醒的样子。
我觉得不能再这样了,需要改变。送她出门的时候不再用婴儿车推她,让她自己走,可她习惯了婴儿车,早上出门又是一阵哭喊。后来,我妥协了,依旧每天睡梦中给她穿好衣服,用婴儿车送到学校。
今年,新学期开始,我觉得这是一个改掉坏习惯的好机会。想到自己平时都是用手帐管理自己生活的,还养成了像健身,读书这样的好习惯。因此,觉得手帐这种方式小孩子也可以使用。
没想到,曾经困扰我三个月的问题,我用手帐,三天就解决了。具体是怎么做的呢?
01 和孩子一起准备一个本子和一张贴纸首先,准备一个本子和一张贴纸。我用的本子是游乐场积分兑换的,贴纸是买文具送的。这个可以和孩子一起选,什么样的都可以,重要的是孩子喜欢,使用起来更有愉悦感。
第一页可以写成封面,比如“某某手帐”,然后让孩子自己装饰下,可以画画或者贴上贴纸。第二页就可以开始啦!每页为一个星期,画上一个长方形的格子,分为七天,写上日期。下面写上要做到什么事情,才可以贴一张贴纸,几张贴纸可以得到一个什么奖励,空白的地方让孩子随心所欲的装饰。图案不要弄的太密,不然看起来会很难。
我告诉朵儿:“这是妈妈为你准备的手帐本,这是你选的好看的贴纸,你每天起床自己穿完衣服,就在这个格子里贴一张贴纸,等贴够五张的时候,咱们就去买一根棒棒糖。”
女儿很高兴,晚上睡觉前,我再次用很期待的语气跟她说:“明天自己穿衣服啊,穿衣服咱们一起贴漂亮的贴纸!”并表现出这件事是多么令人兴奋,我自己也很期待这件事。
注意,在这个过程中,不要用“奖励”这个词,孩子自己穿衣服,不需要奖励。可以换成“坚持”,像比赛一样,坚持五天就有棒棒糖,问问孩子能不能做到。
这就是准备工作:准备好本子和贴纸,和孩子一起完成并装饰,告诉孩子使用方法,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在睡觉前再次强调这件事,加强孩子对这件事的记忆,也让孩子对明天的早起有美好的期待。
自制手帐本封面
第二天一早,我就叫她起床,当然,朵儿仍旧是迷迷糊糊的不肯起来。我就说:“快,朵儿,自己起床穿衣服,贴贴纸喽!”说“贴贴纸”的时候要欢呼出来,表现的像过年一样高兴,然后把衣服给她,再催促她快起来。这次,女儿虽然还是有点瞌睡,但仍旧挣扎着坐了起来,迷迷糊糊中穿好衣服。我就赶紧把贴纸和本子拿给她,让她自己选一个,贴在星期一的格子上。
直到贴纸贴完,女儿才清醒了,高兴的说:“妈妈,看,我选了一个这个。”我又故作夸张的说:“哇,好漂亮!朵儿真棒!来,击掌!”女儿看到我这样,更高兴了,感觉自己完成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高兴的和我击掌。手指又把本子上的贴纸摩挲了一遍,才去刷牙洗脸了。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接下来的洗漱表现的非常顺利,上学的路上,也是高兴的一蹦一跳,完全没有刚睡醒的疲态。
在孩子的世界里,完全可以“戏精上身”,用夸张的语气或者期待的语言感染孩子。因为语气和情绪是很容易传染的,如果家长表现的对这件事特别期待,孩子也会兴奋;反之,如果家长表现的这件事无关紧要,孩子也会不当一回事。
每周一页
女儿大概在第二周的时候,表现的就没有开始那么积极了,新鲜感过去,瞌睡虫继续占据主导地位。
有那么两三天,我叫了很久她都不起床,眼看着时间越来越晚,真的很想揍她,但还是忍住了。继续鼓励她:“今天第几个贴纸啦,是不是第三个?朵儿真棒,还有两个贴纸妈妈就给你买棒棒糖,朵儿加油,快起来!”
然后就在连拖带啦中,朵儿迷迷糊糊的起来了,顺手就拿起衣服给自己身上套。看来,她已经养成自己起床自己穿衣服的习惯了。而且因为早起,现在也有时间刷牙了。去学校的路上,都是我拉着她的手走着去,在这十分钟的路程里,我还会念一些儿歌或者和孩子聊聊天,孩子很喜欢我送她上幼儿园。
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习惯的形成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7天左右。此阶段的特征是“刻意,不自然”。需要家长刻意提醒孩子新的习惯。第二阶段:7~21天左右。此阶段的特征是“刻意,自然”。孩子已经觉得比较自然,舒服了,但是一不留意,还会回复到从前。等到了第三个阶段:21~90天左右。此阶段的特征是“不经意,自然”。这就是习惯了,这一阶段也被成为习惯的稳定期,就已经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了。
因此,在习惯的第二阶段,家长一定要协助孩子坚持下去,但切忌生气,发怒,逼迫孩子。还是以诱导为主,可以早叫孩子几分钟,给孩子起床留够时间,也是避免家长看到孩子快迟到而大动肝火,前功尽弃。
在格子上贴贴纸
我和孩子约定的是五个贴纸换一个棒棒糖,因为周五下午放假,一放学就可以实现对她的承诺。这种及时的奖励,会让孩子觉得“你是一个信守诺言的妈妈,所以我也会守诺言的!"
现在,朵儿已经养成了自己穿衣的好习惯,每天早上不用我说,她习惯性的就拉来衣服自己套上了。后来有一两天她表现的特别不耐烦,就要我帮她穿衣服,我就帮她穿上了。
这里为什么会特别强调这件事呢?刚才不是鼓励要让孩子坚持吗?现在帮她穿衣服,岂不是半途而废?在这里,我想说的是,我教育女儿的例子,可以效仿,但决不应该生搬硬套。
比如孩子生病了,特别难受,家长一定不要“怕”惯着孩子,觉得给她穿一次衣服,孩子就会“蹬鼻子上脸”,越来越霸道了。而是要掌握一个度,就像法律之外还有人情一样,偶尔'宠"一下是不会把孩子宠坏的。
这么做的目的,也是让孩子不把穿衣服当作一个训练,就像吃饭喝水一样,饿了就多吃,不渴就不喝,让家长的教育做到“有心而无痕”,让孩子在自然而然中养成良好的习惯,而不是强行塑造。
郑渊洁说:“不要用一种方法去教育50个孩子,而要用50种方法去教育一个孩子”。培养习惯不是简单粗暴的纠正和讲道理,还要家长多想办法。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相信好习惯的力量一定会让孩子收获一个健康,幸福的人生。
作者简介:吴小鲤儿,爱画画,会手帐的80后宝妈,一周一本书的深度阅读者。看几本书,写几行字,品几味人生。
标签: